- 氣候變化與保險
- 王向楠
- 11字
- 2022-11-16 19:58:56
上篇 氣候變化影響保險業
第一章 英格蘭銀行的觀點[1]
引言和概述
與其他很多公共政策議題相比,氣候變化是一個慢變量。然而,全球氣候系統的未來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未來幾十年中人類的行動。
各國的央行關注貨幣和金融穩定問題,并且非常習慣于思考政策發揮效果的滯后性。英格蘭銀行負責英國的貨幣政策和金融穩定,而作為審慎監管職責的一部分,英格蘭銀行有責任通過審慎監管局(Prudential Regulation Authority,PRA)監管英國的保險業。審慎監管局在保險領域有兩個法定目標:一是維護保險業的安全性及穩定性,二是確保適當程度的保單持有人保護。
在全球金融架構中,保險業是一個需要做較長遠考慮的領域,而這給審慎監管局監管保險業帶來了挑戰。氣候變化越發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而本章為英格蘭銀行分析系統性環境風險的影響提供了一個自然的起點。
幾個世紀以來,保險人一直發揮著轉移和分散風險的功能,否則,個人或企業難以承擔這些風險。保險業包括人壽保險和非壽險兩部分,二者均有再保險給予支持。壽險通常與死亡率風險和長期儲蓄相關,如年金和兩全保險。壽險保單可能延續幾十年,在此期間要保持資產與負債的匹配。非壽險為多種原因造成的損失提供保障。非壽險人承保的責任風險(如石棉責任)可能是長尾的,需要自承保之日起數十年中進行賠付。在此期間,氣候變化的挑戰是非常現實和重要的。
非壽險是一個能積極為天氣相關事件提供保障的行業。因此,非壽險人在評估和管理極端天氣的常規影響方面處于領先地位。與此同時,人壽保險人的投資可能會受到氣候變化造成的意外影響。
審慎監管局監管的很多保險公司都承保了國際風險,他們在多個地區開展業務,并投資于全球金融市場。作為全球第三大保險業的有前瞻性的監管者,審慎監管局接受了環境、食品和農村事務部(Department for Environment,Food & Rural Affairs,DEFRA)的邀請,研究氣候變化是如何影響審慎監管局對保險的監管目標的。本章由以下部分組成:30家由審慎監管局監管的人壽保險人和非壽險人的回復;審慎監管局與保險業舉行的4次圓桌會議;審慎監管局與眾多利益相關者(包括學者、信用評級機構、技術專家和行業協會)的討論。本章在很大程度上借鑒了外部的研究成果。
本章旨在滿足適應報告的要求,并為2017年議會召開之前給《英國氣候變化風險評估》提供信息。本章還認為,銀行業在未來也要解決這些問題,審慎監管局還希望在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UN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NFCCC)為主題的巴黎氣候變化大會開幕前,為更廣泛的國際對話做出貢獻。
一 概要
2014年4月,審慎監管局接受了環境、食品和農村事務部的邀請,撰寫保險業對氣候變化的適應報告。本章是審慎監管局的回復,也是審慎監管局關于氣候變化主題的首份報告。
本章的目的是,通過審慎監管局在保險領域的法定目標(即保險人的安全及穩定、對保單持有人的適當保護),為考慮氣候變化風險提供一個框架。同時,報告進行了初步的風險評估,探討針對已識別風險可能采取的應對措施,但其本意并不是開政策處方。本章還討論了氣候變化帶來的機遇。
對于氣候變化背后的科學,審慎監管局尚未形成獨立的觀點。本章的背景材料是基于權威機構,特別是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提供的事實證據。審慎監管局關注的重點是,有關被監管企業和審慎監管局法定目標的科學證據。
審慎監管局隨時歡迎利益相關者就本章內容提出專業意見,并根據需要適時更新。
(一)分析框架
保險業是一種市場化的風險轉移機制。審慎監管局根據其法定目標應當發揮的作用是,確保英國保險業能夠可靠和有效地發揮風險轉移機制的作用。
保險業的運行方式及審慎監管局的目標會受到氣候變化帶來的多種多樣、復雜和不確定的影響。因此,本章確定了可能造成這些影響的3個主要渠道(風險因素)。
第一,物理風險。天氣相關事件(如洪水和暴風雨)帶來的一階(first-order)風險。它包括這些事件造成的直接損失(如財產損失)和通過后續事件(如全球供應鏈中斷或資源短缺)間接造成的損失。
第二,轉型風險。保險人在經濟向低碳轉型過程中面臨的一種金融風險。保險公司的這一風險因素主要是潛在的高碳型金融資產的再定價概率以及類似再定價行為的實施速度。保險人還要在較小程度上考慮其面臨的潛在風險。而在負債端,保險人面臨著來自高碳型行業的保費減少的風險。
第三,責任風險。當事人遭受氣候變化造成的損失時,會向他們認為可能的責任人追償。如果此類事件追償成功并且被追償方投保了責任保險,那么被索賠方將尋求通過職業責任險、董事及高管人員責任險等第三方責任保單將部分或全部成本轉嫁給保險公司。
本章探討了這些風險中每個風險因素的性質、它們對保險公司資產負債表中負債端和/或資產端的潛在影響,以及保險公司正在采取的應對措施。其中,最主要的風險來自第1類——物理風險,因此,本章的大部分內容集中在這一方面。雖然另外兩種風險還未成型且不確定,但是,它們也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對審慎監管局的目標造成越來越大的影響。
在這些風險因素中,審慎監管局的分析表明,氣候變化的影響會對保險公司的業務模式構成重大挑戰。尤其是,盡管氣候變化會給保險業帶來新的承保業務,但是也會讓某些活動、資產和客戶減少對保險業所提供風險保障的需要。這不僅關系到審慎監管局的目標(安全及穩定、保護保單持有人),也關系到其他決策者關心的內容。
1.物理風險
審慎監管局著重分析了全球性巨災以及英國的風險、洪水等災害造成的直接影響。這些影響主要聯系到非壽險人的負債端,特別是“財產相關的”保險業務,其占英國非壽險市場毛承保保費(780億英鎊)的38%[2]。
有數據表明,由全球自然災害引起的保險賠付(一般稱為“損失”)正在逐年增加。與天氣有關的自然災害事件的記錄已經增加了兩倍,經通貨膨脹調整后,這些事件造成的保險賠付已從20世紀80年代的年均約100億美元增加到近十年的年均約500億美元[3]。
造成保險賠付的這些以及其他天氣相關事件的原因是復雜的。相關研究認為,盡管風險敞口的擴大(由于行業擴張)是主要原因,但是也有跡象表明氣候變化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例如,勞合社估計,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海平面上升了約20厘米,致使超級颶風“桑迪”(2012年)僅在紐約造成的損失就增加了30%[4]。
巨災風險建模、組合分散化、替代型風險轉移和短期合同的運用實踐表明,非壽險人需要具備管理當前直接物理風險的能力。在過去20年里,該行業已經開發了更精確的方法來模擬災難和其他天氣相關事件的風險,從而發展出了更穩健的風險定價方式,即使構建模型的本意通常是估計當前的風險,而不是預測氣候趨勢。通過承保多種風險,非壽險人可以降低自己對任何一特定風險或事件的敞口。單一企業可以利用再保險,并通過資本市場進行替代性風險轉移來平滑他們的風險敞口。此外,每年簽訂保單的主流做法也使得保險公司能夠定期調整價格,以應對不斷變化的氣候環境。
監管資本要求和基本業務模式使得保險業對氣候變化有一定的應對能力。監管要求英國的保險人持有足夠的資本以便承擔“二百年一遇”的損失,從而建立起強大的風險韌性。與大多數企業不同的是,保險公司先收取保費,再支付賠付和待遇,這通常可以抑制由極端事件造成的即時流動性沖擊。
展望未來,氣候變化會引起物理風險上升,進而通過多個渠道給非壽險人的負債端帶來挑戰。
第一,氣候變化的影響可能導致保險業務安排中斷以及相關風險,成為重要的公共政策問題。英國的一個例子是,受影響地區的洪水發生率更高,房地產建設也更多。傳統的非壽險條款能夠適應這種變化,政府可以提供更具公共物品性質的保險,如英國的洪水再保險計劃。
第二,在確定公司的監管資本要求時,確定分散化收益程度要取決于對不同風險之間相關性的關鍵性假設,如歐洲各地區風暴發生的集中程度。因此,氣候變化對這些相關性的影響,以及對保險公司資本要求的假設均呈現出高度的不確定性。但是,風險之間相關性和波動性的增加會影響保險公司的分散化收益和資本要求。
第三,這種直接與天氣相關的風險(如洪水)的性質和發生率的變化會帶來間接風險。例如,2011年,泰國洪水導致了45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造成了120億美元的保險賠付,其中包括由全球制造企業的供應鏈中斷等“二階效應”造成的。[5]鑒于這些事件內在的不確定性,以及頻繁而嚴重的“模型化”風險可能對保險公司帶來的重大挑戰,應當對它們加強關注。
物理風險對保險公司資產負債表的計量越來越重要,尤其是對于需要實現資產負債在長期中匹配的人壽保險人而言。物理風險能夠直接影響一些金融資產(如房地產投資),并能通過實體經濟間接影響大多數投資領域。
雖然惡劣天氣對房地產行業的影響范圍較為有限,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仍會導致非壽險人承保高風險地區的房地產時做出種種限制,從而影響房地產的價值。極端天氣對保險人資產端和負債端的潛在影響還體現在相關風險的具體案例中。保險人也可能出現“認知失調”現象:他們采用先進的技術來管理負債端的物理風險,并習慣于每年重新定價,但是對那些影響資產端的潛在風險并不敏感,尤其是在保單已被重新定價或退保的情況下。
從更廣泛意義上講,物理風險也會通過實體經濟效應間接影響大多數投資,并對全球可管理資產的存量價值產生重大影響。審慎監管局還注意到,投資者情緒或市場的這種可能性會對氣候變化風險預期的潛在變化以及由氣候變化引起的系統性風險程度產生短期影響,因此,實現分散化在某種程度上面臨挑戰。保險公司與其他主要投資者均會受此影響。
2.轉型風險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預計,如果想以66%以上的概率將人類活動造成的全球變暖控制在全球商定的2℃目標以內,那么從2011年起,全球碳排放總量不能超過約1000吉噸的二氧化碳[6]。要將碳排放量控制在“2℃碳預算”之內,全球需要在當前基礎上大幅削減碳排放量,使得此后的25年有預算可用。
全球向低碳經濟的轉型可能通過對高碳型資產的投資而影響保險公司。這與兩個等級(two tiers)的金融資產尤為相關。(1)公司證券,直接受到基于其生產或使用化石燃料能力的監管限制的影響(“等級 1”資產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氣開采企業以及傳統的公用事業公司)。(2)能源密集型企業的證券會受到能源成本上升的間接影響(“等級 2”資產包括化學品、林木業和造紙業、金屬與采礦業、建筑和制造業)。這兩個等級的資產約占全球權益及固定收益類資產的1/3。
一般來說,這些資產端的影響涉及非壽險人和人壽保險人,而影響轉型速度的一系列因素包括公共政策、技術和不斷變化的投資者偏好以及市場情緒。來自高碳型行業的保費收入可能減少,這會對非壽險公司的負債端產生較為孤立和有限的影響。來自能源行業的保費收入約占英國保費收入總額的4%。
審慎監管局通過與市場參與者的探討,與更廣泛的利益相關者確定了一系列管理轉型風險的可選策略,以及多項公眾承諾,其中包括撤資和不參與某些高碳型行業。企業普遍希望(包括表示關切)盡快對碳排放路徑達成一致意見。這將提高對碳和資源密集行業潛在風險暴露的透明度。
一種有關轉型風險的做法是,制定和改進信息披露措施以確保市場參與者有足夠的信息來評估這一領域的風險。市場參與者對產業結構發生的重大變化并不陌生,審慎監管局認為,轉型速度是進一步評估向低碳領域轉型的重要因素。
3.責任風險
責任風險是指因氣候變化而遭受損失的一方,向其認為的責任方追償損失時產生的風險。審慎監管局認為,因為來自第三方的責任索賠可能增加,所以此類風險與非壽險人關系密切。
責任保險承保的是買方(“被保險人”)由于自身行為給第三方造成損失或損害而承擔的法律賠償責任。責任保險的保障范圍通常包括法律成本和訴訟費用。因為要確定被保險人過錯發生的年份以及由此造成的損失金額,所以責任賠付的真實成本往往是不確定和復雜的,這使得與災難索賠相比,責任風險的大小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搞清楚。
歷史事件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責任索賠對保險業造成的破壞比極端天氣事件更大,尤其是考慮到可能出現的新型索賠。將氣候變化與石棉案和污染案相比較雖說有些簡單,但是,這些案例證明,低概率風險可能給保險人帶來巨大和難以預見的責任,例如,美國當前預計的石棉凈損失達到了850億美元[7]。
審慎監管局調查的受訪者認為,普通責任類業務(如公眾責任、董事及高管人員及其他的職業責任)的賠付可能增加的3個最主要原因是——減輕失敗、適應失敗和披露失敗。
新的責任索賠類型想要獲得法律支持還需要一段時間。氣候變化相關的訴訟是一個新興和發展中的領域,它在不同司法管轄區之間有很大差異,這些訴訟通常沒有得到支持。
保險責任范圍的劃分對于識別審慎監管局監管的非壽險公司的未來風險敞口也很重要。人們可能想要了解溫室氣體(Greenhouse Gases,GHGs)的持續排放與這些政策之間的關系,以及對污染等設置的除外責任在面臨索賠時能否經得起審查。雖然尚未出現重大損失,但是相關跡象已經非常明顯。如果氣候變化現象被繼續歸咎為人為因素,并且索賠人繼續追究責任人的責任,那么責任風險(特別是第三方責任索賠)將成為一個帶來負面影響的領域。
(二)結論和下一步
審慎監管局認為,氣候變化可能通過3個主要渠道影響其在保險業的目標。雖然物理風險的增加是這些因素中最明顯的,但是其他兩種風險——轉型風險和責任風險更可能造成重大影響。
我們當前所識別的潛在影響與非壽險公司的負債端最為相關。不過,其中也有一些潛在影響是針對非壽險公司和壽險公司的資產端的。
就其性質而言,這些風險短期內不能完全顯現出來。我們已經采取了一些減輕措施,在審慎監管局看來,這些措施意味著,保險公司有足夠的能力管理當前的物理風險。從長遠看,不斷增加的物理風險將對保險業務模式造成重大挑戰,本章將重點考慮所有已識別的受氣候變化影響的風險。
審慎監管局還將繼續通過國際合作、研究及編寫本章來繼續開展氣候變化方面的工作。同時,審慎監管局已經將氣候變化風險適當地納入當前的監管中。根據分析結果,審慎監管局將與被審慎監管局監管的保險公司分享本研究成果,并希望這些公司考慮已識別的風險。
最后,本章確定了保險公司在氣候變化領域的一些機遇,包括保費收入增長的新來源(如可再生能源項目的保險)、通過提升風險意識和改善風險轉移來增強公司應對氣候變化的韌性、投資“綠色債券”以及在金融業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發揮前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