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序

你是高聳入云的辰星,而我是穿行于孤寂之河的怪人,索橋上的劊子手在扼殺幻夢,河堤傳來的槍聲處決了情欲,我拿著一個破舊的地址,上面說:“這孤獨盡頭的山崗,能邂逅你最美的模樣”,可現在,沸騰的心已日漸麻木,我的身體在肉眼可見的蒼老,我即將忘記自己困于這里的時間。

河岸的苔蘚漫過第三塊青石板時,我終于摸出那枚生了銅綠的鑰匙。它本該掛在地址背面,此刻卻像條僵死的蛇,黏膩地貼著掌紋——或許在某個被遺忘的雨夜,它就從紙頁間滑落了,連同“山崗“二字一起,被潮濕的風揉成了碎末。

索橋在頭頂吱呀作響,劊子手的影子還在晃,卻不再是持刀的模樣。他的臉正剝落,露出底下層層疊疊的陌生人:穿墨綠旗袍的阿婆在剝菱角,戴鴨舌帽的少年在修鋼筆,還有個扎羊角辮的小女孩,正把我的地址折成紙船,輕輕放進河心。紙船越漂越遠,船舷上的字跡被水洇開,先是“孤獨盡頭的“,接著是“山崗“,最后連“能邂逅“都溶成了模糊的墨團。

槍聲是從對岸傳來的,比記憶里更輕,像誰捏碎了顆玻璃彈珠。情欲被處決的瞬間,我看見自己的倒影從水面浮起——那不是現在的模樣,是個穿白襯衫的年輕人,站在開滿野薔薇的山崗上,懷里抱著個裹藍布的襁褓。他的眼睛亮得驚人,像兩顆剛從銀河里撈起的星子,正對著虛空說:“我來了。“

風突然轉了方向,帶來若有若無的花香。我蹲下來,發現腳邊的泥沙里埋著半截褪色的信箋,字跡是我自己的,卻比現在年輕許多:“如果你在某個黃昏翻到這里,請記住,山崗的野薔薇只在月虧時開。“后面的字被什么東西啃噬了,只余下斑駁的痕跡,像被雨水泡軟的蝴蝶翅膀。

河水漫過我的鞋尖時,我終于想起自己困在這里多久了。第一天,我數著索橋的木板;第十天,我摸清了每塊青石板的裂縫;第一百天,我開始和影子說話;第一千天,我把地址吞進了肚子里。現在,我的牙齒正在一顆一顆脫落,每掉一顆,就有一段記憶跟著浮上來——原來我不是怪人,是送信人;不是劊子手,是守墓人;而這孤寂之河,不過是我用來丈量時間的,一把生了銹的尺子。

遠處傳來嬰兒的啼哭,像根細針戳破了夜色。我摸著空蕩蕩的口袋笑了,原來最珍貴的地址,從來都不在紙上。當我抬起頭,看見月亮正從云層里鉆出來,把我的影子拉得很長很長,一直延伸到河的對岸——那里有片開滿野薔薇的山崗,有個穿白襯衫的年輕人,正抱著個裹藍布的襁褓,朝我招著手說:“你終于來了。

我站起身時,膝蓋發出細碎的爆裂聲,像極了多年前那個暴雨夜,老郵局木門被風撞開時的動靜。河水的涼意漫過腳踝,這次我沒躲,任它順著褲管往上爬——原來這河水不是冰的,是溫的,帶著點新曬過的棉絮味,像極了母親總在我睡前焐熱的被窩。

對岸的野薔薇在月光下顯形了。它們攀著嶙峋的巖石生長,花瓣上凝著的水珠不是露,是星星的碎片,每一滴都映著不同的天空:有我童年趴在窗臺上看過的銀河,有去年冬夜在閣樓讀到的雪國,還有那封被我吞進肚子里的地址上,原本該寫著“山崗“的地方,此刻正浮起一行淡金色的小字:“給三十歲的自己,別再數日子了。“

我這才發現,自己的影子不知何時變得很輕。它不再拖在身后,而是飄在半空,像片被風托著的梧桐葉。影子的輪廓逐漸清晰,竟是年輕時的模樣——白襯衫,藍布包袱,懷里還抱著個裹藍布的嬰兒。那嬰兒的臉轉向我,眼睛彎成月牙,嘴里發出含混的音節。我突然聽懂了,他在說:“爸爸,回家。“

河中央浮出一條路,由褪色的信箋鋪成。每一頁都印著我熟悉的字跡:有給隔壁阿婆代寫的藥方,有替書店老板寫的尋貓啟事,有高考落榜那天在操場角落涂鴉的詩,還有去年清明給父親寫的墓碑文。這些被我遺忘的碎片,此刻正發出暖黃的光,像一串被重新點燃的燈籠,照亮了我三十年來走過的每一步。

索橋的吱呀聲停了。劊子手的影子徹底消散,只余下青石板上深淺不一的刻痕——那是這些年我獨自徘徊時,用指甲一下下劃下的。現在那些刻痕里冒出了嫩綠的草芽,在月光下輕輕搖晃,像在跟我打招呼。

我踩上第一張信箋時,懷里的藍布包袱突然動了動。解開層層包裹,里面是個熟睡的嬰兒,皮膚紅撲撲的,嘴角沾著點奶漬。他的小拳頭攥得緊緊的,我輕輕掰開,掌心里躺著枚生了銅綠的鑰匙——正是我之前在青石板上摸到的那枚。鑰匙齒痕里卡著半片干枯的野薔薇,花瓣上的紋路清晰得像是剛摘下的。

“原來你一直在這里。“我對嬰兒說,也是對自己說。河水漫過我的腰際時,我把他輕輕放進嬰兒的襁褓,兩個襁褓疊在一起,像兩片重疊的云。對岸的山崗越來越近,野薔薇的香氣裹著風涌來,我這才聞出,那不是花香,是時間的味道——酸澀里帶著回甘,像陳年的老茶。

當我的腳終于踏上山崗的土地時,晨霧正從山谷里升起來。晨光穿透霧靄,照見山崗頂端的石碑,上面刻著我的名字。石碑前擺著個藍布包袱,打開來,是封嶄新的地址,字跡是我現在的模樣:“致永遠的送信人,孤獨盡頭的山崗,從來都在你心里。“

嬰兒在我懷里醒了,發出清脆的啼哭。這次我沒慌著哄他,只是笑著看他。他的眼淚落在藍布上,暈開一小片深色的花,像極了當年我在郵局門口撿到的,那封被雨水泡開的信箋上的郵戳。

風從山崗那邊吹過來,帶著野薔薇的甜香。我忽然明白,所謂“邂逅最美的模樣“,從來不是某個具體的時刻或人。是三十年來每一次數日子時的耐心,是每一封代寫書信時的認真,是每一個在孤寂之河里掙扎的夜晚里,始終沒有熄滅的那盞燈。

晨霧散盡時,我看見年輕的自己站在石碑旁,正沖我揮手。他的懷里抱著兩個襁褓,一個裹著藍布,一個裹著星光。我們對視片刻,然后同時笑了。風掀起他的衣角,露出里面藏著的半枚鑰匙——和我手里的那枚,正好拼成一輪完整的月亮。

山崗上的野薔薇開了。這次不是月虧時,是月圓時。每一朵都朝著太陽的方向,把影子投在地上,組成一行字:“你看,孤獨盡頭,全是光。“

山崗上的晨霧散得極慢,像誰把揉碎的云絮撒在風里,這兒一團那兒一縷。我抱著兩個襁褓坐在石碑旁,年輕的自己蹲下來,用指尖輕輕碰了碰嬰兒的小手——那只小手竟本能地攥住了他的指尖,力道大得驚人,像抓住最后一根浮木。

“你那時總說,“年輕的聲音帶著點沙啞,是我二十歲時的嗓音,“孤獨是根扎在骨頭里的刺,拔不掉就只能疼著。“他抬頭看我,眼角還帶著少年人特有的清澈,“可現在呢?“

我低頭看懷里的嬰兒。他的眼睛慢慢睜開了,瞳孔里映著整座山崗——野薔薇在晨風中搖晃,花瓣上的星芒隨著擺動流轉,像無數顆被揉碎的鉆石。他的另一只手摸向我的臉,指腹蹭過我眼角的皺紋,又摸了摸鬢角的白發,忽然咯咯笑起來,口水沾濕了我的藍布衫。

“你看,“我聽見自己說,“疼著疼著,就長出糖來了。“

山崗的風突然轉了方向,卷起幾片野薔薇的花瓣,打著旋兒飄向石碑前的藍布包袱。我打開包袱,里面除了那封嶄新的地址,還多了幾樣東西:一支磨禿了尖的鋼筆,一本寫滿批注的《飛鳥集》,還有個玻璃罐頭瓶,里面泡著半罐子野果——是我去年在山腳下果園摘的,當時嫌酸沒舍得吃,隨手塞在郵包夾層里,沒想到竟跟著我跨越了三十年的光陰。

“這些是你寄給自己的。“年輕的說。他伸手碰了碰玻璃罐,野果在液體里晃了晃,“那年冬天你發著燒,還堅持給村東頭的瞎眼阿婆送煤,回來時摔了一跤,玻璃罐摔碎了,你蹲在雪地里撿了半宿,說'這是阿婆過年要泡的蜜餞'。“

我摸了摸罐頭瓶上的裂痕,想起那天確實摔碎過一只罐子。可記憶里的雪好像沒那么冷,阿婆的聲音裹著熱乎氣兒:“娃子,摔疼沒?嬸子灶上有紅薯粥。“后來我用碎玻璃片在院墻上刻了朵野薔薇,第二年春天,那道裂縫里竟真的長出了株野薔薇苗。

“還有這個。“年輕的手指點向鋼筆。筆桿上纏著我用舊毛線織的防滑套,是去年冬天給社區留守兒童補課時,一個小姑娘硬塞給我的,說“老師手涼,套上這個就不冷了“。毛線已經褪了色,針腳卻依然密實,像一串歪歪扭扭的小太陽。

風又起了,這次帶來的是飯香。我這才發現,山崗的另一側不知何時冒出幾間青瓦白墻的小屋,煙囪里飄出裊裊炊煙。有個系藍布圍裙的女人站在院門口喊:“老周頭,該喝藥啦!“她懷里抱著只花貍貓,尾巴尖兒晃啊晃,像根會走路的毛撣子。

“那是王嬸,“年輕的說,“你上個月幫她修好了漏雨的屋頂,她非說要給你熬藥補身子。“

我轉頭看向他,他正望著山崗下的小路。那里有個穿紅棉襖的小女孩蹦蹦跳跳跑過來,手里舉著個紙飛機——那是我上周教幼兒園孩子們折的,飛機翅膀上歪歪扭扭寫著“夢想“二字。小女孩跑到我們跟前,把紙飛機塞進我手里,仰起臉說:“爺爺,這是我給你折的,能飛老高老高!“

我捏了捏紙飛機的棱角,忽然想起自己七歲那年,也折過這樣的飛機。那時候我蹲在巷口哭,因為弄丟了父親送的鉛筆盒。是個扎麻花辮的大姐姐給了我半塊水果糖,說:“別哭啦,折個飛機,把眼淚裝進去,飛高點兒,眼淚就變成彩虹了。“

“爺爺,你看!“小女孩指著天空。紙飛機真的飛起來了,穿過野薔薇的花叢,掠過年輕時的我的肩頭,最后停在石碑頂端。我抬頭望去,發現石碑上的字跡不知何時變了——原本刻著的“周明遠“三個字,旁邊多了一行更小的字:“每個階段的你,都在好好活著。“

嬰兒在我懷里睡著了,呼吸均勻得像鐘擺。年輕時的我站起身,拍了拍褲腿的草屑,沖我笑:“我要走了,去替你看看更遠的路。“他的身影漸漸透明,像片被風吹散的蒲公英,只留下那枚生了銅綠的鑰匙,輕輕落在我腳邊。

我彎腰撿起鑰匙,突然發現鑰匙齒痕里卡著的野薔薇,并不是干枯的,而是鮮活的——花瓣上還凝著晨露,莖稈上帶著新鮮的綠意。我把鑰匙插進石碑旁的鎖孔,輕輕一轉,“咔嗒“一聲,石碑緩緩移開,露出后面的石階。

石階向下延伸,沒入一片霧靄。霧氣里傳來模糊的聲音,像是許多人在說話:有郵局老同事的調侃,有留守兒童喊“周老師“的脆生生嗓音,有阿婆剝菱角時的嘮叨,還有當年那個在雨夜里敲我門的姑娘,說:“我帶了姜茶,你家的燈怎么還沒亮?“

我抱緊兩個襁褓,一步一步走下石階。霧氣越來越濃,卻不再寒冷,反而帶著暖融融的溫度,像浸在春天的陽光里。等我再抬頭時,霧靄已經散盡,眼前是條熟悉的老街——青石板路泛著濕潤的光,街角的郵筒還是綠色的,門楣上的“晨光郵局“木牌被風雨洗得發白,卻依然結實。

郵局的門虛掩著,我推開門,看見柜臺后站著個穿藍布衫的姑娘,正低頭整理信件。她的側臉很像年輕時的我,發梢沾著點晨露,聽見動靜抬頭,眼睛彎成月牙:“您來了,今天的特快專遞,是給山崗的信。“

她從抽屜里拿出個牛皮紙信封,封口處蓋著新鮮的郵戳,地址欄寫著:“孤獨盡頭的山崗,周明遠收“。我接過信封,摸了摸厚度,里面似乎裝著許多信箋,窸窸窣窣的,像風吹過野薔薇叢。

“要我幫您寄嗎?“姑娘問。

我笑了笑,把信封塞進郵包夾層最里層。那里還躺著三十年前的信,去年沒寄出去的明信片,還有那個被雨水泡開的郵戳——現在它們都有了新的伙伴,裝滿了歲月的溫度。

走出郵局時,陽光正好。我抬頭望向天空,云朵像被揉碎的棉花糖,慢悠悠飄著。街角的早餐攤飄來豆漿的香氣,賣花擔子上的野薔薇開得正好,姑娘們挑著花束走過,笑聲像一串跳躍的銀鈴。

我低頭看了看懷里的嬰兒,他不知何時醒了,正抓著我的藍布衫角啃,口水把布料染出個小月牙。遠處傳來上課鈴的聲音,我抱著他往幼兒園走,路過巷口的老槐樹時,忽然想起什么,從郵包里掏出張紙和筆,在樹干上畫了朵野薔薇。

“爺爺,你在干什么?“嬰兒問。

“畫給未來的自己看。“我說,“等他老了,路過這里,會想起今天的陽光,和你啃我衣角的樣子。“

風輕輕吹過,野薔薇的花瓣簌簌落下,落在嬰兒的襁褓上,落在我的郵包上,落在時光的褶皺里。我忽然明白,所謂“孤獨盡頭的光“,從來不是某座山崗,某朵花,或者某個具體的人。它是所有被記住的瞬間,是每一次認真的活過,是那些被歲月磨得發亮的碎片,拼湊成的、永遠不會熄滅的星河。

而我,不過是這條星河里,一個幸運的擺渡人。

我抱著嬰兒拐進巷口時,老槐樹上的蟬鳴正扯著嗓子喊夏天。樹杈間掛著個褪色的鐵皮信箱,是三十年前我剛當郵差時自制的——那時候總怕郵局的綠郵箱裝不下村民的信,就在自家院外釘了這個,現在它早沒了漆色,卻被新刷的紅漆描了邊,寫著“晨光社區便民信箱“。

“周爺爺!“扎羊角辮的小丫頭從信箱后探出腦袋,手里舉著個皺巴巴的信封,“我奶奶說,這封信要寄到山崗去,您幫我看看?“

我接過信封,封皮上歪歪扭扭寫著“孤獨盡頭的山崗周明遠收“,墨跡被汗水暈開,像朵淡藍的云。小丫頭的奶奶從門里探出身,手里端著碗綠豆湯:“這孩子非鬧著要學你當年的樣兒,說要當'送信的小周明遠'。“她舀了勺湯吹涼,“趁熱喝,看你額頭都是汗。“

我接過碗,綠豆湯里浮著半顆紅棗,甜得剛好。喝到第三口時,突然想起五十年前的夏天——我也是這么捧著碗,蹲在老槐樹下喝王阿婆的綠豆湯,那時候我剛滿十歲,父母剛走,阿婆說“小周子,以后這碗湯你天天喝“。

“爺爺,你看!“小丫頭指著嬰兒手里的東西。嬰兒不知何時攥了片槐樹葉,正往嘴里塞,口水把樹葉泡得軟塌塌的。我輕輕掰開他的手指,樹葉上還沾著他的小牙印,像朵綠色的小花。

“這孩子啊,“路過的張嬸拎著菜籃湊過來,“生下來就愛啃東西,昨天還把我種的薄荷葉咬了片,可精神了。“她伸手戳了戳嬰兒的臉蛋,“叫啥名兒?“

“還沒想好。“我摸了摸嬰兒的后頸,那里有塊淡粉色的胎記,形狀像朵野薔薇,“等他會說話了,讓他自己選。“

“叫周念遠吧。“賣花姑娘不知何時站在旁邊,手里捧著束野薔薇,“念是惦記,遠是遠方,就像您總說的,'記著過去,才能走向更遠的路'。“她把花塞給我,“送您的,就當給小念遠的見面禮。“

我接過花束,花瓣上還沾著晨露,滴在藍布衫上,暈開個小水痕。這時候,巷口的廣播突然響了,是社區主任的聲音:“各位居民注意啦,今天下午三點在文化站舉辦'老物件故事會',歡迎帶自家老物件來分享......“

“我要去!“小丫頭拽著奶奶的衣角往文化站跑,“我要講周爺爺給我折的紙飛機!“

我抱著嬰兒往家走,路過社區公告欄時,瞥見最上面貼著張照片——是二十年前的我,蹲在巷口給留守兒童補課,懷里抱著個穿紅棉襖的小丫頭,正是剛才那個小丫頭的媽媽。照片邊緣寫著:“周老師的課堂,永遠有光。“

推開家門,陽光從紗窗漏進來,在地板上灑下一片金斑。我把嬰兒放在搖籃里,他從藍布包袱里摸出個東西——是那枚生了銅綠的鑰匙,不知何時從石碑旁跑到了這里。鑰匙齒痕里的野薔薇還在,花瓣上凝著的晨露正“啪嗒“掉在地板上,濺起細小的虹。

搖籃輕晃時,嬰兒哼起了不成調的歌。我仔細聽,那旋律竟和三十年前母親哄我睡覺的童謠一模一樣。窗外的野薔薇在風里搖晃,花瓣落在窗臺上,落在搖籃邊,落在嬰兒的小手上。他突然睜開眼睛,瞳孔里映著滿屋子的光——不是陽光,是歲月里所有未被遺忘的溫暖,正從每個角落涌過來,把他輕輕包裹。

我坐在搖椅上,摸出郵包里的信。最上面那封是三十年前寫的,地址欄寫著“孤獨盡頭的山崗“,現在終于不用寄了。我把信拆開,里面的字跡已經模糊,卻能隱約看見當年的自己寫的:“致未來的我,別害怕孤獨,它會變成光,藏在每個你認真活過的日子里。“

嬰兒在搖籃里笑出了聲,聲音像顆小鈴鐺。我伸手接住一片飄落的野薔薇,花瓣上的星芒突然亮了——原來每朵花里都藏著顆星星,是時間留給我們的禮物,等我們在某個清晨,某個黃昏,某個平凡的日子里,輕輕打開。

風從窗口吹進來,帶來山崗的方向。我忽然聽見年輕時的自己在喊:“你看,孤獨盡頭,全是光。“而現在的我,正坐在光里,抱著小念遠,守著滿屋子的舊時光和新希望。

原來所謂“邂逅最美的模樣“,從來不是某個具體的終點。是五十年前阿婆的綠豆湯,是三十年前母親的童謠,是昨天小丫頭的紙飛機,是此刻嬰兒啃槐樹葉的傻樣,是所有被記住的、正在發生的、即將到來的——溫暖的、細碎的、閃閃發光的瞬間。

而我,不過是這些瞬間的收藏者,和傳遞者。

搖籃曲還在繼續,野薔薇的香氣漫過整間屋子。我輕輕吻了吻嬰兒的額頭,把那枚鑰匙系在他的小手腕上。鑰匙上的野薔薇在陽光下舒展花瓣,像在說:

“別擔心,你永遠不會迷路。“

因為所有的路,都通向——

被愛填滿的,現在。

“小心摔著。“我扶住他的腰,他卻掙開我的手,轉身從搖籃里摸出那枚鑰匙。鑰匙上的野薔薇經過夏秋交替,顏色更艷了,像滴凝固的血,又像團燒不盡的火。他用鑰匙尖戳了戳花瓣,突然把鑰匙舉到眼前,對著光:“爺爺,星星!“

我湊過去看,鑰匙齒痕里真的嵌著細碎的光斑——那是穿過野薔薇花瓣的陽光,被他用鑰匙框成了一個小小的太陽。小念遠“咯咯“笑起來,口水順著下巴滴在鑰匙上,把那片光斑暈染得更亮了。

院門外傳來敲門聲。是張嬸,手里提著袋剛曬好的干桂花:“小周啊,我給你送點桂花糖,配你那綠豆湯正好。“她往屋里探了探頭,“小念遠會站啦?這小子,比我家那小孫子還利索!“

我接過桂花糖,順口問:“王阿婆最近咋樣?“

“還能咋樣?“張嬸把糖罐放在桌上,“每天搬個小馬扎坐門口,說要等你送信來。昨兒我給她讀你寫的信——就是那封'孤獨盡頭的山崗',她聽得直抹眼淚,說'小周啊,你當年的信比現在的手機暖多了'。“

我笑了。王阿婆是我送信三十年里最老的訂戶,從她嫁過來就開始訂,說是要等她孫子長大。可孫子去年去了國外,她卻還堅持訂,說“字兒比視頻實在,摸著紙頁,就像小周還在巷口喊我'阿婆'似的“。

“對了,“張嬸壓低聲音,“昨兒半夜,你那郵包自己動了。“

“自己動了?“我愣了下。

“可不是!“張嬸比劃著,“我起夜上廁所,瞅見你屋門縫底下漏出點亮,湊過去一瞧,你那老郵包正自己往地上滑,拉鏈還'咔嗒咔嗒'響,跟有人翻找似的。等天一亮,我幫你收拾,發現最底下那封三十年前的信,封口開了,里面掉出片干枯的槐樹葉——就是小念遠啃過的那片!“

我蹲下來,摸了摸小念遠的腦袋。他正專注地用鑰匙在地板上畫圈,鑰匙尖刮過木地板,發出細碎的“沙沙“聲,像極了當年我在老郵局分揀信件時,鋼筆尖劃過信紙的動靜。

“爺爺,畫太陽!“小念遠突然拽我的袖子。他指著自己畫的圓圈,又指了指窗外的太陽。我順著他的手指看過去,陽光正透過野薔薇的枝葉,在地板上投下斑駁的影,其中一片剛好落在他畫的圓圈上,像給太陽戴了頂花帽子。

下午三點,社區的文化站熱鬧得像煮沸的鍋。我抱著小念遠去參加“老物件故事會“,剛進門就被圍住了。李叔舉著個缺了口的搪瓷杯:“周老師,這是你當年給我送藥的杯子!我發燒躺床上,你每天用它給我端姜湯,杯沿磕在門框上缺了塊,我一直留著。“

劉奶奶顫巍巍捧出個布包:“這是你給我孫子的書包!他說要當'小周老師',現在真的成了語文老師,上個月還帶學生來給我讀信呢!“

小念遠被眾人的聲音吵得有點煩躁,攥著鑰匙在我懷里扭來扭去。我抱著他擠到最前面,主持人剛要說話,他突然“哇“地哭出聲。我手忙腳亂地哄他,卻見他哭著指向墻角的玻璃柜——里面陳列著那封“孤獨盡頭的山崗“的信,玻璃上蒙著層薄灰,卻有幾縷陽光正穿過,把信上的字跡照得發亮。

“念遠,乖......“我輕拍他的背,他卻哭得更兇,小手指著玻璃柜,口水滴在我的藍布衫上,暈開個深色的圓。主持人笑著抱過他:“小寶貝是不是想看看這封信?“

小念遠抽抽搭搭地點頭。主持人打開玻璃柜,小心地取出信。信紙已經泛黃,邊角卷著,卻保存得極為平整。他展開信,大聲念起來:“致未來的我,別害怕孤獨,它會變成光,藏在每個你認真活過的日子里......“

小念遠突然不哭了。他伸出肉乎乎的小手,按在信紙上。陽光透過他的手指,在信紙上投下小小的影子,像朵正在綻放的花。人群里不知誰輕聲說:“看,光在動。“

我湊近看,信紙上的字跡真的在動——不是被風吹的,是時間在流動。三十年前的墨跡慢慢暈開,浮出新的字跡:“致現在的我,你看,孤獨盡頭,全是光。“

小念遠“咯咯“笑起來,伸手去抓信紙。主持人趕緊把信放回玻璃柜,卻見他的小拳頭里攥著片野薔薇——不知何時從窗外飄進來的,花瓣上還沾著晨露,正滴在他手背上,像滴會發光的眼淚。

散場時,夕陽把文化站的窗戶染成了橘紅色。我抱著小念遠往家走,路過老槐樹時,發現樹干上多了行新刻的字:“周明遠,1965-2025,認真活過的每一天都值得紀念。“字跡歪歪扭扭,像是用鑰匙刻的——和小念遠今天在地上畫的太陽,用的是同一把鑰匙。

回到家,我給小念遠沖了杯桂花糖水。他捧著杯子,學著我當年的樣子,抿了一小口,皺著眉頭說:“甜。“我笑了,他也笑,口水把杯子都打濕了。

夜漸深時,我坐在搖椅上,看著小念遠在搖籃里睡著。月光從窗口漏進來,灑在他手腕的鑰匙上,鑰匙齒痕里的野薔薇泛著柔潤的光。窗外的野薔薇在風里搖晃,花瓣落在他的小臉上,他無意識地蹭了蹭,嘴角還掛著笑。

我摸出那封三十年前的信,信紙已經完全展開了。最新的字跡在最下面,是用孩子的筆跡寫的,歪歪扭扭卻格外認真:“爺爺說,孤獨盡頭是光。我找到了,光就在這里——在我手里的鑰匙上,在奶奶的綠豆湯里,在爺爺的郵包里,在所有我愛的人眼睛里。“

風掀起信紙的一角,又輕輕放下。我忽然明白,所謂“孤獨盡頭的山崗“,從來不是一個具體的地方。它是王阿婆的綠豆湯,是劉奶奶的書包,是李叔的搪瓷杯,是小念遠手里的鑰匙,是所有被記住的愛,是每一個認真活著的今天。

而我和小念遠,不過是這光里的兩粒塵埃,被無數溫暖的手輕輕托著,慢慢走,慢慢看,慢慢等——等下一個春天,等下一次花開,等更多的故事,被寫進這永不褪色的時光里。

月光漫過窗臺,落在小念遠的睡臉上。他的睫毛在眼下投出小小的陰影,像朵半開的野薔薇。我輕輕握住他的小手,鑰匙在我們掌心相碰,發出清脆的響——那是時間在唱歌,唱著過去,唱著現在,唱著永遠不會結束的、溫暖的、細碎的光。

初雪落在十二月廿三的深夜。我被小念遠的動靜弄醒時,窗欞外的月亮正被雪片啃得殘缺。他踢開藍布被子,肉乎乎的腳丫子正踩在我擱在床沿的鑰匙上——那枚刻著野薔薇的鑰匙,此刻正泛著溫潤的光,像塊被捂熱的玉。

“爺爺,冷。“他蜷成個小毛團,鼻尖凍得通紅。我裹緊被子坐起來,把他摟進懷里。他的小手指戳向我胸口,那里別著枚褪色的校徽——是三十年前晨光郵局發的,銅質的,邊緣磨得發亮,“要聽故事。“

我摸出壓在枕頭下的信。那封“孤獨盡頭的山崗“的信,不知何時被小念遠畫滿了歪歪扭扭的太陽。他指著最新的一行字:“爺爺說,光在鑰匙上。“我低頭看他攥著鑰匙的手,雪花從窗縫鉆進來,在他手背落了層細鹽似的光。

“從前啊,“我用凍紅的鼻尖蹭他的耳垂,“有個小周子,和你一般大,住在漏雨的破房子里。冬天沒有棉鞋,就把破布裹在腳上,踩在雪地里送信......“

“疼不疼?“小念遠仰起臉,睫毛上沾著我呵出的白霧。

“疼。“我如實說,“可他踩過雪地時,會發現雪底下藏著綠芽——那是第二年要發芽的草。他還會遇見抱著熱紅薯的阿婆,塞給他半塊烤紅薯;遇見追著狗跑的小孩,把凍僵的手塞進他衣兜取暖。這些熱乎的東西,比棉鞋還暖。“

小念遠似懂非懂地舔了舔嘴唇。我掀開被子下床,從衣柜最底層翻出個紅布包——是去年冬天張嬸送的棉鞋,納了十八層底,針腳密得像螞蟻排隊。我給他套上,他蹬著小短腿在床上蹦跶,棉鞋撞出“咚咚“的響,驚得窗臺上的野薔薇抖落幾片雪。

“爺爺,看!“他突然指著窗外。雪停了,月亮從云里鉆出來,把雪地照得亮堂堂的。院門口的老槐樹上,不知何時結了層冰棱,在月光下閃著碎鉆似的光。更妙的是,冰棱底下竟綴著朵野薔薇——花瓣上凝著雪,像朵被施了魔法的花,紅得更艷了。

“這是冬天的信。“我抱著他湊近窗戶,“雪是郵差,把春天的消息提前送來了。“

小念遠伸出小手去夠冰棱。我怕他凍著,剛要攔,卻見他的指尖碰到了冰棱。奇跡發生了——冰棱碰到他的體溫,竟“叮“地裂開道縫,露出里面裹著的東西。是片干枯的槐樹葉,和小念遠啃過的那片一模一樣,葉脈里還凝著半滴琥珀色的樹脂,像顆凝固的太陽。

“爺爺,星星!“他指著樹脂,眼睛亮得驚人。我湊近看,那滴樹脂里真的有光在流動,像極了當年我在老郵局分揀信件時,透過窗戶看到的銀河。

“那是時間藏起來的禮物。“我輕聲說,“每段被記住的日子,都會變成這樣的星星,藏在雪地里,藏在冰棱里,藏在你走過的每一步里。“

小念遠突然掙脫我的懷抱,搖搖晃晃地往門外跑。我趕緊披上棉襖追出去,見他正蹲在槐樹下,用鑰匙戳著冰棱。冰棱“咔嚓“裂開,又掉出片槐樹葉。他撿起樹葉,又去夠另一根冰棱,像在拆一封封春天的信。

“小心冰碴子!“我扶住他的腰,他卻回頭沖我笑,小臉上沾著雪,“爺爺,我在給春天開門!“

我蹲下來,和他一起看那些裂開的冰棱。每根冰棱里都裹著不同的東西:半顆紅山楂,一片銀杏葉,還有顆缺了角的玻璃彈珠——那是我十歲那年,在巷口和小伙伴玩彈珠時丟的。彈珠里的光還在,像顆沒睡熟的星星。

“爺爺,你看!“小念遠舉著那顆玻璃彈珠。彈珠里的光映在他眼睛里,把瞳孔染成了彩虹的顏色。我突然想起,三十年前的冬夜,我也曾攥著顆這樣的彈珠,蹲在老郵局門口等信。那時候我覺得,彈珠里的光是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現在我才明白,最珍貴的是——

“是小念遠在看彈珠的眼睛。“

我輕聲說。小念遠歪著腦袋,不明白我在說什么。他拽著我的袖子往屋里走,說要給我看“春天的信“。我們回到屋里時,張嬸端著碗熱姜茶站在門口,熱氣模糊了她的眼鏡:“我就說你們爺孫倆沒睡,小念遠的小腳丫把地板都踩熱了。“

姜茶里浮著紅棗和桂花,甜得恰到好處。我捧著碗,看小念遠趴在桌上,用鑰匙在信紙上畫太陽。信紙是三十年前的那封,現在已經被他畫滿了,每幅畫都歪歪扭扭,卻藏著股子認真勁兒

“爺爺,“他突然指著窗外,“春天來了!“

我抬頭看,不知何時,雪已經化了。院門口的老槐樹抽出了新芽,野薔薇的藤蔓上冒出了綠茸茸的苞。小念遠的手指指向天空,那里有只麻雀撲棱著翅膀飛過,尾羽掃落幾點殘雪,像在寫一封給春天的情書。

“是的,“我摸了摸他的小腦袋,“春天來了。“

風從窗口吹進來,帶著濕潤的泥土香。我忽然想起,很多年前那個在孤寂之河徘徊的“怪人“,那個數著日子等待“孤獨盡頭“的年輕人。現在我才明白,所謂“盡頭“,從來不是某個具體的地點或時刻。它是王阿婆的綠豆湯,是劉奶奶的書包,是李叔的搪瓷杯,是小念遠手里的鑰匙,是每一個被愛填滿的今天

而我和小念遠,不過是這光里的兩粒塵埃,被無數溫暖的手輕輕托著,慢慢走,慢慢看,慢慢等——等下一個春天,等下一次花開,等更多的故事,被寫進這永不褪色的時光里。

窗外的麻雀嘰嘰喳喳,小念遠把畫滿太陽的信紙舉到陽光下。信紙上的字跡和他的畫重疊在一起,像片被風吹開的野薔薇叢。風掀起信紙的一角,又輕輕放下,仿佛在說:

“看,光一直在。“

作者努力碼字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水县| 阿拉善右旗| 贞丰县| 普洱| 湄潭县| 丽江市| 宁夏| 洮南市| 阿拉善右旗| 衡水市| 若尔盖县| 昭苏县| 察隅县| 若尔盖县| 金华市| 辛集市| 来宾市| 二连浩特市| 青浦区| 渭南市| 宿州市| 渭南市| 道真| 清远市| 兴国县| 新密市| 洱源县| 涟源市| 宣武区| 灵宝市| 海原县| 抚松县| 常州市| 汨罗市| 盐边县| 民勤县| 武汉市| 五家渠市| 察雅县| 德庆县| 海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