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不是故意不更新的,就是突然懶癌復發。
本來還想講一講關于之前兩篇的話題的,大概內容都想好了。
但我是一個叛逆的人,一個叛逆的人不需要按照原本設想的方向走。
我要吐槽我的班主任,但不方便透露任何信息。
在她的手下,感覺自己都快得玉玉癥了。
簡直就很emo。
但是,我要吐槽的是,我的班主任在課上問的一道題。
背景是從來都是咸魚上課的我,好不容易回答了一次問題。
這個沒什么。
但是她出示的答案和我回答的答案大相徑庭。
這個吐槽聽起來有點離譜。
但這個不是重點,重點是那個答案。
我知道,是我老師課件上自己的答案,可能她知道,并且接受了這個觀點。
但我不接受,無論是隨便一個人物還是歷史人物,從一個大的趨勢去評價,我接受不了。
這就像看小說,知道了結局但不了解主角性格。
然后你和你的姐妹介紹寫本文就說主角戰勝了反派。
在你的印象里,故事的結尾是非常美好的,但我相信你記不住。
為什么這么說呢。
首先,不要急著帶入自己,當然這個過程是一定需要帶入的。
我們先了解一下前提:是你知道一些故事,并且知道結尾,但是角色性格不了解,是盲目的跟著結尾和作者筆下人物的發展而察覺劇情推動的。
這里吐槽一下,最近看了本SB文,覺得真的有些文不需要帶腦子看,不然侮辱腦子。
繼續主角那個話題。
然后你看完了,有人問你,反派把主角的領土給占領了嗎?
那個時候還沒有結局。
你回答是:是的,因為故事結局就是反派把主角領土給占領了。
這沒問題。
可你想一想,你對這主角和反派有個毛線球的印象?
無論作者寫的多好,人物刻畫的多飽滿,你不從這方面思考,就體會不到。
你已經知道結局了,所以可以從這方面來想。
這沒問題,但你不會從這些角色身上學到任何東西。
當我們從結果去評判一個人物的時候,就已經放棄了為人物人格魅力而驚嘆的權利。
何況是歷史人物?
“以史為鑒”是歷史上的故事,是人物做了什么,是他們的原因還是其它的原因使發生了什么事。
我想說的很簡單,不應該是結果決定故事與人物,而是人物與故事決定結果。
歷史大趨勢不是用在扁平化歷史人物的。
同樣歷史上的結果從來不應該從帶有偏見和崇拜的人寫下去。
當然每個人都有偏見,就像我在寫的東西,你在看的東西,也是一種偏見。
如果不認同的話,我很希望看到辯駁,只有聽不同的聲音,才有可能消除那么一點點的偏見。
不過,話說回來。
歷史,它太沉重,寫它的人提起落下的不是筆,是時間。
其實我還想吐槽一些事情,但是想了想,又覺得沒意思。
確實沒意思,我在這里說了,她看不見,她當然已經熟悉了自己的世界觀。
妄想改變別人的世界觀,這是SB才會做的事情。
害怕就是,再次表示:看垃圾文如吃屎。
抱歉,如果你在吃東西的話,就加倍抱歉。
它有讓你開心的話…算了,我覺得這次沒寫啥好玩兒的。
希望我們明天還能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