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婚姻法案例糾紛解讀:聽法官講新婚姻法
- 劉澤邦
- 1795字
- 2022-11-08 09:45:47
第八節 婚前一方向他人的借款,婚后另一方是否有償還的義務?
法律焦點
婚前一方向他人的借款,婚后另一方是否有償還的義務,在法律上主要涉及該借款的實際用途和舉證責任的分配問題。
現實案例
李?。ɑ?,男,1983年4月7日出生。魏儆(化名),女,1984年8月19日出生。田超(化名),男,1980年2月8日出生。魏儆是某區電信局的工作人員,李俊在一家工廠工作。李俊和同事田超(化名)關系很好,平時都以兄弟相稱。
2007年4月,李俊在朋友的生日會上與魏儆相識,兩人一見鐘情很快墜入愛河。2007年8月,李俊打算購買一輛摩托車,因為手頭上現金不夠,就向田超借了1萬元,而且還給田超寫了一張借據。錢借到了,李俊就跟女友魏儆說,自己打算買一輛摩托車,沒想到魏儆堅決不同意,她覺得騎摩托車太危險了。后來,在魏儆的極力反對下,李俊放棄了買摩托車的念頭,但他沒有把錢還給田超,而是存在了自己的賬戶里。
2008年2月7日,李俊和魏儆登記結婚。結婚后,李俊用自己賬戶里的錢購買了家具,當然這其中還包含當初田超借給他的1萬元。2008年7月,李俊從原來的工廠跳槽到另一家公司。臨走時,他沒有告訴田超他新公司的名稱和地址。李俊跳槽后,田超才想起了當初借錢給李俊的事情,可當他再次撥打李俊的手機時,發現原有的號碼已經停機。田超頓時心里涼了半截,有一種被欺騙的感覺。突然他想起了魏儆,于是就跑到魏儆所在的電信局找她,要求魏儆還錢。魏儆看到李俊當初立下的借據后告訴田超,這是李俊在結婚前以個人名義借的錢,與她沒有關系,叫田超找李俊要錢。魏儆事不關己的態度,讓田超倍感憤怒,他將李俊和魏儆一同告到法院,要求他們共同償還1萬元借款。
那么,田超的要求能否得到法院的支持呢?
法律建議
法院會支持田超要求李軍還款的請求,很難支持要求魏錦還款的請求。
法律講解
債是特定的人之間根據特定的法律事實請求一定給付的法律關系。債權具有相對性,即債權人只能想債務人請求給付,而不能向債務人之外的人請求給付。所以,我國婚姻法相關司法解釋規定,債權人就一方婚前所負個人債務向債務人的配偶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在有些時候,一方婚前所欠債務與婚后夫妻共同生活具有必然的因果關系,且婚前所欠債務中的資金、財物已轉化為婚后夫妻共同財產或已成為婚后夫妻共同的物質生活條件,婚前一方所欠的個人債務即轉為夫妻共同債務,應當由夫妻雙方共同償還。所以相關司法解釋同時規定,債權人能夠證明所負債務用于婚后家庭共同生活的,債權人可以向債務人的配偶主張權利。
但需要指出的是,在司法實踐中,由于相關資金、財物在債務人手中控制,而且往往都是種類物,所以尤其金錢之債的債權人很難就一方婚前所負的個人債務用于婚后家庭共同生活完成證明責任。雖然本案的案例描述中,田超借給李軍的1萬元的的實際用途可以描述清楚,但實際訴訟中田超很難通過證據證明該1萬元的實際用途。基于此,筆者的處理建議是,法院會支持田超要求李軍還款的請求,但很難支持要求魏錦還款的請求。
證據提示
李軍與魏錦的結婚證,用以證明李軍和魏錦系夫妻關系;借條,用以證明李軍借款的事實。
文書提示
起訴書和證據目錄。
裁判設想
法院會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九十六、二百零六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三條判決:李軍于判決生效后十五日內向田超償還借款一萬元;駁回田超要求魏錦償還借款的訴訟請求。
核心法詞
債權:是得請求他人為一定行為(作為或不作為)的民法上權利。本于權利義務相對原則,相對于債權者為債務,即必須為一定行為(作為或不作為)的民法上義務。因此債之關系本質上即為一民法上的債權債務關系,債權和債務都不能單獨存在,否則即失去意義。
種類物:是指具有共同特征,用品種、數量、質量規格,即通過度、量、衡加以確定的物。種類物可用相同的物替代,也成可替代物。
相關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九十六條: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貸款人借款,到期返還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零六條:借款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期限返還借款。對借款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借款人可以隨時返還;貸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內返還。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三條:債權人就一方婚前所負個人債務向債務人的配偶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債權人能夠證明所負債務用于婚后家庭共同生活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