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作為中華民族的歷史創造和智慧結晶,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進入新時代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到了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視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視為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豐厚滋養,視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華傳統文化經歷了先秦子學、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等數個學術思想繁榮時期,經歷了明末清初以來對中華傳統思想文化的幾度批判反思以及轉化創新,產生了諸多思想學派,涌現出一大批思想家,留下了浩如煙海的鴻篇巨制和文化遺產。本書試圖站在宏觀角度,著眼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發展歷程進行回顧和梳理,力圖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鮮明特色,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

誠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要在有限的篇幅中達到上述目的是不容易的,必須找到合適的抓手和有效線索。為此,本書在對孕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進行簡要分析、在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特色進行高度概括的基礎上,以“儒學”為抓手,以“傳承創新”為線索進行內容架構。之所以以“儒學”為抓手,是因為儒學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主干,中國歷史上出現過的各主要思想流派幾乎都與儒學有一定的淵源,都存在著與儒學互動消長的關系,在近代乃至現代,對傳統文化的批判反思,其所涉內容也與儒學高度相關;以“傳承創新”為線索,意味著本書從動態視角看待中華傳統文化,那些在歷史進程中產生過重要社會影響、與其時代前后期思潮發生過交鋒碰撞的思想家的相關思想被突顯出來,而那些盡管也屬于該思想家思想的重要方面,但是社會影響不夠深入、后世思想家在進行理論創造時較少借鑒或批判的內容則被適度省略。所以,盡管本書對中國各學術繁榮時期都有論述,對中國思想史上重要的思想家都有涉及,但卻并非面面俱到,而是更注重分析其對中華民族的歷史影響,更注重分析不同時期思想的起承轉合。

另外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嚴格來講,中華傳統文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與外延并不重合,中華傳統文化顯然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和外延更為豐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那些在中華民族發展歷程中,經過實踐檢驗和歷史選擇被積淀下來,在歷史上發揮過積極作用,迄今仍然具有傳承價值,能夠提升新時代中華民族思想覺悟、道德水平、文明素養,能夠助力中華民族更好地走向未來的文化。從這一角度來講,區分中華傳統文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必要的。但是,在實際操作層面,由于立論角度不同、時代背景差異,甚至詮釋方法的不同,都有可能導致對某一具體思想理念在多大程度上屬于“優秀”產生爭議。事實上,許多思想理念本身的歷史影響是多元的,其優秀特質的一面,往往需要借助詮釋者基于當下時代需求從某種具體角度進行闡發,才能得以彰顯并贏得認同。而論述該理念在其提出階段的原初樣態時,若直接給其冠以“優秀”字樣,似乎不夠周全。另外,現代中國學人從正面意義分析中華傳統文化及其現代轉化時,在行文中往往將中華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乃至中國傳統文化、傳統文化、中國文化在同等意義上使用,這也被學術界普通接受。對本書而言,考慮到上述因素,很多時候各章節在具體行文時并沒有特意強調“優秀”二字。但是,整部著作立論的基點、研究的目的均是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視域和框架下進行的,所以章標題大多仍冠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字樣。

本著作除包含作者多年來在中華傳統文化領域的研究心得之外,亦在撰寫的過程中參閱了諸多學術大家和研究者的相關成果,力爭體現出專業性、學術性、嚴謹性。此外,作者近年來一直在面向公眾開展中華傳統文化的普及工作,在理論宣講的過程中,深刻地感受到了社會大眾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情和需求,因而在確保學術嚴謹性的同時,在遣詞造句方面又特別注重可讀性。當代中國是歷史中國的延續和發展,當代中國思想文化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傳承和升華,期待這部學術性與可讀性兼具的小冊子能為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貢獻一份綿薄之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唐县| 宝清县| 永清县| 眉山市| 华阴市| 玉田县| 龙井市| 沂南县| 浦县| 大荔县| 宝兴县| 汕尾市| 石渠县| 蓬安县| 济宁市| 全椒县| 南康市| 泗水县| 揭东县| 合山市| 万年县| 镇坪县| 黄冈市| 鄂托克旗| 奈曼旗| 大邑县| 齐齐哈尔市| 芜湖县| 西和县| 陈巴尔虎旗| 尖扎县| 沾化县| 兴安县| 陵川县| 鹤峰县| 永昌县| 长海县| 合江县| 鄯善县| 巴彦县| 芦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