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讀史三部分
總體來說,讀史書先要透徹地了解那個時代,那個時代中的那群人,那群人的所作所為。這三個部分——時代、人、事交互錯綜,讓人看盡人間滄桑。借助古人的人生,讓我們明白人生的道理。就算我們每個人的生命有限,可是我們可以借鑒古人的人生道理,來指引自己的人生方向,為自己的人生找到一面鏡子,可以得到為人處世的法則。《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曰:“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鏡也,未必盡同。”所謂生活在自己的時代中,汲取古代人事的經驗作為鏡鑒,作為對照,當然不必然與古代完全相同。
因此,在此情況下,我們讀史書,或者具體說到讀《史記》,將把重點放在傳遞史事、分析原委、談論其中的道理等幾個方面。而后,不帶有個人的好惡,還原出一個較為客觀的歷史,從中透視所謂的人生百態。讀史書,看上去是向外觀察,其實更重要的是向內省思。所以,在以下的講述中,必然對人事有所分析論述,但不會是高談闊論地大肆批評,或為了與前人論述不同而搜奇志怪,提出一些奇特意見去論斷古人。較多時候是憑借圣賢之言,或史家見解為立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