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書作嫁(日知文叢)
- 程章燦
- 7字
- 2022-10-31 15:45:57
第一輯
師友因緣
人老建康城
——《程千帆書法選集》序
今年(2013)是先師程千帆先生誕辰一百周年,南京大學文學院將舉辦一系列紀念活動。編輯出版這本《程千帆書法選集》,就是這些紀念活動中的一個。猶記得十年前的2003年,師母陶蕓先生所編《閑堂書簡》初版面世,書前附有彩頁四張,其中一頁選印程先生致周策縱先生信中所錄詩稿手跡,另一頁選印程先生及沈祖棻先生所用印章若干方。翰墨馀馨,許多學界同道觀賞之后,都愛不釋手,感覺意猶未盡。這本書法選集的出版,庶可稍微彌補這一遺憾,雖然仍舊只是鼎中一臠,但已足以讓人體味其甘旨了。
選集所收作品,絕大多數都是程先生1978年移硯南京大學之后所作。編輯之時,按照書寫形式與內容,分成條幅、橫幅、對聯、長卷、書札詩箋題錄、題簽、碑拓七個部分,另附程先生用印若干方與硯銘一種。傳統書法表現離不開筆墨紙硯,也離不開印章的鈐蓋與映襯。本書選錄程先生所用印章二十方,其中既有姓名字號章,也有諸多意蘊豐富、風格各異的閑章,從不同角度透露了程先生的閑情逸致和人生感悟。古人作硯銘,往往表達志趣,彰顯個性,某種程度上,硯就是其主人的化身。程先生自撰硯銘云:“閑堂先生之研,窮愁著書以自見。”亦有此意。
程先生并不是一個職業書家,但正如著名書法家叢文俊學兄所說:“世人皆知先生學術,不知先生晚年雅好臨池,寄情翰墨,然則先生胸中淵著,所養不凡,操觚之際,格韻自高,非繩墨可循,亦非世俗所能想見,正所謂身在塵壤而志出重霄者也。古有書卷氣之品,先生得其神髓矣?!彼^書卷氣,首先體現在書寫內容的選擇上。程先生喜歡鈔錄古代詩文名句以贈友生,包括《莊子》《荀子》中的勵學名句以及韓愈、李商隱、王安石、薩都剌等人的詩句,往往信手拈來,時見其記誦之熟、腹笥之富。他也經常應友生之請,鈔錄自作詩篇和自作聯語。對聯是他偏愛的書寫形式之一,他不僅為人書寫自撰聯,也常集句為聯。他曾先后兩次集李義山詩為聯書贈張伯偉、曹虹夫婦。他書寫的集宋詩聯,頗多出自近代著名詩人和書法家成都顧印伯先生之手。顧先生以專攻宋詩著稱。程先生的父親穆庵先生(程康)是顧先生的弟子,曾為顧先生刊刻遺集。數十年之后,程先生又通過書寫顧集宋詩聯,與之遙結翰墨勝緣。此外,程先生還特別注意書寫內容與題贈對象的關系,以“蠹魚三食神仙字”書贈當時專治校讎之學的徐有富,以“肯與齊梁作后塵”書贈當時正在研習六朝文學的程章燦,以王安石《壬子偶題》書贈彼時專治宋代文學的鞏本棟,不僅寄意婉愜,而且措辭古雅,淳雅濃郁的書卷氣撲面而來。
程先生作書講究布局,有些作品看似散漫,隨筆賦形,實則布局嚴整,如書贈莫礪鋒的橫幅薩都剌五絕《過高郵射陽湖雜詠》,每行只有兩字,而上下左右各字相互呼應,搖曳生姿。他還善于布局變化。同一首《石林絕句》,他曾多次書寫,收入本書者就有三幅,其布局與結體各不相同,每一幅都自具特色。
從書體來看,程先生主要擅長隸書和行書。其隸書結體勻整,以秀逸見長,如“蠹魚三食神仙字,海燕雙棲玳瑁梁”一聯(第34頁),最顯著地體現了這一特色。他的行書或為行楷,或為行草,晚歲更嘗試融隸入楷,自成一格,大書題榜如“敬業”“金陵苑”等,皆融隸入楷之佳制。論其風格,則或秀美,或蒼勁,偶作渴筆頓挫,便如古藤老木,氣韻沉雄。時或以氣運筆,便若驚風動雨,酣暢淋漓,如其書王荊公《壬子偶題》(第31頁),即是氣盛筆宜、渾然天成之作?!兑×山姟泛汀锻跚G公詩題跋》是本書諸作中年代較早的,前者整飭精工,后者蠅頭小楷,足見先生中歲筆鋒之銳、腕力之強,可惜歷經劫火,此類佳作已不能多見。八十歲以后,先生因患白內障而目力漸衰,故喜用瓦當聯紙作書,運筆之時多憑感覺,無意求工,反而自然渾成。本書所收諸件瓦當聯,大抵都是這一時期的作品,人書俱老,臻于化境。
程先生早年就讀于金陵大學,他在這里刻苦攻讀,轉益多師,度過了不平凡的青春歲月。晚年歷盡滄桑,回到南京大學執教,他在這里著書立說,教書育人,“人老建康城”——程先生恰好有一方刻有此句的閑章,已收入本書之中。今天的南京大學鼓樓校區,就是當年的金陵大學校園,在老金大禮堂的南邊,樹有一塊“金陵苑”的碑刻,那三個矯健欲飛的大字,便出自程先生之手,今亦收入本書。最值得一提的,今天出版這本書法集的南京大學出版社,也在南大的鼓樓校區。時間、空間和人事,三者的交集匯聚于一冊書中,見證了一段翰墨人生的奇妙因緣。
2013年9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