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用筆

在新石器時代的晚期,約在公元前二千多年的時候,我們祖先已經使用獸毫制作的筆作畫了[1]。最初筆是怎樣制作的不知道,只知道在戰國以前是用木管、鹿毫和羊毫制作的,戰國時可能已有竹管兔毫筆[2],漢到魏晉是雜用竹管、木管、兔毫、羊毫及鼠毫制作的[3],隋唐以后才普遍使用竹管、兔毫、羊毫筆[4],清代嘉慶以后才風行長鋒羊毫筆。獸毫的性能:鼠、鹿毫強,兔毫健,羊毫柔。由于各種獸毫筆的性能不同,使用時就有難易。毫健的容易使用,毫強和毫柔的都不易使用,但強毫、柔毫合制的筆就又容易使用,最難使用的是長鋒羊毫筆。

過去制筆法到現在仍舊沿用的有兩種:一種是三國時期的韋誕法[5]。法以強毫為柱,柔毫為被。被毫又分心、副,而以健毫為心,軟毫為副。柱毫、被毫是用兩種不同的獸毫來制作的(如用鹿毫為柱,羊毫為被),心毫、副毫則有時用兩種不同的獸毫制(如所謂兼毫),有時用同一種而異強弱的獸毫制(如用兔肩毫為心,其他部分毫為副)。舊傳筆有尖、齊、圓、健四德,用韋法制筆是比較容易做到四德具備的。另一種是唐代的諸葛法[6]。用這方法制成的筆叫作無心散卓筆。它既不用柱毫,也不分心副,而是用兩種或一種獸毫參差散立扎成的,也能做到尖、齊、圓、健。凡是能夠做到尖、齊、圓、健的筆就易于使用。

筆是否易于使用,又和握筆的方法有關系。舊握筆法最適用的要算撥鐙法[7]。就是大指按著筆使它向前,食指挽著筆使它向后,中指鉤著筆使它向右,名指、小指重迭抵著筆使它向左。這樣,筆在指中,跟著指動,只要指一緊握,指力便可直達筆尖,如果能夠更進一步使腕力、臂力直接運到筆尖,那么,任何不易使用的柔毫就都可以自由運用了。

怎樣使腕力、臂力直接到達筆尖呢?現在講我的“用筆”即用力的方法。先講怎樣運用腕力。手指緊緊地握筆不動,肩和上臂也不動,肘部不妨擱在桌上或其物面上,但腕必空懸,讓它可以任意轉動沒有障礙,這時通過筆的就完全是腕力。次說怎樣運用臂力。手指緊緊地握筆不動,腕也不動,并把它懸起和肘相平,只讓肩和全臂在動,這時通過筆的就完全是臂力。在運用臂力時,如嫌力太強,可提高腕的位置使它高過肘部,把力量儲在臂中;如嫌力不夠強,可使肘的位置高過于腕,把力傾注全毫,形成直瀉的形勢。

像這樣用力構成的圓或方的線條[8]及不同樣式的點塊叫作骨,單指線說就叫作骨線。五代荊浩說:“生死剛正謂之骨。”[9]沒有力或力不夠強的線條及點塊,是不配叫作骨的。

“骨法”又通作“骨氣”,是中國畫專用的術語;是指作為畫中形象骨干的筆力,同時又作為形象內在意義的基礎或形的基本內容說的。因為作者在摹寫現實形象時,一定要給予所摹形象以某種意義,要把自己的感情即對于某種意義所產生的某種感情直接從所摹形象中表達出來,所以在造型過程中,作者的感情就一直和筆力融合在一起活動著;筆所到處,無論是長線短線,是短到極短的點和由點擴大的塊,都成為感情活動的痕跡。唐人張彥遠說:“骨氣形似皆本于立意,而歸乎用筆。”[10]這就說明形的意義能不能跟著形象的構成而具體地表達出來,其關鍵就全在于“用筆”;也就無異說,不懂“用筆”雖也可以成畫,但要很好地顯示形的意義,那就不可得了。

這樣說,懂不懂“用筆”應該是指熟悉不熟悉怎樣使力與感情相融合的技巧,不是僅指知道不知道使筆與力相結合的方法而言。

因此,“用筆”練習——主要是勾線練習,被認為是中國畫的基本練習。而勾線技巧,即使每一有力的線條都直接顯示某種感情的技巧,也就被認為是中國畫的特有技巧。

根據我的經驗:凡屬表示愉快感情的線條,無論其狀是方、圓、粗、細,其跡是燥、濕、濃、淡,總是一往流利,不作頓挫,轉折也是不露圭角的。凡屬表示不愉快感情的線條,就一往停頓,呈現一種艱澀狀態,停頓過甚的就顯示焦灼和憂郁感。有時縱筆如“風趨電疾”,如“兔起鶻落”,縱橫揮斫,鋒芒畢露,就構成表示某種激情或熱愛、或絕忿的線條。不過,這種抒寫強烈情緒的線條,在過去名跡中是不多見的。原因是過去作者雖喜講氣勢,但總要保持傳統的雍穆作風和寬宏氣度。所以狀如“劍拔弩張”的線條且常被一些士大夫畫家所深惡痛絕,而外柔內勁所謂“純綿裹鐵”或“綿里針”的圓線條,就從最初模仿刀畫起一直到現在都被認為是中國畫的主要線條了。

呂鳳子 仕女冊(八開之一) 1929年

呂鳳子 仕女冊(八開之二) 1930年

呂鳳子 迦葉尊者圖 1943年

圓線粗的叫作琴弦,細的叫作鐵線,最細的叫作高古游絲。游絲最初僅見于春秋戰國時代金銀錯器上[11],從漢人一度仿效楚畫用于漆畫以后[12],就很少看見,所以叫它作高古。無論是琴弦,是鐵線,其初每一圖中都只許用一種線條,唐代以還,才看見兩種線條同時用在一圖一形中,也有在一條線上分別粗細的,例如韭葉、蘭葉描。到了南宋,由于作者善用方筆;到了元代,由于作者善用渴筆,遂有混合用方、圓、粗、細、燥、濕等線條構成的畫,用來表達比較復雜的情緒。這種在一圖一形中的線條逐漸變成多種多樣,應該承認是勾線技巧的進步吧。

連接線條的方法,所謂“連”,要無筆不連,要筆斷氣連(指前筆后筆雖不相續而氣實連),跡斷勢連(指筆畫有時間斷而勢實連),要形斷意連(指此形彼形雖不相接而意實連)。所謂“一筆畫”[13],就是一氣呵成的畫。“風趨電疾,意在筆先”,意即迅速地一氣呵成。“體格精微,筆無妄下”,則是指從容地一氣呵成的意思。

五代荊浩說:“筆者,雖依法則,運轉變通,不質(樸的意思)不華,如飛如動。”[14]荊浩寫神鎮山松樹幾萬本,“用筆”既熟,所以能夠“運轉變通”“如飛如動”,不自覺地隨著情意在活動,而使所畫線跡既不專以渾樸勝,也不專以娟媚勝,到達所謂“神化”即通俗稱“一片神行”的境界。這境界無疑是每個練習“用筆”的人都希望到達的。可是絕不可忘卻畫的目的是要通過具體形象來表達某種意義的,那些空炫勾線技巧,專以玩弄筆墨為目的的,如過去某些文人畫家和金石畫家,這是學者應該知戒的。

呂鳳子 課徒畫稿之群山寫松 (冊頁) 1942年

結束語

中國畫一定要以滲透作者情意的力為基質,這是中國畫的特點。所以中國畫最好要用能夠自由傳達肩、臂、腕力的有彈性的獸毫筆來制作,用手指或其他毛刷等作畫,只能構成一種缺少變化的線條,它不能用來代替獸毫筆。

表現某種感情的畫,一定要用直接抒寫某種感情的線條來構成,說表現任何內容的中國畫都應用最美的沒有粗細變化的圓線條來構成也是片面的。

成畫一定要用熟練的勾線技巧,但成畫以后一定要看不見勾線技巧,要只看見具有某種意義的整個形象。不然的話,畫便成為炫耀勾線技巧的東西了。

注解

[1] 就出土的夏代彩陶上的動、植物花紋來看,可以很清楚地看見手筆的痕跡。

[2] 《古今注》說:“古以枯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被。秦蒙恬始以兔毫、竹管為筆。”據1954年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在長沙南郊戰國木槨墓內獲得的以竹管為套的木桿兔毫筆(據當時老筆工鑒定,毫是上好的兔肩毫)來推測,楚在那時已有木桿兔毫筆,可能秦在那時也已有竹管兔毫筆。《古今注》所說是可信有其事的。

[3] 1931年西北科學考察團在蒙古索果卓爾之南古居延海地方曾得漢木管筆。余雖沒有看見是用何種獸毫制的,但據王羲之《筆經》說:“漢時諸郡獻兔毫,出鴻都,惟有趙國毫中用,時人咸言:兔毫無優劣,管手有巧拙。”又舊傳張芝、鐘繇用鼠須筆,筆鋒強勁有鋒芒,證以最近所見漢畫線條有那樣勁健,可信從漢到魏晉是兔毫、鼠毫筆最盛行的時代。

[4] 顏師古《隋遺錄》:“宣城歲貢青毫六兩,紫毫三兩。”青毫即羊毫,紫毫即兔毫。據筆工說:羊毫以前以嘉興、硤石產的為最好,實不數宣城;紫毫則從古就以宣城產的為最名貴。誦白樂天詩:“每歲宣城進筆時,紫毫之價如金貴。”又“宣城石上有老兔,食竹飲泉生紫毫。”可知隋唐時最盛行的是兔毫、羊毫筆。

[5] 韋誕字仲將,三國魏京兆人,工書,善制筆,曾著《筆經》;又善制墨,時稱:仲將之墨,一點如漆。

[6] 《避暑錄》:“筆出于宣州,自唐惟諸葛一姓世傳其業,治平、嘉祐前得諸葛筆者,率以為珍玩。”《清異錄》:“偽唐宜春王從謙用宣城諸葛筆,一枝酬以十金。”又歐陽修詩:“圣俞宣城人,能使紫毫筆;宣人諸葛高,世業守不失。”又山谷《筆說》:“宣城諸葛高系散卓筆,大概筆長寸半,藏一寸于管中。”

[7]撥鐙說有種種:有說鐙是馬鐙,淺淺地用指尖執筆,使虎口空圓像馬鐙。有說執筆像用指尖拿東西挑鐙心的樣子,就又以鐙為油鐙。有說執筆有八法:一、二捺或作壓、三鉤、四揭、五抵、六拒、七導、八送,這就叫撥鐙法。我現在說的按、挽、鉤、抵,就是以后說為根據的。

[8] 使筆直立,鋒在正中,用濃墨畫一線條,在日光中映視之,就會看見線的中間有更濃的一絲痕跡,像圓柱的中軸,給人以圓感,所以叫作圓線或圓筆。前人最樂道的“綿里針”就是指這樣的線條和這樣使筆而埋藏其鋒說的,這又就是所說的篆書筆畫。使全毫鋪平像刷子,略臥其管倒向前進,就是線向上、下、左、右延,管即向它的相反方向作側倒勢,倒推毫進,這樣畫成的線條,映視之,就會看見線的兩沿特黑,中間平,有方感,所以叫作方筆,也叫隸書筆畫。前人稱這樣“用筆”“如堊墻,倒提其刷按之下”;“如擊敵,深入敵后反擊之”。其喻實甚確。

[9] 見五代荊浩所著《筆法記》。

[10] 見唐張彥遠所著《歷代名畫記》卷之一《論畫六法》。

[11] 春秋戰國時代錯金銅器由洛陽金村出土的,現有金銀錯敦、金銀錯壺、金銀錯狩獵紋鏡等。由汲縣山彪鎮出土的,有金銀錯動物圖劍、黃銅錯水陸交戰圖鑒等。錯紋即有細如游絲的。

[12] 壽縣出土的楚墓棺蓋是用朱漆畫的,畫用細線鉤勒,實為漢代漆畫中的游絲描所從出。

[13] 《圖畫見聞志》:“王獻之能為一筆書,陸探微能為一筆畫。”探微是南朝宋人,人物故實畫極妙,兼善山水草木,有“包前孕后,古今獨步”之稱。

[14] 見所著《筆法記》。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文山县| 宁阳县| 岳池县| 湛江市| 观塘区| 和平区| 光山县| 甘孜县| 喜德县| 湄潭县| 当雄县| 左贡县| 乐昌市| 清涧县| 曲松县| 鹤峰县| 贵溪市| 明光市| 虎林市| 赤城县| 改则县| 龙口市| 灵石县| 荣昌县| 明水县| 芮城县| 昌图县| 乌鲁木齐市| 青神县| 新密市| 娱乐| 大方县| 长治市| 仁怀市| 抚松县| 秭归县| 高阳县| 惠来县| 高邮市| 乌拉特前旗| 云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