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單位會計實務(第四版)
- 李啟明 李迎主編
- 1493字
- 2022-11-07 18:43:40
任務三 政府會計要素
任務目標
一、政府會計要素的定義
會計核算對象的內容多種多樣,為了對有關核算內容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就需要對會計對象進行基本的分類,把會計對象分解成若干基本的要素,就形成了會計要素。會計要素又稱財務報表要素,是會計對象的構成要素,是對會計對象的基本分類,是構成財務報表的基礎。科學地確定會計要素,有助于設置會計科目和設計報表。
二、政府會計要素的種類
政府會計要素包括財務會計要素和預算會計要素。
(一)預算會計要素
預算會計要素是用來反映單位預算執行情況及成果的會計要素,包括預算收入、預算支出和預算結余。
(1)預算收入是指政府會計主體在預算年度內依法取得的并納入預算管理的現金流入。
(2)預算支出是指政府會計主體在預算年度內依法發生并納入預算管理的現金流出。
(3)預算結余是指政府會計主體預算年度內預算收入扣除預算支出后的資金余額,以及歷年滾存的資金余額。
(二)財務會計要素
財務會計要素包括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和費用,資產、負債、凈資產是用來說明單位財務狀況的會計要素,收入和費用是用來反映單位財務計劃執行情況及成果的會計要素。
(1)資產是指政府會計主體過去的經濟業務或者事項形成的,由政府會計主體控制的,預期能夠產生服務潛力或者帶來經濟利益流入的經濟資源。
服務潛力是指政府會計主體利用資產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以履行政府職能的潛在能力。
經濟利益流入表現為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的流入,或者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流出的減少。
(2)負債是指政府會計主體過去的經濟業務或者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資源流出政府會計主體的現時義務。
現時義務是指政府會計主體在現行條件下已承擔的義務。未來發生的經濟業務或者事項形成的義務不屬于現時義務,不應當確認為負債。
(3)凈資產是指政府會計主體資產扣除負債后的凈額。
(4)收入是指報告期內導致政府會計主體凈資產增加的、含有服務潛力或者經濟利益的經濟資源的流入。
(5)費用是指報告期內導致政府會計主體凈資產減少的、含有服務潛力或者經濟利益的經濟資源的流出。
三、政府會計要素的關系
會計要素之間的關系通常用會計等式表示,會計等式也稱會計平衡公式。會計等式表現為靜態平衡和動態平衡。所謂靜態平衡,是指從靜態看,單位所擁有的資產與負債和凈資產表現為同一資金的兩個方面,即有一定數額的資產,就必然有一定數額的負債和凈資產;反之,有一定數額的負債和凈資產,也就必然有一定數額的資產。資產與負債和凈資產是相互依存的,一個單位所擁有的資產總額與負債和凈資產的總額必然是相等的。資產與負債和凈資產之間的這種恒等關系稱為會計等式,用公式表示為:
所謂動態平衡,是指從動態看,單位在發生經濟業務或事項時,必然會取得一定數額的收入,同時必然會發生一定數額的費用。收入和費用相抵后的余額為結轉結余,用公式表示為:
結轉結余不屬于單位的會計要素,結轉結余經過年終結轉或分配后形成凈資產,會計平衡公式又回歸到靜態平衡狀態。
預算收入和預算支出相抵后的余額為預算結余,用公式表示為:
會計等式是會計復式記賬的理論基礎,是記賬憑證、會計賬簿和財務報表的設計理論依據。
知識歸納
問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