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做低碳達人,許我們一個美好的未來

1.地球發燒了,會帶給我們什么樣的災難

標題中提到的“地球發燒了”也就是我們說的全球變暖。具體講,全球變暖就是指在一段時間中,地球大氣和海洋溫度上升的現象,主要是指人為因素造成的溫度上升。

人類燃燒煤、油、天然氣和樹木,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甲烷進入大氣層后使地球升溫,使碳循環失衡,改變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轉換形式。自工業革命以來,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25%,遠遠超過科學家可能勘測出來的過去16 萬年的全部歷史紀錄,而且目前尚無減緩的跡象。

英國氣象學家休頓稱,“我可以毫不猶豫地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來比喻全球變暖的危害”,“全球變暖的利劍就像恐怖主義一樣沒有國界,它以各種形式在全球各地引發危機,這些形式可以表現為熱浪、干旱、洪水和暴風雨”。全球變暖將對人類活動產生更為巨大和深遠的負面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極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地球發燒了,最立竿見影的后果之一就是冰川融化。而冰川融化的最直接后果就是海平面上升,南極和北極地區形勢尤為嚴峻。南極洲是一片由海洋環繞的大陸,而北極地區則是一片由陸地包圍的海洋,她們都極為脆弱,很容易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

2002年3月,南極洲的“拉森-B”冰架的壯觀的瓦解是史無前例的。其面積為3250平方公里,厚200米,估計重量達到50億噸,僅僅31天,這個龐然大物就不見了蹤影,化成的千萬座冰山像羽毛一般漂浮在南極洲東部的威德爾海,比前半個世紀冰川融化的總和還要多,這不得不令冰河學家們瞠目結舌。研究人員最近證明,“拉森-B”冰架原來是座很穩定的冰架,而且至少已存在10000年了。南極冰架的瓦解很可能蘊涵著巨大的暗示,即全球變暖和海平面上升。

2007年是“國際極地年”,人們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南北極。根據觀測資料研究表明,極地氣溫升高的速度是全球平均氣溫升高速度的5倍,這使得大量冰川和雪融化,冰層變薄,冰雪區面積急劇減小。冰雪的融化直接導致海平面的上升,在過去100年里海平面大約上升了15~20cm。

而在北極,地球變暖所帶來的后果也日益凸顯。北極冰川正以驚人的速度融化,千年厚冰正在以每10年8%~10%的速度消失,一些極地區域每年的海冰季節已縮減至三個星期。據觀測數據發現,極地的冰蓋不止越來越少,更越來越薄。雖然一些凍結超過兩年以上的冰蓋比較難以融化,但數量已經少之又少。科學家們估計,最快到2030年北極就會迎來一個“無冰之夏”。

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那些藏在大洋里的美麗小島也將面臨消逝的危險。他們是地球家園里的璀璨明珠,他們獨特的美曾令全世界為之傾倒,他們是不可錯過的人間奇景,但是,他們,正在慢慢消逝。作為人類,我們更應該明白,我們失去的不止是美景,或許還有生命。由于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速度越來越快。科學家由此推斷,到2100年,海平面將較現在上升3米!如果這一預測成為現實,那么,一座座的瀕海城市將面臨滅頂之災。研究人員在對全世界136座人口超過百萬的沿海城市進行調查之后得出結論,目前受到百年一遇風暴洪災威脅的財產總數相當于3萬億美元,而到2070年,海平面即使僅僅上升50厘米,這一數字也會達到35萬億美元!同時,受威脅人口數量也將從4000萬增加到5億。

極端天氣頻發,災難頻至

持續強降水襲擊非洲南部多個國家,引發近44年來最嚴重洪災;強臺風“莫拉克”帶來的強降水導致中國臺灣南部地區發生50年來最嚴重水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印度新德里遭遇近50年來最熱天氣;澳大利亞遭遇高溫熱浪襲擊,干旱和持續異常高溫,加上人為縱火,引發該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森林大火;超強臺風“芭瑪”相繼襲擊菲律賓東北部、中國海南和越南北部地區,暴雨持續引發洪水……事實上,近年來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發生呈現越來越頻繁、強度越來越大的趨勢。

地球已經向我們發出了緊急呼救

如果地表特別是大洋表面溫度維持平衡,大氣與地表水循環也可以維持基本平衡,進入到大氣中的水汽總量及其所攜帶的總能量也會基本不變,基于水汽的能量轉換所引起的天氣波動,無論是波動幅度還是持續時間也會總體維持平衡。這樣,天氣變化就會顯得相對和緩,并可以預期。但全球變暖卻打破了這個平衡。

全球變暖,引起水分蒸發增加,從而使大氣中的水汽增多,給大氣增加了額外的能量,導致大氣環流出現異常。在參與大氣與地表水循環的過程中,水分子從液態到氣態、再從氣態到液態轉換時會吸收或釋放大量能量,規模之大讓人難以想象。2005年摧毀了美國新奧爾良城的“卡特里娜”颶風,它的破壞力就來自水汽凝結釋放出來的巨大能量。

氣候專家的預測結果顯示,人為排放二氧化碳正影響著全球各地的氣候,人類活動正在使地球面貌發生變化,氣候變化可能比人們原先認為的要糟糕得多。未來100年里,像2003年襲擊南歐的那種熱浪可能更為頻繁,程度更劇烈,時間更持久;熱帶風暴和颶風強度可能更大,帶來的雨量更多,導致沿海國家遭遇洪澇等災害。

全球變暖,某些物種會消亡

氣候是決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氣候變化能改變一個地區不同物種的適應性和生態系統內部不同種群的競爭力。自然界中的動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無法適應全球變暖的速度而做不到適應性轉移,從而慘遭厄運。一項研究表明,全球氣溫本世紀可能上升1.1攝氏度至6.4攝氏度,如果氣溫上升幅度超過1.5攝氏度,全球20%到30%的動植物物種將面臨滅絕;如果氣溫上升3.5攝氏度以上,40%到70%的物種將面臨滅絕。而在這場浩劫中消失的,將有許多我們很熟悉的身影,比如說鱷魚、鱘魚、鴨嘴獸、北極熊等。

全球變暖將成為人類健康的主要因素

人類健康取決于良好的生態環境,全球變暖將成為下個世紀人類健康的一個主要因素。

第一,臭氧濃度會隨著全球變暖而增加,有資料顯示,某些地區溫度每升高4(華氏溫度)度,臭氧濃度就會提高5%。雖然高空中的臭氧能夠反射有害的紫外線輻射,但在低空中臭氧也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污染物,它會破壞肺部組織,引發哮喘或其他肺病。

第二,高溫會對某些傳染性疾病的傳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當蚊子叮咬一個帶有傳染病毒的人時,這種病毒就會跟隨血液進入蚊子體內開始繁殖,并通過下一次叮咬進入某個健康人體內完成病毒的傳播。而在一定溫度范圍內隨著溫度的升高,蚊子的繁殖速率和叮咬速率都會大大提高,它體內病毒的繁殖和成熟速率也將隨之提高。

第三,高溫使得大量可飲用水蒸發,提高水中污染物的相對含量,造成飲用水缺乏,進一步加劇由于水污染造成的痢疾、高燒等疾病的病情。而由高溫造成的某些地區的洪澇災害則大大加快了某些靠水傳播的病毒的繁殖、擴展速率。

第四,超高溫季節奪取了很多人的生命。某些地區會因為全球變暖出現夏季超高溫現象,使得患有心臟病的人必須在高溫環境中做出更多的努力才能使體溫保持正常,再加上由之引發的各種呼吸系統疾病,每年都會奪去很多人的生命,其中又以新生兒和老人的危險性最大。

專家們認為,必須要控制氣候變暖和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不然的話,全人類共飲一杯苦水的悲慘命運恐怕難以避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玉县| 汉川市| 平舆县| 安丘市| 古田县| 平舆县| 双牌县| 伊宁市| 阳曲县| 静安区| 漳浦县| 蕉岭县| 宽甸| 河池市| 华阴市| 汽车| 三江| 玛多县| 深泽县| 敖汉旗| 台北县| 石渠县| 罗源县| 教育| 洛隆县| 桂东县| 石狮市| 紫阳县| 轮台县| 九江县| 亚东县| 光山县| 津南区| 澄迈县| 临泉县| 隆昌县| 崇州市| 延寿县| 合山市| 武威市| 佛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