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畢童
- 臨天長歌
- 殘破的長纓
- 2446字
- 2025-07-15 14:55:46
當夜。
雨林村燈火輝煌,村里的人都聚在一起,聽著陳天漁描繪著景頤王即位大典的盛大場面,觥籌交錯,歡聲笑語,好不熱鬧。
陳天漁的父親頻頻給虞清泓敬酒,一邊表達歉意,一邊表達謝意。他從來沒想過他們陳家真能出個能討軍功,領封賞的人物,回想虞清泓之前的話,心里不由得多了幾分敬意。
宴席一直持續到深夜才散去。
虞清泓背著熟睡的象兒回到草堂,草堂外站著一位高高瘦瘦的中年男子,似乎已經等候了許久。
只見他約四十歲左右的模樣,身披素袍,頭頂玉束冠,手里拿著一把羽扇,文質彬彬,一副學富五車的模樣。
見到虞清泓,那人便急忙跪下說道:“勸學閣畢童,拜見宗主!”
“起來起來,虞門自三百年前開宗伊始,便沒有這下跪的禮數,怎的如今你們一個個見了老夫,都搞起這假模假樣的東西,這都是去哪里學來的?”虞清泓不悅道。
“回稟宗主,這是內閣和影門要求的,說是如今的虞門已不同往年,當下這臨天已盡在宗主掌中,您稱得起這屈膝之禮。”畢童回答道。
“放屁!臨天是天子的臨天,不是虞門的,也不是老夫的!你此次回去,便讓他們把這鳥禮數去掉,就說是老夫說的。”虞清泓把象兒抱上床,和畢童來到書房。
“畢童遵命。”畢童拱手道。
“說正事,陳天漁那孩子,你已經見過了吧?如何?”虞清泓問道。
“回宗主,畢童于王宮內觀察過了,這陳天漁,雖青澀卻聰慧,雖武弱卻勇敢,是個不錯的武將苗子,如果培養得好,假以時日,定是個用兵打仗的能將。只是……畢童不太明白,宗主如今早早便把他抬上禁軍中郎將的位置,其意為何?當下這孩子的實際條件,實在還是有些捉襟的。”畢童回答道。
“這便是我此番找你來的緣故。你是勸學閣閣主,應該是最懂得如何把他教好的了。”虞清泓笑道。
“畢童明白!”畢童恍然大悟道。
“切記,萬不可讓他知道是老夫授意。”虞清泓叮囑道。
“遵命!還有一事,畢童不解,還望宗主明示。”
“何事?”
“您把那個孩子帶在身邊又是為何?”畢童示意了躺在床上的象兒。
“老夫年邁了,在這雨林村時常感覺無趣,需要這孩子講講話什么的。”
“畢童明白!”畢童見虞清泓沒有細說,便不再多問。
“明日陳天漁便攜全家動身去王城復命了,你也動身一同前去,一路上暗中保護。到了王城后,先去找老三,得到他首肯后,你就可以開始了。老夫希望此次你親自出馬,湊上一文一武,兩年內我要看到陳天漁這孩子脫胎換骨。”虞清泓捋了捋胡子說道。
“遵命!宗主。”畢童拱手道。
“此次平叛,虞門共動用了多少人?”虞清泓問道。
“暗中保護太子頤的高手,共有三十人;華澤軍中保護青衍公、何年二人的軍士,共有一百人;林陽軍中保護陸淼的軍士,共有五十人;混在叛軍中保護溫后的禁軍,都是最頂尖的高手,共有十六人;叛軍中暗中觀察王子闊等逆賊動向者,共有六十七人;臨天城中偽裝成百姓,保護蒙懿及各司官員的有三百二十一人;華澤軍中保護陳天漁并協助他拿下王子闊人頭的各門高手,共有一百二十人。此次平叛,虞門共計調用了七百零四人。如果加上我等旁觀的,以及本就身處漩渦的,約有七百二十余人。”畢童回稟道。
“傷亡如何?”虞清泓又問。
“僅一人捐軀,乃暗中保護溫后的門人。”畢童回答道。
“你替我修書給應兒,讓他好生獎勵這七百余人,犧牲的那人按門主的規格去撫恤,對于那些現在不得不隱姓埋名,不能明賞的門人,也要把獎勵想辦法給到他們的家人。此番平亂,虞門必將更加勢大,我虞門本就身處暗處,上不得明面上,讓門里所有人都盡量低調行事,不可仗勢干預天下諸事。”虞清泓捋了捋胡子,略有擔憂的說道。
“遵命!”畢童回道。
“你且休息去吧,明日便依老夫交待動身北上。”
“遵命!畢童告辭,望宗主保重!”畢童拱手拜別虞清泓,便退出草堂,翻身上馬離去。
虞清泓望著夜色中遠去的黑影,捋了捋胡子,深深的嘆了口氣。
一夜無話。
清晨,陳天漁即將出發,他只身來到草堂向虞清泓拜別。
“這封信,你帶上,到了王城,親手把他交給大丞相蒙懿,切記,茲事機密,萬萬不可私窺。”虞清泓遞過一封信,叮囑陳天漁道。
陳天漁接過信,小心地藏入懷中,便向虞清泓告別。隨后他攜全家坐上馬車,在全村人的歡送下離開了雨林村,向王城出發。
一路上緊趕慢趕,陳天漁終于是在半個月后抵達了臨天城。他并沒有第一時間去司士府報道,而是來到了大丞相府。
蒙懿熱情的接待了這個孩子,夸贊了他在前次平亂中的英勇善戰。二人寒暄客套一番后,陳天漁才掏出懷中的信。
“這是草堂老爺爺讓末將帶給蒙相您的信。”陳天漁說道。
蒙懿點了點頭,并沒有說話。他接過信,仔細地查看了信封的各處細節,確認信封未曾被開啟后,才滿意的笑了笑,隨手把信放在桌上,繼續與陳天漁聊起天來。
“蒙相,爺爺說此信機密,您不打開看看么?”陳天漁疑惑道。
“他說了機密,卻未說緊急,不是嗎?不著急,不著急。”蒙懿笑道。
陳天漁默默點了點頭,隨后又小心翼翼地向蒙懿問道:“蒙相,末將斗膽向您打聽爺爺的身份。”
蒙懿捋著胡子大笑起來,回答道:“你這爺爺,便是三百年前臨天大丞相虞霖禮的后人,先王景文王親封的虞侯之后,當今名滿天下的虞侯府家主,虞清泓虞侯啊。”
陳天漁心里暗暗吃驚,想不到雨林村這個不起眼的老頭,竟是大名鼎鼎的虞侯。
三百年前,六合一統,丞相虞霖禮被景文王封為文遠侯。江山穩固后,虞霖禮并沒有貪戀權力,而是毅然辭官去周游列國,成就了一段佳話。此后三百年來,虞侯府廣收門客,每日講經論道,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對朝廷有卓越貢獻的良將能臣。虞侯也成為這臨天最受王公貴族尊敬,備受百姓愛戴的存在。
隨后,蒙懿又與陳天漁聊了許多朝廷之上需要注意的事項。午后留陳天漁吃過便飯,才把他送走。
待陳天漁走后,畢童搖著羽扇從內堂走了出來,笑著問蒙懿覺得此子如何。
蒙懿笑著捋了捋胡子,把虞清泓的信遞給了畢童,示意他打開。
“宗主說這是機密,我可不敢打開。”畢童拒絕道。
“畢閣主,你不是問我對此子感覺如何嗎?你打開信看看就知道了,這是我讓你看的,不妨事。”蒙懿笑道。
見蒙懿這么說,畢童便拆開了信封,拿出里面的信看了起來,只見信上只有十二個字,再無其他:
信封有損,棄之;信封無損,用之。
畢童一愣,與蒙懿相互對視,隨后一同仰天大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