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夫妻要親密,更要保持距離(1)
- 男人向左,女人向右:決定婚姻幸福的關鍵法則
- 李問渠
- 5514字
- 2014-11-12 10:45:36
婚姻讓兩個人親密相處,同吃同住,同入同出……而默契則是一個眼神、一個手勢,甚至是尚未形之于外的某個心念,都能令對方會意,并有所共鳴??墒?,很多夫妻在一起相處太久,除了會有默契外,還會有審美疲勞。
看來,夫妻關系并非親密無間最好。夫妻之間過于親密的關系,有時容易給人帶來困惑和不必要的麻煩。距離產生美,夫妻還是親密有間一點為好。也就是說,夫妻之間要親密,也需要保持距離。
夫妻之間應該有多少距離
據西方心理學家研究,男歡女愛如癡如醉的感覺最多只能持續三個月的時間。法國思想家泰恩說:“結婚的定義就是互相研究了三周,相愛了三個月,吵架了三年,彼此忍耐了三十年,這就叫婚姻。”
夫妻朝夕相處,婚前的神秘感會慢慢消失,兩個人都露出了真實的一面。在家里很隨便,不用再戴假面具了:衣服松松垮垮,說話隨心所欲,坐臥大大咧咧,睡覺打呼嚕……每天下班后回到家,竟然發現其實也沒有多少話可說?;蛘撸裨箛Z叨,丈夫不滿怒罵,更有甚者則摔盤子、砸碗……
難道男女要三個月離一次婚,再結一次婚才幸福嗎?當然不是。其實,家就是這么個待久了又煩、離久了又想的人人難以拒絕的場所。蒙田說:“瞎太太配上聾先生,將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婚姻?!边@話的意思就是要夫妻保持距離,有些事可以看不見,有些話可以聽不見。只要保持好夫妻之間的距離,就會“相看兩不厭”了。
人們經常說,距離產生美感。彼此間有一點距離的張力,才能營造出一種朦朧之美,才能將兩人的愛心拴得更緊。人的精神世界是一塊富麗的園土,需要相對的獨立。每個人都需要一些空間,不只是物理的空間,還要有心靈的空間。沒有這個空間,愛情就不能自由成長。如果兩個人親密得一點縫隙都沒有,那么距離爆炸的時間也就不遠了。
曾經聽到一個故事,說有兩只刺猬,因為天氣太冷,想以身體靠近取暖,但一方的刺扎到另一方的身體時,大家都感到疼痛難耐,只好分開??墒翘鞖庠絹碓嚼洌瑸榱巳∨?,兩只刺猬不止一次嘗試靠近又分開,如此反復多次,終于找出了不會刺到對方,又能取暖的恰當距離。
用這兩只刺猬的故事來比喻夫妻之間的距離再恰當不過。太接近了容易傷害到對方;太遠了,感受不到對方的關懷,最好是有點黏又不會太黏。
有一對夫妻曾經做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周末夫妻,因為那時候沒有房子,他們時刻憧憬著見到對方的感覺。有了房子以后,天天在一起,沒有了新鮮感,雞毛蒜皮的事情也開始招呼著上來。
相互敵視了一段時間,他們不約而同地懷念過去那種有所期待的生活,開始醒悟,原來恰到好處的距離會增加彼此的魅力商數,生活也會有滋有味,而這種距離不一定是物理意義上的。
不可否認,距離作為一種客觀存在,有其存在的價值。比如夫妻整天生活在一起,難免會因為對方的缺點而發生爭吵。妻子一氣之下回娘家,三五日之后愁消氣解,便又添了幾分牽掛和珍惜。而獨自在家的丈夫也會因此發現妻子的重要,并增添了對妻子的理解和思念。于是,便會有一方做出高姿態,夫妻重歸于好。而且,感情還會因此得到升華。
我國社會學家曾對上海300對夫妻進行了“你希望朝夕相伴,還是暫短別離”的問卷調查,發現竟有271對夫妻選擇了后者。這從一定意義上說明,夫妻每天在一起并不是夫妻的期望。夫妻終日相伴,之間也會產生某種程度的無形距離,只是沒有意識到罷了。
所以說,夫妻之間應該有一種適度的距離,因為即使有婚姻的保障,人還是要獨自面對許多問題。夫妻本身就是兩個獨立個體組成的,又是在不同的環境中生活了起碼20多年。各自有不同的遺傳基因,不同的成長經歷,不同的交往圈子,彼此的性格、志趣、習慣、愛好都有區別。要想使兩個不同的獨立體關系更融洽,那就需要保持適度的距離。
夫妻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是一種有教養的表現,也是對自己和配偶的尊重。這就是古人曾經提倡過的“相敬如賓”的境界。距離產生美,小別勝新婚。說的是時空距離產生的新鮮感,而在心靈上、精神上、見識上、能力上的距離所產生的新鮮感和魅力,又遠非“小別”所能比擬。
夫妻關系看起來是人世間最密切的關系,其實,在家人關系中,只有這兩個人的關系是沒有任何血緣關系的,因此也最脆弱,最容易改變。處好了,同甘共苦,相濡以沫;處不好,形同陌路,分道揚鑣。所以,夫妻還是有一定的距離好。
要知道,男人需要私人空間,當他靜靜躲在一角看電視或閱讀而不想跟你說話時,并不是代表討厭你。如果你這個時候諸多懷疑,問長問短,反而惹他反感。就像雙手捧滿一捧沙子,你太用力,沙子會從你的指縫間流走。給他一個相對自由寬松的環境,你會收獲更多的幸福。
人們往往以為夫妻之間應該是親密無間,彼此沒有任何的隱私。其實,沒有陌生感的夫妻是沒有新意的。具有了陌生感,也就是把長長的空白留給了對方,使彼此都有空隙去從容地品味他們共有的日子。
所以,夫妻之間應該提倡距離。當兩個人之間在過了一段平靜膩煩的夫妻生活后,可以有意識地離開對方一段時間。因為,每個人都有行動自由,多親近的人也不要限制、束縛對方,按自己的意志行事。不過,“距離”只是宏觀界定,不好用尺度衡量,太近了容易“追尾”“翻車”;太遠了又可能“失控”“疏離”;不遠不近,若即若離,若有若無,其中的道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有了家庭也不能丟掉朋友
在生活中,誰都不能缺少朋友。許多時候,朋友之間的關心、幫助、體貼勝過兄妹,勝過夫妻,而且,深厚的友情往往比愛情更真摯、更持久。可是,有相當一部分人,尤其是女性朋友,一旦有了愛情,就囿于其中,并全心全意地投入,與過去的朋友就明顯地疏遠,對深深淺淺的友情也不那么愛惜了。她們的借口是:“哎呀,太忙了。”
一個主婦陪孩子上英語課的時候,同其他家長一樣坐在教室外面等著。坐在她對面的三位年齡和她差不多的媽媽好像彼此很熟悉,她們一直在交談著,其中有一個媽媽的話讓她感觸很深。
她說自從結婚以后就慢慢地和以前的同學、朋友疏遠了,甚至連同學聚會老公也不同意,現在認識的都是老公的朋友。最近和老公關系緊張,打開電話簿想找個貼心的朋友談談心,居然找不到。如果突然去找以前的同學或朋友,而且是為這樣的事情去找也覺得很不好。而找親人也覺得不合適,因為自己也不想讓家人擔心。
如果你是女性朋友,相信這樣的話也會讓你感同身受。女人大都是感情第一的,一旦有了愛情,就會顧及不到友情。借口往往是“白天要工作,下了班要做飯,帶孩子……太忙了,以后再說”。你也這樣說,她也這樣說,自然就沒有熱情、心思和時間了。大家都沉湎于自己小家庭的歡樂之中,津津樂道地忙著一份小日子。至于朋友,有和無都無關緊要了,只要老公開心、孩子快樂就好。
所以,在現實生活中,抱怨“婚后再也沒朋友”的多半是女人,男人婚后這樣抱怨的一般不多。因為女人婚后生活重心和談話話題的改變,要比男人多得多。所以說,比起男人來,女性更需要敞開心扉,積極地與人交流溝通,撤掉一些自設的壁壘,真誠地接納他人,維護原來的朋友,并結交新的朋友。
畢竟,生活中誰也少不了朋友。朋友是支持你的人,是和你站在一起的人,是可以和他敞開心扉談論問題、令你有安全感的人。研究表明,有朋友的關心和支持,生活磨難造成的壓力就會變小;擁有朋友的人,身心能更加健康。
朋友間最有力的影響是彼此深刻的親密感,你們可能彼此分享各自的內心,大談自己的夢想和希望,也談自己的恐懼和擔憂,而沒有任何顧慮。朋友不僅能在各方面給我們幫助和支持,更擴大了我們的生活圈子、豐富了我們的視野、增加了我們的人生經驗。
有一天,友情與愛情相遇。愛情問友情:“世界上既然有我,為什么還要有你的存在?”友情笑著說:“愛情會讓人流淚,而友情的存在就是幫助人們把眼淚擦干。友情偶爾會為你擔心,對你關心,替你操心,讓你開心,逗你歡心,請你放心!朋友之間懂得關懷才是難得。傷心時不妨和我說,痛苦是別忘了跟我講。失望時一定告訴我,生病時別忘通知我,有困難時請叫我,開心時更不要忘了我,就因兩個字‘朋友’,這就夠了?!?
女性朋友如果有了愛情與家庭之后,常常因為各種原因把朋友丟掉,那么,她們的生活、胸懷只能逐漸變得更窄更小。
當然,我們不排斥要對愛情專注、對家庭負責??墒?,專注不等于放棄其他的一切感情,負責不意味著要疏忽其他的一切關系。自以為一味地專注了,負責了,就能看牢幸福、維護家庭、守住生活,而生活卻偏偏不是能看得牢、守得住的。生活需要變化,需要豐富,需要更新。一成不變的“守”,故步自封的“看”,只能使生活一天天地趨于平淡。結果,雖然存在著家庭的形式,而家庭的內容與生命必將趨于萎縮。所以,女人結了婚,千萬不要排斥掉自己婚前的一切,更不要丟掉自己結婚前的那些朋友。保持自己的情趣、保持自己的愛好,保持自己的社交活動,保持自己除愛情以外的一切感情聯系,是豐富自己、更新自己、完善自己的很好的方法。只有這樣不斷地豐富、更新、變化與完善,家庭生活才有色彩,愛情和幸福才能保持得長久。
所以,婚后不要因為婚姻而把自己捆綁起來,而要仍然擁有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圈子。兩個人的家庭畢竟是相對狹小的空間,如果只“禁錮”在這個小小的空間里,那我們的生活和思想會變得越來越小,越來越窄。這樣的生活是乏味無趣的,愛人之間也會慢慢厭倦。
因此說,有了婚姻之后,不能排斥婚姻之外的關系,要保持自己的愛好,維持自己的朋友圈,維護好那些同樣來之不易的情感。只有這樣,自身才能獲得不斷的完善和發展,對家庭生活也有很多的好處。
不強求加入對方的私人朋友圈
一個人如果走進婚姻,結束之前自由的單身生活后,改變在所難免。單身的時候,有著數不完的聚會,各自有著不同的朋友圈、同學圈、同事圈……但是,甜蜜的小家庭一旦建立,是從此要捆綁出席所有的社交活動呢,還是仍然堅持各自為政?有些時候,夫妻的性格成為互補,當有需要時,夫妻同心會讓事情變得更加完美。
查理夫人在這方面就很成功。她丈夫是某協會的會長,她在幫助丈夫這方面真是絕頂聰明,將才華發揮到了極致。她被朋友們稱為“打岔專家”,因為她有一種能力,就是知道應該何時打岔以及如何打岔才能達到滿意的效果。
假如她的丈夫在聚會上的話題跑了題,她就會抓住一個適當的時機說:“噢,親愛的,為什么不談談有關某某議員的事呢?”這樣便可很快地轉移不太愉快的話題。
查理夫人還知道如何使丈夫不至于因為工作上的應酬而搞得過度勞累。每次她丈夫演講結束之后,許多人都想和他握手、交流,并將其圍在中間,站在那兒談上半天。這對他的健康很不利。此時,查理夫人會在適當的時機引開他們,以讓丈夫盡快脫身。
女人知道如何施展自己的能力,在任何一種社交場合都可以從容應對。夫妻共同出席,妻子如能發揮自己的能力,就能為丈夫贏得友誼、創造機會。但有時丈夫出席的聚會并不是太太所擅長的,也不是她所喜歡的,她甚至感到拘束,感到無所適從,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強求加入對方的私人圈子比較好。這樣既能滿足雙方的社交需求,又不會讓其中一方感到為難。
可是,我們不能否認,還是有很多人希望通過對方的朋友圈子更多地了解對方。因為覺得只有完全了解對方,才會有安全感,才會知道對方的秉性是否純良,在外人朋友面前是什么樣子,是否對自己有所隱瞞或是欺騙。于是,很多人選擇要求加入對方的私人朋友圈,以期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另一半。
或許在談戀愛的時候,他們還沒有那么強烈的感覺,總覺得戀愛是兩個人的事情,認不認識對方的朋友是其次的,只要兩個人在一起開心快樂,同進出,便是美好。但隨著了解的深入,交往的加深,好奇心也越來越深,甚至想窺探對方的一切,希望對對方的一切都了如指掌。有了這種心理后,一旦進入婚姻,就變本加厲了。
莉娜曾熱衷于加入老公的朋友圈子,聽他們聊天的內容,了解他們的學歷,他們的工作。但老公的同學朋友包括他們的另一半都是研究生、博士生,要么有著風光的工作,要么有著可觀的收入,他們的專業和工作內容也都差不多,聊的內容莉娜都聽不懂,只能尷尬地坐在那里。
當他們禮節性地問到莉娜時,莉娜也禮貌地回答:“我在一家私人公司上班?!比缓缶蜎]了下文。莉娜說當時她的感覺就是:這些侃侃而談的人常常把自己放在一邊,讓她心里很不舒服。后來她想通了,說:也許我們真的不是一個圈子里的人,強求也沒有用!我有我的習慣,他們有他們的生活方式。還是按自己的方式生活吧。
莉娜這種情況屬于強求自己加入對方朋友圈的,但因為學識見聞的差異性,反而讓自己感到無所適從,也難以融入。而有些人遵從順其自然的原則,先過好自己的生活,而在不經意的時候,多留意一下,就從側面了解到老公的情況了。比如程女士。
程女士說,自從有了孩子,自己就開始圍著孩子轉了,對老公的人際關系圈就沒再介入。而且老公也認為,工作的場合帶著老婆孩子去有點不太合適,所以幾年下來,雖然從外人嘴里得知老公事業有成,可自己除了看到收入增加以外,其他方面一概知之甚少。
最近一段時間,程女士老公的公司里來客不少,老公感覺陪孩子的時間太少,所以就在合適的時候帶著程女士和孩子一起去應酬了。在他們的圈子里,程女士一樣是說不上幾句話,但是通過參加這幾次應酬,她發現了老公的魅力。發現了老公在自己的行業里屬于佼佼者,發現了別人對他的尊敬。還發現老公游刃有余地與人溝通與平時完全是兩種狀態,看到了與生活中不同的那一個老公,真的讓她感到很欣慰。
程女士不干涉老公的事業,也不干涉老公的私人空間,只是盡職做好妻子應盡的義務,相夫教子,不去刻意加入不屬于自己的圈子。給老公一片自由的天空,收獲的也是一份贊賞和愛。
那些拼命想擠進對方私人朋友圈的人,或多或少都抱有一定的目的和想法,或許這樣的動機是想了解對方是否也在認認真真地投入感情,借此來斟酌自己該付出、保留多少。但是他在認識你之前有長年交往的朋友,有自己的習慣與生活圈,因此,千萬不要太主觀地想介入或干涉對方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