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李世信出來,顧陽連忙上前,擔憂地看著自己的老師,“老師,師娘的病情...”
李世信搖搖頭,“沒多大礙。自從她得了肝癌后,就特別的嗜睡,一天醒來的時間不多。你們過來剛好也是碰到她暫時的醒轉。要不然都只能看看她,不能和她說上話。”
“對了,接下來你們想去哪里游玩就互相商量一下,老爺子我要呆在這里,就不能去陪你們了。你們想要去哪里,我就讓昨天接你們的司機開車過來送你們過去。”
顧陽點點頭,然后看向其他人。
張若琳和顧陽的師娘相處時間雖然只有短短十幾分鐘,但對她已經非常有好感。
想起剛才顧陽的師娘說起李世信時,那滿滿的幸福感,不禁想去了解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便對李世信說道:“老爺子,我有個請求,不知道你能不能答應?”
“哦?”李世信見張若琳說有個請求,有點詫異,但也沒有拒絕。
“你可以說說看。”
“我可以知道你和你妻子之間的愛情故事嗎?剛才阿姨說到你倆的婚姻的時候,一臉的幸福感,我十分的羨慕。”
李世信笑了笑,“這個當然沒問題。”
然后又問其他人:“你們也想聽嗎?”
顧陽等人都點點頭,他們自然也想知道這一對感情深厚的伉儷之間的愛情故事。
李世信回頭看了下病房里面的妻子,接著說到:“我妻子剛睡下,短時間內應該不會醒來,我去和護士說下,然后就到住院部下面的小花園,我在那里和你們細說。”
李世信去和護士說了下情況,就帶著顧陽一行人來到小花園,找了個沒人的涼亭。
大家都坐好后,他就徐徐道出了當初自己和妻子的愛情故事...(兩人怎么相識的過程我就不再在這里提了,第二十一章已經提過)
當年我和妻子在村里人見證下成了婚,我就做起了村里的教書先生,而我妻子就在家務農。
那時候我們家里比較窮,我們村也不是一個富裕的村莊,所以我的工資并不高,很多時候家里的東西,都是妻子用雙手種下的糧食給換來的。
我妻子是一個很勤快的人,她每天除了下地外,還會在家里養一些家禽,晚上還挑燈幫別人縫補衣服來賺點錢補貼家用。
每年她都會為我置辦一套新的衣服,而她,舊衣服總是穿了一年又一年,補丁是打了一個又一個。
我每次都心疼地要她自己也置辦一套新的,她總是說,我這個教書先生是要面對村里面那么多學生的,總不能老是穿舊衣服,失了老師的威儀。
而她自己除了下地務農,就是在家喂家禽和縫補衣服,不需要在外拋頭露面,所以衣服舊點,補丁多點又有什么關系,只要能遮體御寒就行。
最后我逼得沒辦法,就以她不置辦一套新的,我就和她一樣永遠只穿舊衣來做威脅,她才迫不得已,心疼地給自己置辦了一套新的。
其實我哪里知道,我的新衣服是她花費了不知道多少日夜,每幫別人縫補一件衣服就換來的一點小錢,一點一滴地攢起來去換來的,布料和做工也是最好的。而她自己那一套,則是最差的。
就是這樣,她還當成了寶,只在過年的時候拿出來穿一下,平時都收在衣柜里舍不得拿出來穿。
有一年冬天,晚飯后我和妻子圍在火爐旁,我在看書,她則在縫補衣服。
或許是白天太過勞累,她縫著縫著就困到睡著了,手上還做著縫補的動作,不小心就扎破了手指,血一下子就流了出來。
但這都沒能讓她醒過來,可見她當時是多么的勞累。
后來是我無意中看到她那流血的手指,才趕忙把她叫醒做了包扎。
包扎過后她又不當一回事,繼續縫補衣服,第二天天氣這么冷,還繼續去河邊洗衣服,以至于受傷的傷口最后發炎,差點就引發破傷風。
后來隨著改革開放后,大家的生活慢慢地變好,我的工資也得到了提高,家里才不這么捉襟見肘。
但我妻子依然是把最好的留給我,她自己卻是最差的。
或許是年輕時候過于勞累,所以才導致她現在得這個病。
我其實非常的后悔,后悔當初沒有為她分擔一點家庭的重擔。
但是妻子在知道了自己這個病后,并沒有怪我,反而安慰我,說這一切都是她自愿的,當初我愿意留下來給她一個家,她其實就已經想好把一切都奉獻給自己的丈夫,所以她并不后悔這些年為我所做的一切。
說到這里,李世信眼里已經有霧水在彌漫。
其他人聽完,也都被他們的愛情感動得差點流淚。
這是得多愛一個人,才會幾十年如一日地去做這樣的事情啊!現在這個人卻要先一步離開自己心愛的丈夫,上天實在是太不公平了。
顧陽擦了下眼角的淚水,心里驀然想起了一首歌,便輕輕地把它唱了出來:
當你老了
頭發白了
睡意昏沉
當你老了
走不動了
爐火旁打盹
回憶青春
多少人曾愛你青春歡唱的時辰
愛慕你的美麗
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個人還愛你虔誠的靈魂
愛你蒼老的臉上的皺紋
......
當你老了
眼眉低垂
燈火昏黃不定
當我老了
我真希望
這首歌是唱給你的
眾人一動不動地看著顧陽,細細地傾聽著他的吟唱。
李世信被這首歌帶進了更深層次的回憶當中,原本有點濕潤的眼眶,已經是布滿了淚水。
其他人也是被這首歌所帶動,仿佛是親身經歷了李世信之前所說的愛情歲月,眼淚都是沒能控制得住,從眼角滑落下來。
尤其是張若琳,一說到愛情就尤其的敏感,更是不顧形象地哇哇落淚。
歌曲唱完,眾人沉浸在意境當中好一會兒,才回過神來,對顧陽這個始作俑者又愛又恨。
愛,是因為這首歌實在是太好太貼景,引得他們都進入了意境當中。
恨,是因為這么悲傷的事情,老爺子說完故事后,又讓他們經歷了一次。
但總的來說,還是愛比恨多很多。所以他們并沒有怪罪顧陽,只是沉默地坐在那兒,沒有出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