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茹,你怎么回來的這么晚?”賈張氏看著秦淮茹終于端回來了一大碗肉,問起了兒媳婦,
“媽,我這不幫他把房間收拾了好了,才把肉要回來,不然人家平白無故怎么會給我肉”,秦寡婦小聲地解釋道。
“奶奶,別說了,我要吃肉”,棒梗雖然剛把油渣敖白菜給吃了。但現在見到了雞肉,哪還忍的住,只想能盡快吃到雞肉。一直聞著那香味,他早就饞了!
賈張氏見秦淮茹沒什么異樣,也就沒有再說什么,其實她也早就饞了。一大碗雞肉和雞蛋,大部分進了棒梗的口中。小當吃了塊雞肉和幾筷子雞蛋,其余都讓賈張氏給吃了,而秦淮茹則拿著窩頭吃著祖孫倆剩下的的土豆絲。
李為民做完了以后不和小寡婦再有瓜葛的決定后,就打開收音機準備聽聽時政和各地新聞。
“堅決支持古巴、反對美帝的戰爭挑釁。不管在什么樣的風浪中,六億五千萬中國人民都永遠同古巴人民站在一起,堅決支持古巴革命,團結一致,為反對美帝國主義的戰爭和侵略政策斗爭到底。美帝……全世界人民絕不能輕信美國侵略者的空頭支票,必須保持最高度的警惕……”
聽著廣播里的國際時事,李為民明白這是發生了什么事了。“古巴導彈危機“,這是冷戰期間美蘇兩國之間最激烈的一次對抗。也是迄今為止,人類存亡的最危險時刻,差點引發世界核大戰。
李為民還記得幾乎和“古巴導彈危機”同一時間,還有一件大事就是“對印自衛反擊戰”。我邊防部隊克服惡劣的自然環境,英勇戰斗,以較小的代價,取得了重大的勝利!把阿三家的“庫馬爾”們打的抱頭鼠竄。
要不是后勤和國力壓力以及國際形勢,打進新德里,飲馬恒河亦非難事,唉!也不知啊三哥是怎么想的,難給他的勇氣來挑戰正值巔峰的人民軍隊,簡直是廁所里打燈籠—一找死。不過想想就阿三那80多智商,干出啥事也不稀罕……
想著想著就睡著了,果然第二天到軋鋼廠上班時就感覺氣氛緊張起來。之前李為民見軋鋼廠的保衛科站崗巡邏時雖然也配槍,但籠共也沒干桿,大都還是徒手巡邏。
但今天和往常大不相同,可以說是人人荷槍實彈,站崗巡邏的人數也多了不少。就連工人進廠時,檢查證件也都嚴格了許多。
李為民在門口遇到了周愛國,正和他保衛科的發小張振東在聊天呢。見了李為民推車過來,三人就互相打起了招呼。李為民散了煙,點著抽了幾口問起小張來,
“小張,今天怎么搞的這么緊張?五三式步槍都背上了”
“李哥,你可不知道,我現在上的是夜班,我們保衛科從昨天夜里就開始扛上槍了。聽我們科長說是因為蘇聯和美帝為了古巴要打世界大戰了,所以我們也要加強廠里保衛,防止敵特搞破壞。”
“真的要打世界大戰了,那我們也打嗎?”周愛國聽了發小的話,一臉吃驚地問。
“那可不,美帝一直是亡我之心不死,當年不就在朝鮮和我們打過嘛”小張長吸一口煙給周愛國分析起來。
“李哥,你說會打起來嗎?”
“我估計八成打不起來,美帝有原子彈,可蘇聯也有原子彈。真要是打核大戰還不知要死多少人呢,所以雙方都未必敢打。”
“不過我說這話,你們就不要對別人說了,這只是我的猜測”
李為民吐了個煙圈緩緩向兩人說道,又叮囑了二人一的。
“對了,我還聽我們科長說,廠民兵營又要開始搞集中訓練了”
……
果然正如小張所言,剛上班沒多久,就聽廣播里先是宣讀了市人民武裝部下達的命令,要求近期各單位要加強各級民兵組織的訓練工作。尤其是基干武裝民兵的訓練。
接著又傳達了廠部的通知,各基干武裝民兵和基干民兵聽到廣播后立即到廠禮堂門口集合、點名,從今天開始參加半脫產訓練!
李為民聽到廣播的內容后思忖起來,根據去年12月份,國務院頒發《民兵工作條例》規定:民兵組織分為普通、基干和基干武裝民兵三個層次的建制。
而這次廠里通知基干和基干武裝民兵全部實行半脫產訓練,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只需要7,80個基干武裝民兵參加訓練。
要知道紅星廠基干民兵可是營級編制,有3,400人。這么多人脫離生產崗位進行長時間的訓練。說不定就會導致有的崗位缺人,從而影響軋鋼廠的正常生產。但也由此可見此次民兵訓練的是力度相當大。
就像技術科,李為民和周愛國就是基干民兵。要是天天都在訓練,萬一機床出故障,不能及時維修,那肯定會影響金工車間的正常運行。
當然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誰讓我們的國際環境一直非常惡劣,不得已采取“全民皆兵”這一政策,萬一有外敵侵犯,能將敵人陷于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李為民和小周以及技術科其他幾個民兵一起開始向禮堂走去,一路上見有不少年輕人,有男有女從各車間、科室出來,邁著堅定的步伐禮堂方向集中。
路過食堂的時候還遇到了傻柱,邊上還有幾個年紀和自己年紀相仿的,可能是食堂的幫廚。和平常吊兒郎當,一搖三晃不同,今天傻柱走出了虎虎生風,走出了一日千里!
“柱子哥,你也參加民兵訓練呀?”李為民見傻柱一幅雄糾糾、先昂昂的模樣,開口詢問起來。
“是兄弟你呀!那是,哥哥我不但是民兵,還是班長呢!”說完挺頭抬胸臭屁道。
也對,不是誰想當基干民兵就能當的,現在的基干民兵相當于后世的預備役。不但要求年輕力壯,還要求家世清明出身要好。能當基干民兵也是很光榮的一件事。
“那你參加訓練了,食堂中午飯誰做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