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要告訴你的是你的爸爸并不是一個迷信的人。這里面有個問題:什么是迷信,現在的你讀這封信的時候你可能認為是迷信,等你成家以后,也許你就也認可我現在的說法了,所以什么是迷信?所謂迷信就是你理解不了的東西吧。
我一開始對佛學的認識是從身邊的人,那些人都莫名其妙的虔誠,但是我不知道他們為何虔誠,是為了自己兜里的錢還是為了即將高考的孩子還是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總之為的大多數自己,這種人其實在我眼里都是普通人,在佛祖眼里都是眾生!
說到因果,所以必然逃不開佛學,因為佛家講的就是因果,那么,當你看不見、讀不懂的時候,可能是你的經歷和思想還沒達到這層高度。我要告訴你的是,我其實也不是一個信徒,但是我通過我的經歷和我身邊人的經歷了解了因果,我認為因果是非常正確的,是符合客觀規律的。
我知道我多年的經歷所悟很難用三言兩語給你描述清楚,那我就給你講一個發生在我身邊的例子。有一天,我帶著你和我同學家的孩子出去玩,我給你們倆個人一人買了一個小熊貓玩偶,你送給了她,但是當她拿到玩偶的時候她不高興了,因為她手里的那個和你一模一樣的玩偶沒有尾巴,在咱們上次和她吃飯的時候也送給她了一個玩偶,她發現那個玩偶有些開線,所以這次她可能更加認真的檢查了,于是,我就開始說服你,說服你跟她交換一下,然后我再把你手中壞的那個去店里換一個新的,可是你也不愿意。我通過觀察這個孩子的一舉一動,我就看清楚了她的父母關系,說明一她的家庭存在很大問題,二是爸爸在家很沒地位,在車上的時候這個女孩沖她爸瘋狂喊叫,要是她爸有地位的話,這個女孩絕對不會如此的肆無忌憚。這,就是因果。再舉個例子,從小的時候,我引導你去學習音樂,因為你爸爸、你爺爺、你太爺爺都是非常熱愛音樂的,我當然也希望你能喜歡音樂,這不是我自私的想法,而是我希望它能夠給你帶來好的性格,高的品味,更廣泛的圈子。一個書呆子和一個文藝生站在一起我們一眼就能看出誰是書呆子誰是文藝生,為什么呢?就是因為從小只知道學習的孩子他們的骨子里就是這樣了,而從小就學習過藝術的孩子,他們的骨子里就有了另外一種元素,所以當他們長大了以后,我們一眼就能看出這兩個孩子的區別。
從小培養你某一項運動,長大以后你可能就會喜歡這項運動,而且學其他的運動也非常的快,這就是因果。從小種下了什么樣的因,長大以后就會結出什么樣的果。我說的這些知識因果里面比較膚淺的部分,還有很深層次的解析,雖然我自己可能能理解,但是我好像不太會把它們有邏輯的詳細的表達出來,所以知識給你講述了一個大概,如果你要深究,那你可以查閱相關的書籍資料,自己去學習去領悟。
所以,當你長大以后,看到一個孩子在做壞事,你就知道這個孩子的父母從小對他沒有管教,甚至他的父母可能都不知道什么是管教,也可能他的父母也是這個德行,這就是因果。懂得了因果以后,你就能夠看明白世間的人、事,你就知道他為什么會有今天這個舉動、思想、行為、習慣了。所以,為什么我們小時候管教你比較嚴格,不讓你隨意去別人家過夜,吃飯的時候有順序,就是為了將來你走向社會以后不會被別人指指點點,不會被別人嫌棄,大家一看這個孩子就是大家閨秀,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吃有吃相,有一個女孩子該有的樣子。有了這些以后我相信你找對象那就更不是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