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寧波港印花稅余波
書名: 我只想安靜的做個昏君作者名: 天喵教主本章字數: 2055字更新時間: 2023-01-09 18:28:06
此時,安南。
和大明相同,安南朝廷能夠掌控的地方,大多都是城池,城池外,也是族老和地方大族的天下。
安南使臣陳元回到王京升龍之后,立即面見安南國王,求他快些整飭兵馬,準備迎接大明入侵,同時積極聯絡安南黎氏,要他們一并整軍。
不過,安南此時的地方大族,卻有自己的想法。
黎氏家族的主要地盤,在安南南部,又名占城國,黎氏家族主要占據的城池,則是陳氏安南的廣南,順化,廣志等幾座城池。
廣南城。
大明派遣過來的苗兵和狼兵,主要騷擾的是安南陳朝的王京升龍附近,升龍距離大明廣西也不過幾百里,但是距離廣南卻又上千里,所以黎氏受到的明朝侵擾比較少。
城池內,錦衣衛的暗諜正在與黎氏之主商談。
錦衣衛的暗諜,其實也是僧人。
安南國也篤信佛教,此地佛寺也不少,此外就是此地道教興隆,錦衣衛選派了一些高僧大德,和此地的黎氏之主傳達了大明的要求。
如今的黎氏之主,乃是安南國相黎季犛,他身材魁梧健碩,皮膚黝黑,身高雖然不高,可是眼神陰冷,他作為安南歷史上少有的權臣,如今掌握了安南陳朝大部分城池的稅收權,他們黎氏也是外戚上位,在安南國極有分量。
錦衣衛選來的僧人傳達了朱允炆所說之后,冷冷笑了笑,擺擺手示意僧人下去。
“父親,這明國的皇帝說話算話嘛?”
黎季犛的兒子黎蒼,也是如今安南少有的智者,十分聰穎,他面貌有些像是黎季犛,只是較為瘦弱。
聽到自己兒子話語,黎季犛冷笑道:“明國,惡虎也,陳氏,老狼也,老狼將死,引虎入室?”
黎蒼皺眉道:“可是父親,如今副國相掌握朝政,若是我們不允明國,他在升龍那邊……”
自從黎氏和陳氏鬧掰了之后,陳氏就不再信任黎氏,陳氏國主轉而任用副國相,同時積極擴軍,整頓軍備,準備先滅了黎氏,再對付明朝。
而且陳氏國主還準備賣幾個港口給明國虛與委蛇,得到明國資助后再圖后繼。
這些,黎氏都知曉。
黎季犛乃是當世安南頂級梟雄,也是前世朱允炆那個時空安南黎氏安南的開國皇帝,他眸子又閃了閃,道:“副國相胡氏并不足懼,如今有軍有權,才能掌國,我黎氏有軍又有錢財,陳氏換再多副國相也無用?!?
“那,陳國主招您前去升龍這事……”
“當然要去?!?
“升龍乃是王京,得升龍,我得安南?!?
“升龍軍備兵馬使,早已被我收買,城中還有我數千舊部,我去升龍,一呼百應?!?
黎蒼大喜。
“父親,那這般來,明國這邊?”
“先滅陳氏,到時候靜觀其變,這明國使者,你不要怠慢,也不要熱絡,我不急,明國也急不起來,等我得升龍,滅陳氏,則攻守皆在我手,我自為之!”
黎季犛得意地說道。
……
這邊,朱允炆大軍連日行軍。
他們不僅走水路,也夜間行軍,看看大軍能否適應夜戰。
古代人吃肉少,很多兵士都有夜盲癥,晚上看不清路。
好在這支中路大軍都是精兵,不少是打過夜戰和蒙古大軍進行過戰斗的百戰精銳,因此朱允炆指揮起來也是十分得心應手。
大軍前期還住在沿途驛站。
后面基本都是扎帳篷,住在野外。
接連行軍七日,大軍已到了明州,也就是如今的寧波。
此地秘教橫行,多有白蓮余孽作祟,還有明教余孽作祟,朝廷為了平定,將明州改名為寧波。
此地的港口很好,舟山港乃是天然的深水良港,大軍到了此地,便駐扎在舟山港,數千艘大明海貿公司的船只,在此地停泊。
朱允炆到了此地,看到一望無際的海船,激動的那叫一個激動。
“姚廣孝啊,這都是我大明海貿公司的商船!?”
朱允炆站在舟山港旁邊一座小山上,指著山下海港里的大船激動萬分。
能不激動嘛,這可都是小錢錢啊。
如今大明施行海禁,所有海商船只要在大明做買賣都得經過大明海貿公司,繳納印花稅即可,這其實催生了許多行業,稅吏,海關人員,海港做小買賣的,還有各路國外的商船也到來。
早幾日就到達此地的姚廣孝,雙手合十笑道:“陛下,是啊,寧波自古海船眾多,此地的船只雖然比不上泉州市舶司和廣州市舶司,但假以時日,說不定會超過泉州和廣州。”
姚廣孝說的有幾分道理。
寧波此地有天然優勢,此地靠近江浙滬,而東渡去日本,就要趁著季風時節在此地出航,如今大明對于銅,還有銀子的需求量劇增。
朝鮮,日本,都有銅礦和銀礦,尤其是日本,許多藩主有銀礦,所以寧波港的商船吞吐量與日俱增。
而且此地的漁船也很多。
朱允炆得意地雙手撐著腰,道:“好事,寧波到松江府也不遠,日后可以走長江水運到南京,我朝海船如此發達,日后他們也可以逆流而上直接將貨物運到南京去。”
“朕考慮選幾個地方設置免稅港,吸引各地海商前去,不需要繳納印花稅……”
朱允炆想起了后世的免稅港。
免稅有天然的吸引力,商人逐利,自然會增加商流。
姚廣孝卻連忙道:“陛下,若是免稅,則又生禍端,現如今印花稅,已然出現了一些禍端……”
姚廣孝將這些時日,各地港口征收印花稅的賬目問題說了一下。
其實這事兒也很簡單,通俗點來說。
許多地方的港口稅吏,陽奉陰違,中飽私囊。
朝廷其實早就票據這一說法,繳納了賦稅的都有記錄,因為印花稅顧名思義,要打個戳兒印個花,可是這里面還是有貓膩可做,一是可以少印花,因為稅吏都是自己人,這樣收了錢不進入國庫。
還有就是稅吏偷奸耍滑,自己偷偷做買賣,打通上下,欺上瞞下自己發財。
朱允炆聽得心頭火起。
好家伙,朕踏馬都還在吃糠咽菜,你們這些稅吏提前過上帝王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