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不一樣的大朝會
- 我只想安靜的做個昏君
- 天喵教主
- 2174字
- 2023-01-04 10:11:39
時光匆匆,一晃又是半個多月時間而過。
這一日,乃是朝廷的大朝會。
這半個多月發生了很多大事,帖木兒自撒馬爾罕派遣的使者不遠萬里,從甘肅到來,大明報第一期定刊,安南和朝鮮分別選派了數十名美女送給朱允炆……
朱允炆沒有絲毫推阻,照單全收,甚至覺得安南和朝鮮送的太少,這是在羞辱我小明!
瞧不起誰呢,二十個美人便想收買朕,小明之主!?
我小明雖然國窮民弱,百姓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卻不是你們能夠羞辱的!
他當即以攝政王燕王的名義派出大臣,將送來美女的安南和朝鮮使臣大罵一頓:“送不起女人就別送,一二十個美人,能拿的出手?你們安南(朝鮮)是在羞辱我們大明沒有美人嘛!”
“宣戰吧,我小明受不了這種鳥氣!”
“我小明國雖然國小民弱,但是打起仗來是不要命的!”
戰戰兢兢的安南和朝鮮使臣連忙各種求饒,最后一方送了三百名美人,一方送了一百名美人才算作罷。
而此事,也成為了大明對朝鮮和安南開戰的借口,史稱“三百美人事件”。
諸臣,還有背鍋王朱棣一大早便起來籌備大朝會。
如今,隨著朱允炆推進的一個月分為四周,一周七天,每周周會,每一旬大朝會形成制度,朝廷的大朝會越來越重要,這次不僅有朝廷重臣,楚王朱楨也前來南京匯報工作,他負責西南幾省的貨殖府,這段時間搞得風生水起,糖,鹽都賣了不少錢,押解金銀進京,順勢從長沙坐船前來南京朝覲。
而朱允炆這昏君也起了個一大早,反而跑去玄武湖視察最新的加裝了迫擊炮的炮艇。
皇城內,朱棣坐在攝政王之座,下首是文臣武將。
從內侍那里得知朱允炆不來參加大朝會后,朱棣無奈地搖搖頭,說道:“諸位,我等開始大朝會吧。”
朱棣的位置就在皇帝寶座之下,如今他這攝政王已經算是無皇帝之名,有皇帝之實,朝廷的文武大事,尤其是軍政大事基本都是朱棣一把抓。
內閣諸臣,則是在朱棣下方。
如今,大朝會更加的人性化了,朱允炆安排內侍將皇宮大殿進行了改動,所有大臣不僅有早飯可以吃,還有座位。
整個金鑾殿里,都擺滿了座位。
內閣諸臣坐在最前方,面對諸臣。
諸臣則是按照官職,分別坐在下首,一列一列。
“朝會開始!”
一個內侍拿著一個鑼鼓敲了一聲,宣布大朝會開始,眾人頓時肅靜。
內閣先匯報了這一旬朝廷各種大事,隨后眾人開始討論擬定大明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制定。
內閣首輔暴昭拿著一些文件,如今朝廷也開始搞文件,用活字印刷排版印出來,讓每個參與會議的官員都能拿到一份提綱,知曉今日大朝會的主要議題。
“諸位臣僚,今日大朝會的主要議題,便是我大明第一個五年計劃,天子已經給內閣下了命令,要內閣拿出一份方案,用五年時間,讓大明的老百姓都吃的上飯。”
“等我念完文件,諸位臣僚可以暢所欲言,積極提建議,群策群力。”
暴昭已經有了點后世那種大領導的味道,拿著印刷好的文件念了起來。
在朱允炆的要求下,內閣要在明年新年,也就是永樂元年開始,用五年時間積極興修水利,搞糧食生產和工程建設,推廣木薯,高粱等高產作物,積極推廣土法制肥料,用五年時間讓大明大部分老百姓基本上吃的上飯。
別看這個要求不高,但是以大明現如今的生產力水平,想要做到殊為不易。
受限于土地肥力,可用耕地面積,如今的大明各處農田產量頗低。
大明現在雖然有了朱允炆大力推廣的土法漚肥制造肥料的方法,還有許多民間自己流傳已久的漚肥之法,但是杯水車薪,就連最為富庶的江南地區,也不過只能做到一年兩季成熟,第三季的糧食乃是備荒糧食。
現如今最重要的戰略資源,棉花,更是吃肥料。
一畝地如果種了棉花,第二年很難長出糧食。
江南之地的土地肥沃,但是棉花種植卻很有限,如今種植棉花比較多的反而是淮河流域因為黃河改道被沖出來的河灘鹽堿地。
如果沒有充足的肥料,大明的糧食產量始終是不夠的。
甚至夸張點說,大明現如今兩京一十三省,主要是靠江南的賦稅養活。
暴昭拿著文件念道:“天子下令,永樂元年起,朝廷要用五年時間,積極發明創造,搞各種高產作物培育,儲備肥料糧食。
同時,工部,戶部,旗下的公司要主動申報項目,修橋鋪路,朝廷做好預算審核,審核通過之后,在全國廣修道路,水庫,推廣新錢。”
暴昭的話語說要后,內閣諸臣都比較淡然,下面的官員們則是十分稀奇。
因為天子朱允炆的這些命令,和洪武皇帝朱元璋的行事風格完全不同。
而稍微懂一些經濟學知識的人,都明白朝廷這幾項政策的好處。
大明先天缺銀錢,以工代賑,然后發行紙幣,又用龐大的手工業品,茶葉瓷器鹽巴鐵糖等國營必須來保證紙幣的購買力,只要大明的紙幣一直能夠買到糖,鐵,鹽巴,茶葉,那么大明就能夠實現經濟的良好循環,不斷做大市場經濟主體,繼續發行紙幣,多搞大型工程。
如果紙幣過于泛濫開始通貨膨脹,則是可以開銀行吸儲,增加負債率多開國債回收貨幣,同時開發海外市場,甚至開股市。
經濟是一盤棋,永樂新錢要以銅錢和紙幣為主,銀幣為輔,這些大型項目正好可以用紙幣來結算,朝廷做好預算后,只需要多印刷紙幣,給工部旗下的公司匠戶們也發紙幣,就能完成一些修橋鋪路,修建水庫的大型國有工程建設,何樂而不為?
這些日子,朝廷各部的匠戶,樂戶,都紛紛轉型,變成差額撥款事業單位,朝廷每年只撥一部分款項,讓各部旗下公司自己出去攬活兒,自己養活自己。
而朝廷則是做好大明皇家銀行的建設,利用朝廷各地的貨殖府工坊龐大的手工業品,來保證大明永樂新錢的堅挺。
眾人全都聽的無比向往。
只要不是傻子,都能明白如今大明的這種政體和政策運轉風格,會讓大明發生什么樣翻天覆地的改變。
以后的大明朝,必將強盛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