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皇后真是朕的賢內助

處理了幾沓奏折,間歇朱允炆只來得及吃些茶點。

朱元璋的葬禮籌備事無巨細,都需要朱允炆負責,如今雖然已經下葬了,但是還有后續祭祀和典禮許多事情,而且還有大量六部官員呈上來的重要事務得拍板,不知不覺中,竟已日落西山,星垂夜幕。

內侍王中在旁邊看的揪心,說道:“皇上,茶點都涼了,您吃兩口再批奏折吧。”

“哦。”

渾身酸痛的朱允炆揉了揉肩膀抬起頭,拿起一旁都涼了的糕點隨口吃了兩口,又端起熱茶啜了幾口茶水將糕點服下。

“開封的河堤在今年冬天凌汛時又有缺口,影響到了漕運,必須要修筑。”

“周王朱橚為了保住自己王府官田,竟然挖堤將凌汛冰水放入普通百姓的民田里,導致數百頃民田受損,王府護衛還縱兵打殺請愿的良民,導致三死十余人受傷……”

“河北遭了蝗災,地方官員賑災不力,當地地主豪強趁機哄抬米價,侵吞民田。”

“明州(寧波)秘教白蓮社又趁機抬頭,撮香結社拉攏鄉民,似有謀反之嫌?”

“洪武皇帝時,召集天下僧尼道士在天界寺受封,命他們接受朝廷案冊,這些僧尼道士不交賦稅,享有特權,如今漸漸形成了龐大勢力,許多良民將田產隱匿在佛寺道觀之下,躲避賦稅,尤以江南最多……”

朱允炆嘴里念念嘀咕,這些還只是一小部分。

從上午到現在,他批閱了大概三百多封奏折,其中關于民生的就有多達兩百封,大部分是各地遭災,需要賑災。

要么就是有反叛,要么就是各地御史巡察奏上來的重大事情。

如明州秘教白蓮社,此秘教十分猖獗,朱允炆沒記錯的話,前世那個時空,四叔朱棣篡位后還用了很多時間鎮壓秘教叛亂。

另外就是僧尼道士勢力逐漸做大,躲避賦稅這事。

皇爺爺朱元璋在的時候,有意通過冊封正統的僧尼道士,來壓低白蓮教,明教,還有彌勒教的影響力,畢竟擁有正統冊封碟文的僧尼道士相當于官方身份。

同時,將白蓮教那些打為邪佞,堅決絞殺。

此消彼長,僧尼道士的勢力在天下承平后逐漸做大,尤其是江南富庶地區,這里的有錢人或者小地主,紛紛將自己的良田隱匿掛靠在僧人名下,用以躲避賦稅。

在這些奏事的官員中,朱允炆對兩個人比較關注,一個是刑部尚書暴昭,還有一個是戶部右侍郎夏原吉。

這兩人不僅提出問題,也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

比如刑部尚書暴昭,就讓皇帝朱允炆多關注明州秘教和各地僧尼道士有特權的事情,如果放任僧尼道士做大,其他地區有田地的小地主和良民就會效仿,到時朝廷的賦稅會越來越少。

江南地區,乃是朝廷賦稅最重要的地方,占據整個大明賦稅收入的十分之一。

此消彼長,他們隱匿一分良田,朝廷的收入就減少一分,長期以往,國家法度何在,賦稅也就成了空殼。

最主要的是,很多殺人犯,或者重犯犯了事,花錢買度牒成為僧尼道士,隱匿罪過,他這個刑部尚書十分氣憤,長此以往,僧尼道士就成藏污納垢之所了。

而夏原吉則是讓朝廷關注商稅還有海貿。

“海貿啊,這個侍郎夏原吉的眼光不錯……”

朱允炆忍不住拿出那份奏折仔細看了看。

他其實是從明州和廣東等地的秘教叛亂講起,以明州為例,明州許多秘教香主,是靠著走私海貿發財的,從江南地區收購吳布,還有瓷器,漆器,賣去倭國和南洋,再從那邊收購香料,胡椒等物品販賣回來,賺取暴利。

他們結為香社的原始資本,幾乎都是靠海貿走私。

在元朝時期,就曾經進行過很多次海禁,為的是官方壟斷貿易,但是仍舊屢禁不絕。

大明有幾個富商大家族,比如沈萬三家族,就是靠著海貿起家的,這類家族在南方還有許多。

如今北方陸地絲綢之路被北元阻隔,導致海貿比起以往更加重要,朝廷掌控不到的地方海船走私十分猖獗,順便帶動了各處秘教,夏原吉建議朝廷應該關注海貿,要么組織官方的船隊和西番諸國貿易,要么就多設立市舶司收取商稅,增加沿海衛所人手,緝私查稅。

他有理有據,從南宋和元朝時期的海貿獲利講起,再言說如今大明海貿的重要性。

大明初期,因為敵人都在北方陸地,海洋無暇顧及,于是海貿存在一個空檔期,無論是泉州市舶司還是廣州市舶司,吞吐量和監管,收稅都大幅度減少,洪武皇帝雖然派遣了得力太監去監管,但是走私海貿仍舊猖獗,甚至可以說是猖狂。

隨著中西方被北元蒙古人阻隔陸地道路,大明的吳布,絲綢,瓷器,茶葉,在西番諸國越來越貴,同時西番諸國的胡椒香料,在大明也越來越貴,一艘海船走私茶葉去西番,轉手賣了帶香料回來,獲利能達到數萬兩白銀。

十艘船就是數十萬兩白銀!

若是朝廷不管海貿,放任民間私貿,久而久之,百姓沒有繳稅意識,而且商路就被民間這些海盜性質的海商霸占了,難免會出現龐大無比的海盜頭子,壟斷南洋海貿,朝廷也會少了一個極大的賦稅來源。

朱允炆看的拍案驚奇。

這個夏原吉的觀點十分正確。

大明現在陸地貿易不通,和西方交流被蒙古人阻隔,導致海貿獲利成倍增長,此時的南洋已經出現了好幾個巨盜,壟斷港口收稅,賺取巨額利潤。

胡椒香料這些東西,在大明市場巨大,根本不缺賣。

而大明的茶葉絲綢瓷器,運過去也是哄搶,運的越遠越賺錢。

元朝時候,蒙古人用大量色目人當官,那時候的陸上和海上貿易都比較蓬勃,如今大明巨量的手工業產品擠壓著,急需一個出口銷往西番,換取那邊的香料和木料,寶石,金銀等等。

“這個暴昭和夏原吉,值得重用,先作為內閣備選。”

朱允炆揉了揉腦袋,感覺自己的太陽穴突突的跳,事情太多導致他感覺自己腦子高速運轉,朱允炆前世就是個普普通通,簡簡單單,平平無奇的社畜,不然也不會淪落到便利店打工。

他感覺,就算是專業的公務員什么的,來處理大明皇帝需要處理的政務都夠嗆,何況他就是個普通人。

最主要的是,現在朝廷大小事情,只要是涉及到了大事的決策層,都需要皇帝拍板,這是洪武皇帝朱元璋抓中央集權留下來的,也是開國君主慣有的處事方式。

“如今的朝政也太繁瑣了,皇爺爺朱元璋廢除了宰相,但實際上宰相的事情全都被皇帝給干了,也就是我年輕身體好,一般人哪兒頂得住啊。”

“看來朱標英年早逝,也有可能是累的身體不好,他一個太子實際上軍政一把抓,又得操心各種事務,鋼筋鐵骨都撐不住。”

朱允炆嘀咕。

批閱奏折其實不難。

但難度在于不僅要批閱堆成小山似的奏折,還需要動腦子提出解決方案。

而且很多奏折,背后藏著大明朝廷的派系斗爭。

比如這幾百封奏折里,就有許多御史言官抨擊當朝大員的,這是言官的職責,也隱藏著黨爭的影子,虛虛假假,真真實實。

文官們在摸朱允炆這位新君的底線,看看他的處事方式,好對癥下藥。

大明初期,有好幾位丞相,最著名的當然是李善長,還有后來的胡惟庸,洪武皇帝朱元璋利用胡惟庸案,打擊勛貴舊臣,并且廢除相權,將權力抓在了手中。

不過這樣一來,累死累活的就是太子和皇帝。

太子朱標還在世的時候,就承擔了丞相的重任,將所有事情都一肩挑。

“呼呼~”

朱允炆丟下毛筆,揉著太陽穴,得盡快組建一個內閣來幫自己分擔,改一改皇爺爺朱元璋留下來的行政方法,否則自己搞不好又得英年早穿。

他正在發愣,就聽見太監奏來,皇后馬氏過來了。

朱允炆的皇后也姓馬。

乃是光祿少卿馬全之女,自幼飽讀詩書,長的端莊大氣,儀態萬方,她身材修長窈窕,已經生過太子朱文奎的她如今穿著皇后的常服,也難掩貴氣。

“陛下……”

馬皇后眸子清亮,臉頰微微蘊著紅暈,嘴角噙著一絲擔憂,行禮之后,起身道:“陛下不宜過度勞累,還請用膳之后再批閱。”

她帶著幾個侍女,以及幾個太監。

瞧著這儀態出眾,面貌過人的俏麗少婦皇后,朱允炆眼神里總算是有了幾分光彩,他笑吟吟地說道:“皇后不必多禮,快來。”

站起身,朱允炆走過去拉過馬皇后那青蔥白玉似的手掌,將她拉到了自己身邊坐下。

“陛下,不可……”

馬皇后俏唇微張,這周圍還有很多內侍和侍女呢,以前的朱允炆可從不會這般,她雖然生了太子朱文奎,但實際年齡才二十歲,臉皮還有些薄,此刻慌張地躲避,朱允炆卻一把將她胳膊攥住,嗅著她身上的香氣,揮揮手屏退左右。

那些內侍和宮女全都背過身,緩緩走到遠處。

“唔……”

嗅了嗅馬皇后秀發上的香氣,朱允炆感覺自己總算是活過來了。

他沒想到的是,馬皇后雖說臉皮薄,但是畢竟年紀小,竟然趁機偷偷在他手掌心掐了一下。

朱允炆伸出手,刮了刮馬皇后的鼻子,就將她放在自己腿上坐著,問道:“太子已經歇息了?”

馬皇后本來還有些扭捏,身子動了動,這時也不再掙扎了。

她輕輕點點頭。

“乳母幫他洗漱后,已經在寢宮歇息了。”

“小孩子就是好啊,沒有亂七八糟的煩惱。”

朱允炆一邊用手探索著厚厚的宮服下那身體的柔韌,一邊感嘆,他見馬皇后瞧了瞧桌上的奏折,猛地想起,自己這位馬皇后,是識字的,光祿少卿馬全本身就是耕讀傳家,當初自己皇爺爺朱元璋選她做自己皇后,一個是因為她也姓馬,讓皇爺爺想起了自己的那位馬皇后……

還有個原因,就是她很賢惠,又通文識字。

“皇后,如今諸王多行不法之事,尤其是周王朱橚,你說怎么辦?”

朱允炆問道。

馬皇后俏眸閃爍,說道:“洪武皇帝在時,著有《祖訓錄》教育諸藩王,陛下何不根據祖訓錄來行事?”

朱允炆搖頭,說道:“如果《祖訓錄》有用,那么周王早就該被削藩了,朕年輕,初登帝位,我這些王叔必定不服從我,若是我對諸王訓斥,擔心引起他們反抗,比如說燕王四叔,他兵強馬壯,如今又是諸王之長。”

馬皇后俏麗眼眸眨了眨,道:“那陛下為何不請教燕王,臣妾聽聞,燕王也是個賢明的王爺,他的王妃徐氏也極為開明,臣妾在民間的時候曾經聽過傳聞。”

朱允炆眼神閃爍。

好家伙,前世他看過一本網文,叫做明朝那些事兒,里面說到過,四叔朱棣手下那個妖僧姚廣孝,到處找了一堆僧尼道士,傳播燕王朱棣的仁德,吹得到處都是,說他這里好哪里好。

感情這項地下工作早就開始了啊……

不過,馬皇后這個思路也不錯。

朱允炆抱著馬皇后吧唧親了一口,笑道:“皇后真是朕的賢內助。”

馬皇后的臉頰霎時泛起紅暈。

站起身來,朱允炆招來錦衣衛指揮蔣獻。

“蔣獻,這些折子里,關于諸王不法之事的,你全都抄錄一份,送到燕王跟前,尤其是周王所犯不法之事,列舉條陳,悉數讓燕王知曉,就說朕請教他該如何處置。”

周王朱橚和燕王是一母同胞的兄弟,而且現在燕王是諸王之長,如果這位燕王四叔帶頭包庇,為周王朱橚說好話,那就當自己看錯人。

如果他給自己提出意見,并且要求嚴肅處理周王朱橚……

那正好,就讓燕王朱棣自己去處理,反正自己準備封他為大將軍王,征北大將軍。

周王朱橚是你燕王的親兄弟,又不是我的,關我毛事?

想通了這一節,朱允炆心情也好了起來,上前抱著馬皇后,美滋滋地朝著后宮走去。

馬皇后連忙求饒道:“陛下,應當翻牌選妃,不可這般……”

皇后入宮之前都需要學女德,因為皇后母儀天下,不能專寵,如果皇帝獨寵她一人,那是她的失職,有勸誡皇帝寵幸其他妃子,為大明天家開枝散葉的職責。

朱允炆咧嘴笑道:“不用那么麻煩,不如多叫幾個妃嬪來一起同樂。”

“什,什么?”

“陛下,洪武皇帝駕崩不足一旬,陛下還需節欲守禮啊!”

“這話說的,皇爺爺見我身體倍兒棒吃嘛嘛嘛香,還有心情多為他生個重孫,必定高興,若我整天愁眉苦臉,皇爺爺才走的不安心。”

“哎,朕子嗣太少,皇爺爺在九泉也不會開心,咱們得加倍努力啊……”

“旁邊還有人……”

“怕什么,有人敢多說,朕割了他們的舌頭,送他們下去陪皇爺爺!”

……

第二天。

天色將將有些魚肚白,朱允炆已經被內侍王中喚醒。

朱允炆揉著后腰,打著哈欠,望著銅鏡中的臉頰,呢喃自語道:“朕為酒色所傷,竟然如此憔悴……”

“自今日起,戒酒!”

搖搖頭,朱允炆看向一邊的內侍王中,問道:“你一大早將朕喚醒,可是有急事?”

王中連忙說道:“陛下,周王急于進京拜謁,竟然不顧朝廷禁令,派護衛闖過關隘,如今已經快出河南境內,河南地方官員八百里加急奏報,說周王有謀逆之嫌。”

朱允炆皺起了眉。

洪武皇帝朱元璋駕崩后,只停靈柩七日便下葬了。

諸藩王,稍微遠一些的,如肅王,寧王等,得到消息的時候,朱元璋已經下葬多時。

但是他們得到朱元璋駕崩的消息后,紛紛要求回京拜謁服喪。

這其中叫囂最兇的就是周王朱橚。

其次才是燕王朱棣。

朱棣可能是真心想回來在自己父親靈前拜謁,至于周王朱橚,這位老兄的真實想法就不得而知了,如果朱允炆沒猜錯,多半是跟朱允炆免除了江南地區的重稅有關。

開封有個大明在中原最大的倉庫,開封倉。

以往,江南地區的賦稅,收上來后,都要通過漕運,轉運到開封倉,之后再往九邊重鎮轉運,這其中有很多夾帶私貨的機會,比如說在漕運糧船里運自己的商貨,跟著運糧的兵馬販賣鹽巴,茶葉等。

周王坐鎮開封,靠著這個賺得盆滿缽滿。

朱允炆一登基沒多久就免了江南地區的重稅,導致開封倉的漕運糧賦大幅度減少,如今六月剛好是征收夏稅的時候,他自然坐不住了。

回京拜謁服喪是假,仗著自己是王叔,來找自己這個年輕的帝王討個說法是真吧?

最搞的是,周王朱橚之前就因為擅自離開封地,被朱元璋處罰過,但是因為太子朱標求情,高高舉起,輕輕放下,讓他覺得不會怎么地。

你老子朱標都沒拿我怎么樣,你敢拿我怎樣?

這大概是周王朱橚的想法。

朱允炆咧嘴笑了起來,老子雖然是個小老百姓,但也有脾氣的,你真當老子刀不利是吧?

朱允炆眼神閃爍,下令道:“命令駙馬梅殷,率三千人前去,將周王朱橚給朕拿下,關押在河南境內,等待燕王朱棣進京拜謁的路上,交給燕王朱棣處置。”

“敲鐘鳴鼓,朕要開大朝會!”

揉了揉老腰,朱允炆決心先把當前的朝局政體確定一下,昨夜馬皇后給了他很大的撫慰,他決定給這個時代播種一些自己的種子。

多多播種!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固镇县| 昭通市| 苍梧县| 聊城市| 重庆市| 义乌市| 义马市| 永川市| 盐源县| 临清市| 和田市| 比如县| 雅安市| 浦东新区| 蓬安县| 文登市| 满洲里市| 理塘县| 蚌埠市| 白朗县| 五常市| 兴宁市| 临安市| 吉林省| 平果县| 芜湖县| 当涂县| 延长县| 宁夏| 乐至县| 华蓥市| 鄂州市| 开远市| 乐安县| 兴化市| 萍乡市| 江陵县| 四会市| 鲜城| 夏津县| 桂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