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這地方有壞人啊(第二更)
- 我只想安靜的做個昏君
- 天喵教主
- 2314字
- 2022-12-11 17:22:05
接下來的考察就順暢許多。
此地本來就紡織業(yè)發(fā)達,在很久以前這里有許多桑樹,專門用來養(yǎng)蠶,據(jù)說可以追溯到戰(zhàn)國吳越時期,當時此地就已經(jīng)有桑蠶紡織業(yè)了。
而此地的麻布也很出名。
如今在市面上流行的紡織機,已經(jīng)不是宋末元初的那種紡織機了,而是更為復雜,更加精細化的紡織機,不僅能夠紡織很復雜的畫面和圖案,還可以進行正反面經(jīng)緯度紡織,讓朱允炆都佩服古人的智慧。
古人因為某些原因,受限于這個時代的生產(chǎn)力,所以在產(chǎn)能上可能低了些,但是他們對于奇淫巧技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并不少。
梅里四處可見水車,以水車拉磨坊,抽水。
朱允炆考察了一圈,中午還在梅里古鎮(zhèn)吃了頓飯,這才打道回府,路上他一直在琢磨兩件事,一件事是如何讓大明成為“手工業(yè)”時代的超級霸主,利用自己腦子里那點微薄的理工知識。
香皂肥皂,這玩意兒古人很早就發(fā)明了。
現(xiàn)如今東廠搞得皇家御皂,也賣的有聲有色,在應天府很受歡迎。
每個月光是這一項就能收個幾千兩凈利潤,算上其他雜七雜八的,讓朝廷的御膳房食堂勉強實現(xiàn)了自給自足,滿足了朝廷大部分官員上朝管飯這個需求。
朱允炆倒是有些別的想法。
搞點小發(fā)明創(chuàng)造,說實話對這個時代沒有太多幫助,朱元璋定下的制度,在前世那個時空貫穿了大明始終,二百多年,基本上一直用他的制度。
所以朱允炆決心鼓勵一下民間創(chuàng)造,建造一些類似于科學院一樣的存在,和醫(yī)學院一樣,先培養(yǎng)人才,人才是萬事萬物成功的基礎,先打好基礎,以后凡是不愁。
“錢錢錢,還得繼續(xù)搞錢才是。”
朱允炆嘆氣。
現(xiàn)如今他到處想著法子掙錢,但架不住大明這駕馬車太燒油,打造上層建筑,想要在幾十年內(nèi)富強起來,要么有強大的外部助力,要么就是利用軍事手段直接從周邊國家劫掠,現(xiàn)如今大明還找不到借口搞周邊小國,一個是他們也窮,還有個是大明打仗也要錢……
“朝鮮,安南啊……”
朱允炆忍不住想起了小日子國,那邊有很多銀礦,有些小藩主一個家族就占著一條礦脈,朝鮮兩頭當中間商,每年都能通過貿(mào)易賺不少錢。
大明得加快進度,在海上和陸上完成貿(mào)易流通線,實現(xiàn)大明強大手工業(yè)品的迅速流通,讓大明的錢更值錢,大明就有更多錢來強軍占地盤……
印花稅帶來的收益的確是很大的。
朱允炆考慮結(jié)合這個時代的現(xiàn)實,將印花稅進一步擴大,但是這種新稅種的推廣落實,必須要在全國開會,召集各地主要的縣官教諭,來應天府進行培訓,告訴他們印花稅的具體含義。
然后再由他們,去府學,縣學,鄉(xiāng)學給那些記稅的生員,糧長講解。
各地的集市,坊間的稅吏,也都懂文書,也需要給他們培訓。
朱允炆當即叫來姚廣孝,要他擬旨,給內(nèi)閣下達了這道旨意,在今年的冬天,北方各地秋稅收完之后很長時間下雪沒有收成,將北方大部分省市的稅吏集中起來培訓,認真學習新稅法,無論是攤丁入畝,還是免除人頭稅,以及火耗歸公,印花稅,這都需要統(tǒng)一思想堅定路線。
開大會培訓,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認識,凝聚行動力。
北方各地的大中型主要城池,要從南方抽調(diào)稅吏過去收稅,而南方的大中型城池,從北方抽調(diào)官員前來收稅,這樣杜絕私下有吃拿卡要的可能性,火耗歸公等于明擺著允許官府漂沒了,再下手就別怪朱允炆不客氣。
安排完這幾件事,考察了梅里,朱允炆下午還去了周圍一些鄉(xiāng)鎮(zhèn)。
本來上午還有些好心情,看了周遭幾個地方,朱允炆的心情又不好了。
火氣很大的他和隨行的妃嬪在輦車上做起了白日體檢運動,惹得馬皇后連連求饒,她心疼的擦拭著朱允炆額頭上的汗珠:“陛下,您要節(jié)制啊,小心氣壞了身子……”
侍女正端著虎子,朱允炆抖動著花灑似的水柱大怒:“朕火氣很大。”
馬皇后抿著嘴,面色潮紅道:“陛下,火氣大也要,也要節(jié)欲啊……臣妾已經(jīng)吩咐下邊兒給陛下進一些滋養(yǎng)補腎的鹿血,陛下先用了吧。”
朱允炆更氣了。
“你是在質(zhì)疑朕的強度!”
“看朕等會亂棍收拾你!”
朱允炆被新考察的地方某一種現(xiàn)象給氣炸了,這些地方,尤其是越靠近蘇州城區(qū)的地方,供奉張士誠的越多……
這嚴重影響到了他的心情。
朱允炆很是無語,當年張士誠之所以輕徭薄賦,因為他是私鹽販子鹽梟氣息太濃,占了地盤就和兄弟們抽煙喝酒屁事兒不管,地方上的地主鄉(xiāng)紳們自然很爽。
其次就是他沒有鄉(xiāng)紳基礎,收不起來稅。
大明在洪武年間,在朱元璋的努力下,全國各地花了十幾年時間丈量土地,制作魚鱗圖,又從縣學,鄉(xiāng)學多選生員一起參與收稅,最大限度的實現(xiàn)了國家層面稅收收益。
但是對于地方鄉(xiāng)紳地主而言,這就不爽了,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張士誠在的時候,他們交稅全靠自覺,而且能和張士誠商量著來,朱元璋就曾經(jīng)評價過張士誠“器小志驕”容易自滿,從他屢次反叛元朝又屢次為了元朝的封賞招安就可以看出來,所以張士誠收稅也是小富即可,收到就賺了。
而大明朝廷卻年年征稅,且逃稅漏稅要判重罪。
但是大明朝廷一統(tǒng)天下,收復舊土,這是必須要做出的犧牲,而且朕登基就免了江南賦稅,你們這幫刁民,不供奉朕就算了,還特么供奉張士誠!?
群眾里面果然有壞人啊!
對付壞人,就得用壞人的手段。
“馬德,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忍風平浪靜!”
“朱高煦!”
朱允炆提上褲子,直接走出門去,對著外面大喊。
騎馬跟著輦車的朱高煦連忙上前來。
“陛下,臣在。”
朱允炆冷聲道:“去,帶你本部三千人馬,在蘇州府各處給朕搜查一番,家中供奉張士誠牌位的都給朕收點稅。”
朱高煦呆了呆,道:“陛下,什么稅?”
朱允炆怒道:“廢話,肯定是人頭稅。”
“家里多供了個人,卻不是我大明子民,那不得收稅!?”
“朕免得是大明子民的人頭稅,張士誠又不是我大明子民!”
朱高煦恍然大悟,忙道:“陛下放心,臣這就去辦!”
朱允炆換了副笑臉道:“好生去辦,你把此事做好,朕回頭在你父王面前給你美言幾句!保你升官!”
“至于百姓的罵名,你無需擔心,反正你是奉你爹命令行事,你懂?”
朱高煦心中苦笑,陛下,咱替我爹謝謝您嘞!
“陛下放心,臣很懂!”
“臣這就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