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有個伙計給朋友拿來一本書,因為之前沒見過,就隨便翻了一下,只是看了有兩篇后記,有事著急出去,也沒多看。今天得空閑了,書卻被拿走了,只得到網(wǎng)上查了一下。不查不知道,一看挺驚訝,原來這是號稱湘西王陳渠珍的一本回憶錄《艽野塵夢》。
看了網(wǎng)上的文章,才對這本書有了大致的了解。陳渠珍青年時期投筆從戎,后來隨軍進藏抗英。起先陳渠珍還是低級軍官,因為派人去偵查沒人敢去,他就親自帶人前往。不料被晚上被藏軍突襲,他被砍了一刀昏迷被俘獲。藏軍聽說他是趙爾豐的部下,懼怕之下就好生招待,又把他給送了回去。他的上司聞聽此事,因為信了別人的讒言大怒,欲把他給斬首。等弄明白事情的原委后態(tài)度大變,并提升他為管帶。由此陳渠珍感觸頗多,“禍兮福所依,福兮禍所伏。”這件事對陳渠珍的影響猶深,在以后人生道路上,他經(jīng)歷很多事情,許多人費盡心機,機關(guān)算計,損人利己,結(jié)果正好相反。那些誠心誠意的人往往因禍得福,因勢乘便,化險為夷。這雖然是陳渠珍的經(jīng)驗之談,但也不能不說是人生一輩子可以借鑒的方略,誠實和老實有時候確實是能抵上大用的。
至若后來當陳渠珍得知清庭滅亡,便欲思歸。但趙爾豐的邊軍把守嚴實,原路固然不可走,他便繞行青海回歸。殊不知這一去竟然是闖了趟鬼門關(guān)。想要說清此事,得由一個藏族姑娘西原說起。想當初在軍中的時候,一次觀看藏族女子騎馬表演,一個十六歲的少年連拔六竿,引起了陳渠珍的注意,他便連聲夸贊。誰知道旁邊的藏族官員誤以為真,說道你如若喜歡可以納為妾房,當時陳渠珍也當是戲言,便以戲言對之。可是藏族人無戲言,沒幾天這位叫西原的姑娘便著盛裝被送了過來。陳渠珍也推脫不得,也便順水推舟成就了一段婚姻。
此時眼看清庭覆滅,陳渠珍決意回歸。西原舍不得他,也便同行了。起初出發(fā)有一百一十五人,進入青海羌族無人區(qū)后,終日大雪彌漫,他們迷失了方向。加上條件惡劣,惡狼成群,竟然連生存都受到了威脅。最后干糧耗盡,只得以打獵為充饑。好在西原是個好獵手,百槍百中,獵獲了不少獵物權(quán)且為生。最后實在是沒啥吃了,緊要關(guān)頭竟然打起了一個死去的楊姓士兵注意。但是他們還是去晚了,楊姓士兵的尸體已被餓狼吃去了,僅余了雙腳和雙手,無奈之下,他們也把這雙腳雙手給拿回去烤了充饑。這聽起來讓人毛骨悚然,但在當時確實是被逼無奈,這也是人們生存的本能反應。期間好幾次得益于藏族媳婦西原的照顧,他才度過了九死一生的歷程。
不想輾轉(zhuǎn)到西安后,西原卻得了重病,那應該是麻疹,又叫天花。那時候醫(yī)療條件落后,加上庸醫(yī)的誤診,西原沒多久就死去了。西原的死讓陳渠珍悲痛欲絕,畢竟他們是患難與共不離不棄的夫妻。尤其是逃亡途中,莫不是西原的照顧,他或許早就駕鶴云游去了。西原年芳十九便香消玉損,的確對陳渠珍打擊很大,以至于對她是念念不忘,就連幾個子女的名字都包含元字。顯然這元是諧音,寄托了他無盡哀思與惦念。
西原死后,囊中羞澀的陳渠珍得了別人的救濟,才把西原葬在了雁塔寺。后來他在湘西主政,做了湘西王,第一件事就是把西原的墓遷了回來,可見他對西原是一往情深。說道此處,還有個小插曲,有人經(jīng)過考證,說陳渠珍對西原的不是真正的愛情,而是一種親情而已。大概的原因也羅列了出來,就是說陳渠珍對西原的描繪簡單明了,只是說他大方美麗,身手矯健,卻沒有精細的描寫。相反的,他對其他姑娘的刻畫描寫確實栩栩如生,可見他對西原之情,遠是凌駕于愛情之上的。
無論如何,我是被陳渠珍和西原的愛情感動了,文章介紹雖未看完,便已經(jīng)潸然淚下了,這最后對于陳渠珍擱筆于西原之死,也是很能理解和體會的。后來又有人傳說二人合葬之時,墓里卻飛出來了一對蝴蝶,或許這也是人們對他們兩人愛情的最終詮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