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學院是西部大學一個中等規模的院系,原有院長一人,即周治周夫子,還有教授18人,學長75人,學生1500多人。現在就剩下云瑞、杜蘭德、李尋道三個教授,學長更只有藍洛兮等5人,學生則還有130多人,目前院務由李尋道代管。
4000年代的大學其實更像是研究機構。院長管理院務包括對外聯絡,教授即為導師,指點學生的研究方向并選擇承接研究項目,而學長相當于副教授或助理研究員,學生們則在學長帶領下選擇課題做研究。
當然,在西部大學,教授也會開講座講大課,但一般只會講自己的研究成果或學術界最新的某些成果,從而引導有興趣的學生展開學習研究;同樣,學生也是可以開講座的,只要提前申請并排進大課表即可,只要講的內容質量高,自然就會有人來聽。實際上,西大更多的講座都是學生與學長開的,因為教授的數量實在很少。
所以,西部大學同樣是洋溢著閑散從容,自由生趣的風情的。
人文學院位于西部大學的中部園區的東側,整體布局是背靠日月山面朝西海,最高的主建筑是學樓——基石樓,這是一座只有十二層但很寬大厚實的華夏古式大樓。學樓的前面有一個基石廣場,是人文學院的中心,人文學院的宿舍與生活用樓,則集中建在廣場南北兩個區域。
基石廣場不大,只有半個足球場大小,原本是一塊修剪得十分平整的綠地草坪,現在草坪仍算平整,但整體是枯黃色的,間雜了一叢叢一米多高的綠植野花。
基石廣場北側(即學樓右側)有一面長20米高8米的電子幕墻,電子幕早已停電不用,灰黑的墻面上,現在白花花的貼了幾處告示,告示前圍了很多同學。此時幾乎全部幸存的100多位人文學院的同學們都聚集在了基石廣場,不論是圍看告示的,還是坐在廣場兩側樹蔭下的長椅上的,還是廣場草坪上分群圍坐的,他們都在熱烈的討論著校長的九變告示。
顯然這個告示的效果很好,人們有了確定性,有了安全感,也有了短期的目標與方向,于是這一刻麻木不見了,懷疑不見了,恐懼不見了,眾人的臉上第一次出現了久違的“輕松”,一種確信自己活了下來的“喜悅”。
“校長真是神速啊,九變的告示全貼出來了。”
“是啊,這就是末日速度啊,這要是在以前,還得開好幾個會呢。”
云瑞與藍若兮一邊與相熟的同學打著招呼,一邊閑聊著走進基石樓。
“云瑞,我去與王思琪幾個學長商量一下東進小組招募的事情。”
“好,學院事情多,師長就剩這么幾個了,這次學長就你一人去吧,其它隊員從學生中招募就行了,莫英那邊也應該有一兩個人選。”
“行,中午叫你吃飯嗎?”
“中午我要去找一下程渡,去他們那邊吃了。”
“好,那就晚上見吧。”
云瑞回到辦公室,開始繼續整理周治的紙質文稿與筆記。這是周夫子逝世后,校長委托給云瑞的一項工作。隨著形勢逐漸穩定下來,云瑞也有了一些空余的時間,于是他想要盡快把這件事情做完。實際上,所有的研究工作都早已經停止,這段時間似乎他也沒有做過什么事情。
由于周治的電腦無法開機,而他的紙質文稿與筆記并不是很多,所以到昨天,云瑞已經整理完兩箱子各種大小紙張的零散資料,內容五花八門,但最多的還是關于“人類婚姻與自然繁衍”方面的一些讀書記錄與相關文章的手稿。這些資料云瑞都一一做了分類,并對重要內容做了標識與記錄。
云瑞把原始資料與他的整理記錄再次做了核對,沒有發現問題,就把這些資料打包,放在了一邊。現在,他的桌子上只剩下二三十個紅紅綠綠的筆記本,這些本子是周治的工作筆記,基本是一年一到兩本。上面詳細記錄了他的日常工作安排,記錄了他與人會談或參加各類學術活動時的重點內容,對于正在寫作或已經發表的文章、結集的書籍等等,周治也有記錄與說明。
云瑞一本本仔細翻看,給這些筆記本按時間排序。他想要找到最近兩年的筆記來研讀,先把周夫子正在寫作的或者已經寫完還沒有發表的文章梳理出來,然后他會向莫校長申請用電,查看周夫子的電腦,找到這些文章并結集。
突然,云瑞呆住了,因為他剛剛打開的筆記本扉頁上,寫著:“末日筆記——周治,4313年1月1日——?”,這是一本周夫子的手寫日記,是從4131年1月1日開始寫的周治的末日日記!
“寫日記”是3000年代中期開始流行的一種“復古”行為,到4000年代則發展成為一種普遍的生活日常。“日記“流行的根本原因,是3500年代基于腦機對接技術的人類改造計劃。人們由于擔心腦機對接之后可能會導致記憶丟失,所以很多人開始記錄每天發生的重要事情,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種風潮與習慣。當時的人們一般都用電腦寫日記,但也有少部分人擔心電腦網絡可能會泄密,所以采用手寫記錄的方式,但幾百年間并沒有發生任何一起日記泄密事件,故而到了4000年代,幾乎就已經沒有人再用紙張與筆來寫日記了。云瑞自己的日記就是用電腦記錄的,現在這些日記自然也就沉睡了。
這也太珍貴了!云瑞非常激動,也有些發懵,慢慢的翻看起來。
周治日記(節選一)
4131年1月1日
今天開始手寫日記,因為電腦記錄的日記可能將來保不住了。
12月29日收到學生陳皓淵的郵件,希望我能夠考慮離開地球,去他的冥王星基地。他說與2個月前的冥王星一樣,12月28日的海王星反物質攻擊也失敗了。他覺得“那塊石頭”很蹊蹺。
今天早上8點,皓淵竟然拔通視頻,他說:“祝老師及家人新年快樂!老師,希望您能來看看我,十年不見,學生真的很想念您!”,他彎腰鞠躬時,眼里含淚。
冥王星跟地球的通訊延時需要6個多小時,我們不可能真的通上話。這短短不到10秒鐘,皓淵采用這種方法,是為了讓我明白形勢已經十分危急了。
未日真的要來臨了嗎?!
倘若那塊石頭真的撞擊地球,地球必定近乎毀滅,地球上的生物自然無一幸免。但是地球一旦毀滅,即使星空基地沒有同時遭到破壞,失去了母星的支撐與補給,基地上的二十億人又能維持多久呢?
承擔人類延續責任的太空流浪,無論如何,也不應該有我這樣的老頭了的。
。。。。。。
4131年1月8日
這幾天的反復爭論沒有結果,安娜不愿離開我。我很心痛,也很欣慰。
我決定發動人文學院做“石刻院記”,因為再沒有比石頭與碳更保存久遠的東西了。
。。。。。。
4131年1月12日
人文學院的教授們對“石刻院記”并不感興趣,我只好放棄。
西部大學非常平靜,人們對那塊石頭并不害怕,很多人已經開始翹首以盼約瑟夫元帥宣布的“海王星攔截計劃”了,據說這是星艦聯盟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軍事行動,他們將抓捕每一塊被擊碎的隕石碎片,因為它們是宇宙給人類的“恩賜”,具有無與倫比的研究價值。
有多高的價值呢?會比“夸夫紫紋晶”高嗎?會比“米勒晶體”高嗎?幾百年了,那里至今都只有一個母艦編隊在值守開采。難道是神石嗎?
今天王德林申請休假“半年”,我批準了。
。。。。。。
4131年1月20日
西大學生會打算在2月15日“天王星計劃”直播那天,搞一場盛大的名為“宇宙的恩賜”的西大城慶祝大會,并且也要對外全網直播。信息學院的馬逸飛院長對此十分重視,決定啟動主樓廣場的全部智能光影系統予以支持,據說他還在親自聯絡海王星基地廣場那邊,想要搞一場交相輝映的星地全息光影秀。
西大學生會來邀請安娜參加演出,被她拒絕了。
今天陪老莫去西海釣魚,我問他怎么看。他笑著說:此生能看到一場有史以來最為絢爛壯觀的演出,也值了。
莫英與安娜也陪著我們在釣魚。莫英也不走。
~~~~~~~~~~~~~~~
云瑞啪得一下扣上日記本,把身體深深的靠在椅子上,仰起頭,閉上了眼睛,一滴淚水從眼窩滑落,順著臉頰輕輕滾進了他的嘴里。
過了一會兒,云瑞站起來,下了樓,來到了基石廣場南側的小樹林里。
林間雜草叢生,立著一座灰撲撲的老舊的大理石紀念碑,碑身7.53米、寬為2.1米,上面刻著“人文傳承是人類延續的唯一基石”幾個字,用得是傳統的魏碑體,基座上則刻有“云齊(3438年-3526年),西部大學人文學院首任院長”。
云瑞在石碑前坐下,點起一根煙,靜靜地發起呆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