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6章 第一次上朝

隔天,京城的民眾又被煤窯即將收歸國有的消息震驚了。

“震驚,十萬礦工無家可歸。”

“震驚,煤窯將被關,皇家只顧斂財,平民如何過冬?”

“震驚,鹽法將改,新皇是否好高騖遠?”

本來改革鹽政的問題就引起了討論,這輿論還沒平息呢,突然煤礦也被并入了皇店,又將皇店推向了高潮。

鹽政的問題跟普通民眾關系不大,這鹽引是勛貴和文臣的自留地,就算是底下的鹽商們也是跟著喝湯。

大家知道的時候都是當個樂子聽,要不然你跟人喝酒吹牛的時候也沒有辦法融入。

可這煤跟普通民眾的關系就太大了,普通民眾靠煤取暖,礦工以采煤為生,這引起的輿論就開始向不好的地方去了。

有說皇店就是一個斂財的地方,沒看到皇店的收入都是收歸皇帝的內庫嗎?

有說皇店是皇室是為了與民爭利,賺了錢之后要營造宮殿,容納宮女在其中給新皇歌舞。

朱厚照知道這些傳言的時候,氣的頭發都炸了。

說我斂財就算了,皇店的收入確實是收歸內庫,但這跟斂財沒啥關系。

可我看誰跳舞了?誰給我跳舞了?我登基這么多天以來,連摸個小宮女的手都是偷偷摸摸的,不敢讓人知道,怕有人說我變態。

誰知道我承擔了多么大的壓力,嚶嚶嚶。

朱厚照猜測這都是有人刻意的引導的,就是為了將皇店與民眾對立,從而利用輿論壓力迫使皇帝放棄皇店。

他讓牟斌帶著北鎮撫司調查,查坊間傳言,看看是不是有人造謠生事。

還讓牟斌帶人也去傳謠言,攪亂輿論。

朱厚照詳細地跟牟斌解釋,這輿論也是戰場,朝廷不去占領就有人去占領,誰占據了主動權,誰就能擺平很多事情。

這北鎮撫司也就是皇權特許,就知道蠻干,沒了皇權,啥也不是。

“腦子一點都不靈活,看來錦衣衛的教育也得提上日程了。”

“我為了大明真是心力憔悴,這單靠我自己不得累死啊?還是得尋找人才,王陽明現在在哪呢,得讓他幫幫我啊。”

總不能讓我這個皇帝親自跟他們斗法吧,那就沒什么緩和的余地了。

“來人,給我找找王守仁的信息。”

……

六月二日,天氣晴,微風。

萬事大吉。

朱厚照任憑小黃門給他穿了常服,外面套了哀服,畢竟還在弘治皇帝的喪期。

常服,又叫袞龍袍,為明黃色,前胸、后背、左肩與右肩處飾有團龍紋樣,前期以金織為主,后期多用彩織或彩繡。明英宗時在兩肩團龍之上又加飾日、月二章紋,日紋在左、月紋在右。

頭戴黑色翼善冠,上有用金絲掐造的二龍戲珠,龍身有珠寶點綴。

其實他是想穿朝服上朝的,這畢竟是他第一次上朝,想紀念一下。

但是劉瑾提示了一下他,說穿朝服是不是太隆重了,登基的時候已經穿過了,而且朝服的規矩太多,他就沒有穿朝服。

又不是我穿的,是“朱厚照”穿的,我還沒體驗過朝服呢,沒事以后有機會穿。

此時是凌晨五點左右,官員們開始依次進入皇宮,文官由左掖門進入,武官則由右掖門進入。入宮之后,大臣們先要在金水橋以南,依據品級排列好隊列。

“啪!”

一聲鞭響之后,大臣們依次過橋,抵達奉天門丹墀,在御道兩側相向站立等候,其中文官為左班、武官為右班。

御史們并不在隊列中,在一旁監督著文臣武將,但凡有失禮的地方就會記錄下來,上報處理。

在御史的旁邊是殿廷衛士,稱號是大漢將軍,渾身帶甲握刀站立,大漢將軍屬于天子衛率,隸屬于錦衣衛,取身材高大者為殿廷衛士,以資壯觀,大漢將軍有1500人,在宮中輪值。

朱厚照到達御門之后,鐘鼓司開始奏樂,錦衣衛力士撐五傘蓋、四團扇,從東西兩側登上丹墀,立于御座后左右。內使兩人,一人執傘蓋,立于座上,另一人執“武備”,雜二扇,立于座后正中。

朱厚照入座,看向了前方。

“啪!”

一聲鞭響,鴻臚寺“唱”入班,左右文武兩班這才齊頭并進步入御道,文官“北向西上”,武官“北向東上”,行一拜三叩之禮,是為“大班”。公侯、駙馬、伯自成一班,居武官班前而稍離。

依照之前弘治皇帝上朝時的奏事順序,朝臣依次上奏。

鴻臚寺官員率先出班,但他們一般沒有什么大事,鴻臚寺的職責是負責招待外國使臣和各地藩王進京,而今天不需要外國使臣,他們也就沒有來。

之后是兵部上奏宣府的事情,兵部請奏從當地招募士兵與京軍策應,共同防守韃靼的進攻,朝廷出糧草供應,韃靼退兵之后,將招募來的士兵編為近衛,每月照例開銀,老了就從近衛剔除。

朱厚照聽完兵部的建議,覺得可行,從當地招募不僅節省援軍時間,還能節省從京城發兵的糧草。

“命鎮巡官用心設法招募,務濟實用。”

此時諸位大臣都開始興奮了起來,終于到了戲肉了,不枉我們等了這么久。

戶部尚書韓文將題本交給通政司的人朗讀,題本中表示自己同意改革鹽法,但對于鹽引是否需要從戶部劃歸皇店管理存在疑問,需集合大臣進行細致的探究。

另外他還把自己對于鹽法的弊端和需要改革的部分又寫了一本題本,交給了通政司朗讀。

題本中的核心內容是“革弊”:一曰“革開中引鹽之弊”,二曰“革興販私鹽之弊”,三曰“革賤賣官鹽之弊”,四曰“革買補殘鹽之弊”,五曰“革夾帶余鹽之弊”,六曰“革越境賣鹽之弊”,七曰“革運司廢弛之弊”。每一“革”包括三方面內容,祖宗舊制、近年弊端及匡救之策。

題本中還寫到:“近者慶云侯周壽家人周洪,奏買兩淮殘鹽八十萬引。壽寧侯張鶴齡家人杜成、朱達等,奏買長蘆、兩淮殘鹽九十六萬引。名雖買補殘鹽,其實侵奪正課,以招物議沸騰,人心積怨。”

“唯圣上革鹽政之弊,臣下幸甚,但鹽政之與皇店,恐勛貴奏買鹽引者更甚,望陛下細細察之。”

朝臣們聽到這里都很驚訝,這老韓頭膽子可真大,直接將矛頭對準了皇親國戚,還是皇帝的親舅舅。

朱厚照聽明白了韓文的題本中意思,簡單來說就是鹽政確實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但是皇上你想把鹽政拿到皇店肯定是不行的,萬一你一心情好,隨便將鹽引賞賜給勛貴,那還不如不改呢。

朱厚照笑了,韓文確實膽大,但說的都是實話,看來韓文是真心實意的為大明考慮。

其實最開始朱厚照改革只是為了增加收入,減少勛貴們對于大明財產的侵吞。

然而這幾日的輿論來說,改革的阻力是很大的,主要現在他自己一個人要應對朝堂的所有大臣。

但是他頓悟了,不是所有的大臣都會反對,而且上學學過的內容也出現在了腦袋里。

要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敵人少少的,拉一幫打一幫。

偉人誠不欺我。

此時被點名的慶云侯周壽,壽寧侯張鶴齡也懵了,為什么要將矛頭對準他們?

張鶴齡忍不住出班,上奏道:“啟奏陛下,戶部尚書所說并不準確,之前購買的都是殘鹽,我們并沒有侵奪正課,這純屬于污蔑!”

“臣彈劾壽寧侯張鶴齡殿前失儀,請陛下治其罪。”

在一旁觀察朝臣的御史看著壽寧侯跳出來,馬上就彈劾他。

張鶴齡怒視著這個彈劾他的御史。

“壽寧侯殿前失儀,罰俸三月。”

朱厚照淡淡的說道。

“陛下……”

張鶴齡見朱厚照罰了他的俸祿,還想爭辯一下。

“壽寧侯退下!”

張鶴齡不甘心的退回到班中,怒視著彈劾他的御史。

“諸位臣工議一下戶部尚書韓文的題本吧,暢所欲言,朕想聽聽諸位的想法。”

前面的三位閣臣都沒動,六部尚書們也站在那里沒動腳步,仿佛在思考應該怎么說。

戶部侍郎田宏咳嗦了一聲,出班說道:“啟奏陛下,臣認為大司徒言之有理,鹽引不能收歸皇店,皇店沒有戶部管理,恐怕會導致貪污之事泛濫,受損的不僅是皇家,鹽場恐怕也將受到波及,屆時平民無法購買到平價鹽,民怨沸騰,大明國祚怕會動搖。”

朱厚照皺著眉頭看向他,說的好像只要鹽引收歸皇店,大明就要完了,咋的你是算命的啊,你說完就完?

你要是這么厲害,干脆你是給人看風水得了,當官多屈才啊。

朱厚照不置可否,繼續問道:“還有什么想法大家都出來說一說,朕從來都不是只聽信一面之詞的人,朕知道兼聽則明,偏聽則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印江| 安图县| 承德县| 乌鲁木齐市| 乡城县| 甘泉县| 南漳县| 屏东市| 武山县| 石阡县| 茶陵县| 遂昌县| 铜山县| 大安市| 始兴县| 英山县| 常熟市| 寻甸| 浙江省| 甘洛县| 土默特右旗| 定兴县| 平潭县| 曲靖市| 集安市| 璧山县| 乌兰察布市| 泾源县| 宁国市| 富阳市| 淄博市| 仁寿县| 长白| 高青县| 四会市| 平罗县| 大姚县| 榆林市| 石景山区| 浮山县| 绿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