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自江陵順江而下,到了岳州州治巴陵。登上岳陽樓,泛舟洞庭湖。只見那八百里的洞庭,含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便覺詩情洶涌。正待好好寫它幾首,不料發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好友吳指南突然暴病身亡。李白悲痛萬分,他伏在朋友的身邊,號陶大哭,“泣盡繼之以血”。由于他哭得過于傷痛,路人聽到都為之傷心落淚。旅途上遇到這樣的不幸,真是無可奈何,李白只好把吳指南暫時殯葬于洞庭湖邊,含悲忍淚繼續東游,決定在東南之游以后再來搬運朋友的尸骨。
李白繼續順江而下,便到了黃鶴樓、鸚鵡洲、赤壁等勝跡。他登上黃鶴樓,見大江東去,龜蛇對峙,氣象莽蒼。遙望漢陽城,煙樹如畫;俯視鸚鵡洲,碧草如茵。李白詩興大發,環顧四壁,準備找一處空壁題寫一詩,忽見崔顥的題詩《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睛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李白看了又看,讀了又讀,想了又想,一時竟寫不出更好的黃鶴樓詩來,于是甘拜下風,戲謔道:
一拳捶碎黃鶴樓,一腳踢翻鸚鵡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便干脆擱筆,現黃鶴樓上還有李白擱筆亭景點。
李白繼續順江東行,向潯陽、廬山而去。路經黃梅縣蔡山時,借宿江心寺,晚上天高云淡,繁星滿天,“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李白登上江心寺頂樓,仰望滿天星星,仿佛一伸手就可摘到,信手寫下《夜宿山寺》: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第二天過江來到潯陽,李白立即登上廬山,抬頭遙望香爐峰,一條瀑布飛流而下。李白用大開大合的手筆,夸張地描寫這一雄奇壯麗的景象,寫下了膾炙人口的千古名詩《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李白登上五老峰,五老峰是廬山東南部相連的五座山峰,形狀如五位老人并肩而立,是廬山勝景之一。李白用寫實之筆,描繪了五老峰的壯麗與奇特,寫出了別具一格的《登廬山五老峰》:
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云松。
下山登舟,繼續順江東下,一天李白興致勃勃站在舟頭,見江南江北兩山撲面而來,兩山夾長江對峙,形如門戶,這就是天門山。兩山隔江相望,似有默然相守之意,舟行江上,水流山也好似隨之移動。李白脫口而出《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開元十三年(725)秋,李白終于到了向往已久的六朝古都——金陵。此地江山雄偉,虎踞龍盤,六朝宮闕歷歷在目。此地風和日麗,樹木滋茂,佳氣蔥郁,川原如繡。莽莽鐘山像一條蒼龍蟠臥在城東,巍巍石頭像一頭猛虎雄踞在城西,云蒸霞蔚的玄武湖掩映在城北,鶯歌燕舞的秦淮河縈回在城南。回首西望,茫茫九派從遙遠的云端向它瀉來;翹首東望,滾滾江水向著大海而去。他多想尋覓憑吊名勝古跡;他多想縱情放歌舞榭歌臺;他多想吳姬壓酒游艇畫舫;他多想采風問俗尋常陌巷。但他此行有更重要的事,就是干謁權貴,以求仕途。
李白在漫游途中就聽說,玄宗皇帝為了泰山封禪,特地下了一道詔令,命全國各州府縣薦舉孝弟文武到泰山下觀禮。因此,李白一到金陵就帶著他一路上繕寫整齊的“行卷”,去拜訪地方官吏和社會名流,暗自慶幸正趕上這大好機會。誰知一連奔走多日,卻是“十謁朱門九不開”,都因大典在即,大家忙得不亦樂乎,誰也顧不得接見他,更沒有人理睬他的“行卷”。
李白干謁無門,夜不能寐。一天夜晚,徘徊于金陵城西樓,月光如水,涼風習習,想到知音難覓,伯樂難遇,壯志難酬,萬千悲苦匯集胸間,悵然若失,不肯回去。想到南齊詩人謝朓的詩句,正道出眼前之景,李白對謝朓的崇敬和追慕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寫下《金陵城西樓月下吟》:
金陵夜寂涼風發,獨上高樓望吳越。
白云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歸,古來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凈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
干謁無門,仕途無望。李白想既來之,則安之,不如瀟灑走一回。從此金陵翰墨場中,有一個西蜀才子,才華出眾,文思敏捷。從此金陵游俠兒中,有一個巴山劍客,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從此金陵的歌臺舞榭中,有一個益州公子,風流倜儻,能歌善舞。從此金陵賭博場中,有一個隴西富貴公子,腰纏萬貫,一擲千金。從此金陵的落魄公子中,有一個峨眉義士,疏財仗義,有求必應,堪稱當代的魯仲連。從此秦淮河上,他的新詩成了最流行的歌曲,代替了南朝陳后主的亡國之音《玉樹后庭花》。
李白詩歌的主要藝術特點,便是自由奔放,不受詩歌格律形式的束縛。李白善于博采眾長,善于從民歌中學習。李白偏愛以樂府體為主的古詩,在金陵,吳越民歌的風韻給了他創作的營養,六朝樂府給了他創作的靈感,如《楊絆兒》,又叫《陽叛兒》:
君歌《陽叛兒》,妾勸新豐酒。
何許最關人?烏啼白門柳。
烏啼隱楊花,君醉留妾家。
博山爐中沉香火,雙煙一氣凌紫霞。
《白纻辭三首》
其一
揚清歌,發皓齒,北方佳人東鄰子。
且吟白纻停綠水,長袖拂面為君起。
寒云夜卷霜海空,胡風吹天飄塞鴻。
玉顏滿堂樂未終,館娃日落歌吹濛。
其二
月寒江清夜沉沉,美人一笑千黃金。
垂羅舞縠揚哀音,郢中白雪且莫吟,子夜吳歌動君心。
動君心,冀君賞。
愿作天池雙鴛鴦,一朝飛去青云上。
其三
吳刀剪彩縫舞衣,明妝麗服奪春暉。
揚眉轉袖若雪飛,傾城獨立世所稀。
激楚結風醉忘歸,高堂月落燭已微,玉釵掛纓君莫違。
李白的樂府歌行,完全打破了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包括用對話、獨白形式敘事,語言樸素自然,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等。如《長干行二首》是李白的組詩作品,這兩首愛情敘事詩以商婦獨白自述的手法,反映古代商人妻子的生活與情感。第一首詩描繪了商婦各個生活階段的各個生活側面,展現了一幅幅鮮明生動的畫面,塑造出了一個對理想生活執著追求和熱切向往的商賈思婦的藝術形象;第二首詩從商婦望夫不歸說起,一層一層,直到自憐自恨而止,抒寫了她對遠出經商的丈夫的摯愛和思念,凄切幽怨,纏綿感人。全詩熔敘事、狀景、抒情于一爐,形象鮮明飽滿,風格深沉柔婉。
《長干行二首》:
其一
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
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塵與灰。
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
十六君遠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
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
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
八月胡蝶來,雙飛西園草。
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
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
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其二
憶妾深閨里,煙塵不曾識。
嫁與長干人,沙頭候風色。
五月南風興,思君下巴陵。
八月西風起,想君發揚子。
去來悲如何,見少離別多。
湘潭幾日到,妾夢越風波。
昨夜狂風度,吹折江頭樹。
淼淼暗無邊,行人在何處。
好乘浮云驄,佳期蘭渚東。
鴛鴦綠蒲上,翡翠錦屏中。
自憐十五余,顏色桃花紅。
那作商人婦,愁水復愁風。
開元十四年(726)春天,李白在離開金陵前往揚州之時,送行的朋友坐滿了江頭的酒肆。吳姬捧著美酒殷殷相勸,金陵子弟依依相送,舉杯頻頻相囑,惜別之情如東流的江水,流過了人們的心頭,使人難以忘卻。為了酬謝大家的盛情,李白揮筆寫下《金陵酒肆留別》,生動地寫下了送別的場面: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告別金陵,李白前往揚州。揚州的名勝古跡雖不如金陵,但它是淮南道大都督府所在地,又是四通八達的交通樞紐,工商之盛遠遠超過金陵,更是說不盡的繁華,道不盡的富庶,是當時的一個國際都市。李白在揚州也曾從事干謁,希望遇到能識拔他這匹千里馬的伯樂,結果依然是“十謁朱門九不開”。于是李白不是登高攬勝,就是臨水逐春;不是擊劍任俠,就是飲酒賦詩;不是扶貧救困,就是一擲千金。
在揚州盤桓了一些時日,秋天的夜晚,月明星稀,李白抬頭望見天上一輪皓月當空,思鄉之情油然而生,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詩《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思鄉之情不能遏止,不久又寫了一首《靜夜思》的續篇《秋夕旅懷》:
涼風度秋海,吹我鄉思飛。
連山去無際,流水何時歸。
目極浮云色,心斷明月暉。
芳草歇柔艷,白露催寒衣。
夢長銀漢落,覺罷天星稀。
含悲想舊國,泣下誰能揮。
第二年盛夏時節,李白與朋友們告別準備他游,在送別的宴會上,廣陵子弟勸酒相送,充滿了蓬勃的朝氣。他深情地寫下《廣陵贈別》:
系馬垂楊下,銜杯大道邊。
天邊看綠水,海上見青山。
這年秋天,李白到了淮南,不想卻病倒了。臥病他鄉,思緒萬千,既感嘆自己建功立業的希望渺茫,又深深地思念家鄉,思念恩師。于是寫下《淮南臥病書懷寄蜀中趙徵君蕤》:
吳會一浮云,飄如遠行客。
功業莫從就,歲光屢奔迫。
良圖俄棄捐,衰疾乃綿劇。
古琴藏虛匣,長劍掛空壁。
楚冠懷鐘儀,越吟比莊舄。
國門遙天外,鄉路遠山隔。
朝憶相如臺,夜夢子云宅。
旅情初結緝,秋氣方寂歷。
風入松下清,露出草間白。
故人不可見,幽夢誰與適。
寄書西飛鴻,贈爾慰離析。
李白在淮南病好之后,繼續前行,不久到了姑蘇。這里是當年吳王夫差與美女西施日夜酣歌醉舞的地方,他懷古有感,寫了一首《烏棲曲》,通過歌詠宮中艷情來諷刺宮廷的淫靡生活,表達了對統治者縱情聲色的批判之意。《烏棲曲》:
姑蘇臺上烏棲時,吳王宮里醉西施。
吳歌楚舞歡未畢,青山欲銜半邊日。
銀箭金壺漏水多,起看秋月墜江波。
東方漸高奈樂何!
這首詩后來得到了賀知章的贊賞,稱其“可以泣鬼神矣”。姑蘇的歷史遺跡固然引起了李白的懷古之情,美麗單純的吳姬、越女更讓李白贊美不己。在昔日西施浣紗的蔦蘿山下,李白以自己的生花妙筆為在浣紗石上的越女留下了一幅幅優美的速寫,《浣紗石上女》:
玉面耶溪女,青娥紅粉妝。
一雙金齒屐,兩足白如霜。
李白漫游東南,雖然干謁未遂,仕途無果。但他意氣風發,一路游覽一路作詩。東南漫游,吳越民歌的風韻給了他創作營養,使他的詩作有了清水出芙蓉般清新率真。李白完成了此次漫游,經孟少府介紹前去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