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語·樊錦詩
可愛的小狗樂樂生在莫高窟,長在莫高窟。它五歲那年,曾被送回敦煌城里,但樂樂心里始終忘不了莫高窟。一天,它獨自離開敦煌城,用了一天一夜的時間,徒步約25公里,從城里走回了莫高窟。那時的樂樂,身上沾滿了污泥和塵土,腳掌被磨得血肉模糊。莫高窟人見此情景,都為樂樂的行為而感動流淚。
從此以后,樂樂就一直堅守在莫高窟。
樂樂特別有靈氣,非常勤快。莫高窟人和游客們都非常喜歡它。一次,有客人要來看我和老彭,樂樂就帶著客人到我們的宿舍來。我與老彭同客人們聊天,它就安靜地趴在門口等著客人。有的游客要求去莫高窟崖頂種草方格固沙,只要講解員跟它說“樂樂,你帶游客去崖頂上種草方格”,它就會引領游客爬上山崖,領他們到崖頂種草方格的地方。它自己就在一旁耐心等候,然后再把游客領回來。
漸漸地,樂樂在游客中出名了。很多游客來莫高窟除了看洞窟,還要特意找樂樂拍照合影。游客們還給樂樂送衣服、送食品,即便離開莫高窟后還經常掛念它,給它寄禮物,打電話問候它。他們還給樂樂封了一個“莫高窟霸樂樂大王”的名號。
研究藝術學和敦煌學的北京大學顧春芳教授數次到敦煌考察,早已認識樂樂,樂樂也熟悉顧老師。2021年10月,顧老師又到敦煌,再次與樂樂相遇,好像老朋友重逢,尤為高興。想不到顧老師回到北京后,以豐富的想象力、超常的智慧、廣博的學術和見識,創作了一部主人公以莫高窟樂樂為原型的少兒文學作品《敦煌靈犬》。
我是長期在莫高窟的“八〇后”老讀者。我看《敦煌靈犬》,起初抱著好奇心,想了解書中的樂樂究竟怎么守護敦煌莫高窟。誰知拿起了書,越看越有趣,竟放不下了。這部《敦煌靈犬》,構思立意巧妙,內容充實有趣,情節引人入勝,情感真摯動人,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我一連看了幾遍,有的地方讀來催人淚下,有的地方令人捧腹大笑,有的地方讓人不得不拍案叫絕。
大家都知道樂樂的經歷,書中,它以守護犬樂樂的形象出現,令人耳目一新。書中的樂樂,不是一般的犬族,它的眼睛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世界,耳朵能聽到別人聽不到的聲音,還能聽懂貓語、鳥語等。它經歷了幼年、少年、成年,最終成為勇敢的、英雄的守護犬樂樂。這本書寫出了樂樂的“靈性”。正是這種超常的“靈性”讓它可以擔當守護莫高窟的使命。雖然,書中的樂樂是在真實原型的基礎上虛構的,但是讓人感到書里所講的故事是真實的,樂樂經歷的那些不可思議的奇遇是真實發生過的,只是我們人類不知道而已—靈犬世界的守護史理所當然應該這樣神奇,沒有什么不妥。
提到莫高窟,青少年朋友一定有許多問題要問,如:莫高窟在什么地方?為什么在敦煌?它與絲綢之路有什么關系?莫高窟有多長歷史?石窟有多大?它有什么好看的內容?藏經洞是怎么被發現的?里面藏了什么寶物?……這是《敦煌靈犬》必然要涉及的內容,而且還要實事求是地準確書寫。這本書中涉及敦煌學的許多基本知識,該寫的都寫了,該回答的都回答了,可以說寫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回答這么多問題,書里不是干巴巴地介紹,也不是說教,而是結合主人公樂樂的經歷,采用多種方式,使用通俗、精巧、生動的語言,像講故事一樣娓娓道來。如樂樂的眼睛居然看到洞窟中的壁畫動起來了,眼前顯現出壁畫中斑斕瑰麗的世界;它的耳朵可以聽到壁畫里傳出的美妙琴音以及雨點般的鼓樂節奏;它在畫冊中看到了像蜂房那么密集的莫高窟洞窟的全景;它做夢夢見了發現藏經洞的王道士,以及偷盜藏經洞寶藏的英國人斯坦因、法國人伯希和,還有敦煌縣令汪宗翰等人物,聽到了這些歷史人物的爭論。歷史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樣的?藏經洞被偷盜還有多少我們不知道的謎團?……
莫高窟守護犬的天職是保護莫高窟,不能讓洞窟遭到任何破壞。為此,樂樂的父親朝歌和母親妙羽與企圖毀滅莫高窟壁畫的,以禍斗、沙艴為代表的黑暗世界進行了長期斗爭,樂樂也經歷了跌宕起伏的冒險和奇遇。它從不愿意回莫高窟到重返莫高窟,從不知為何守護莫高窟到明白守護莫高窟的意義;從幼稚到成熟,從懦弱到勇敢。它經受住了厄運的考驗,關鍵時刻能分辨正邪善惡,最終成長為真正的莫高窟守護犬。特別令人感動的是,樂樂的成長過程是人性化的,我從中讀出了青少年成長中必然會經歷的恐懼、迷茫和叛逆。正因如此,樂樂的故事雖然是虛構的,卻如此渾然天成、真實感人。
顧春芳老師創作了不同于其他幻想小說的、別具一格的《敦煌靈犬》,這是一部面向少年兒童的優秀作品。它的意義在于以兒童文學的形式,深入淺出地講述文化守護對一個民族的重要價值。
親愛的小讀者,未來你們都將是國家的主人,無論是現在學習,還是將來參加工作,都要了解并珍惜我們自己的文化。文化是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靈魂,承載并延續著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我相信讀了《敦煌靈犬》這本書的少年朋友們,你們一定會喜歡莫高窟守護犬樂樂,我也希望你們永遠關心、熱愛、守護敦煌莫高窟,永遠關心、熱愛、守護祖國的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