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自己擅長的領域,鎖定學習的內容
我第一家就職的公司是創業型公司。創業型公司相比那些頭部的“大廠”,它的優缺點都很明顯。
創業型公司最大的一個弊端就是相對不完善的培訓體系。我見過的大部分創業型公司都很難有時間和資源去為每一個員工配備完善的培訓體系。就拿我當時的工作為例,我最開始是一名產品經理(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互聯網的產品經理做什么工作,簡單打個比方,產品經理就像一棟大樓的圖紙設計師,來設計你用的很多手機App或者電腦軟件的樣式,再交給程序員進行代碼層面的產品實現),很多專業技能和軟件的使用都是不會的,而且因為之前沒有相關的實習經歷,剛入行的我面對工作真的是一頭霧水,完全找不到方向。
所以,剛入職的前一個月我陷入了嚴重的焦慮。那段時間因為工作上很多事情都不會做,焦慮到需要靠一直吃零食來緩解壓力,還讓我在短短一個月內胖了十斤。
如果是你,你會如何快速地度過職場初期的入門階段呢?
事實上,新人時期的我們能做的有很多,比如請教同事、看書學習、上網課學習,等等。這些方式我當時都有嘗試過。一開始我選擇的是請教同事,但因為我的同事大多都是程序員,很難找到可以直接在產品設計層面幫助我的人;后來我嘗試去看書,并且購買了市面上評分比較高的產品經理入門的圖書,但最后的效果還是很差。因為書里寫的內容缺乏有效的案例指導,很難真正運用到實際的工作中,使得單純靠讀書提升自己的性價比變得很低。
嘗試到最后,我報了專門針對互聯網產品經理入門的網課,效果非常好。在選擇網課之前,我也花了一些時間研究了市面上各個網課的評價,選擇了最好的那一個。為什么網課的效果最好?一個是因為網課里有充足的案例教學,另一個則是網課配套的助教可以進行有效的問題解答和溝通交流。
在報完網課之后,我再度體驗了兩個月的“高三生活”。每天晚上十點多到家,接著看課程、寫作業。通過下班后的時間自學去提升自己,讓自己能夠快速地入門。
這兩個月的感覺是非常棒的,那是一種學以致用的感覺。前一天晚上學習得到的產品設計的思路、用戶調研的方法,在第二天的工作中就可以用到。通過不斷的學習、實踐、試錯,真正地把學到的每一個知識點在實際工作中運用,不斷加深自己對于這個崗位和行業的理解。
通過我那段時間的經歷,我也同樣看到了創業型公司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給新人更多試錯的機會。相比于我后來去的互聯網“大廠”,創業型公司有著更加扁平化的組織架構,可以給年輕人更多嘗試的機會,也讓我能夠更好地實踐所學的知識。
很快,我通過自學和努力,成功地在一年多的時間內,成了公司一個產品小組的負責人,帶著幾個小伙伴一起做用戶調研、打磨產品、迭代升級工作。我算真正地進入了互聯網行業。
在成為產品小組負責人的過程中,我也開始帶新人,其中不少都是剛畢業的應屆生,他們面臨的處境跟剛畢業時候的我很像,但不同的人身上體現出來的自學力的差距也是大得驚人。有的人自學能力很強,聽了我的建議報了相關的課程,每天利用自己業余的時間學習,白天的工作完成質量特別好。幾年過后,這些人的職場發展都很快,都在相當短的時間里成了公司的中堅力量。但也有自學能力很差的人,他們不僅自學意向低,就連工作時間也不愿意去學習。其中有個人就因為工作上手太慢,自學意愿太低,最終很遺憾地沒能通過試用期。
這一段在創業型公司的經歷也幫助了我在兩年后成功地跳槽到了互聯網“大廠”,完成了我最初的“大廠”夢。
在創業型公司這兩年的經歷讓我充分認識了自學的重要性。所以后來很多人向我咨詢職場問題和職場困惑的時候,我都會建議他們通過自學解決這些問題。實際上,很多人面臨的職場問題,像無法進入想去的公司、晉升慢、不受領導的重視等,究其根本的原因還是在于個人能力的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