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我本無家更安往

下面這首詩顯示了蘇東坡從“人生到處知何似”那種青春期的茫然,轉向“我本無家更安往”那種聚焦于安家的愿望,也顯示了一般中國士大夫所向往的生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絕·其一

未成小隱聊中隱,可得長閑勝暫閑。

我本無家更安往,故鄉無此好湖山。

這首詩是1072年蘇東坡剛到杭州做通判時寫的。“未成小隱聊中隱,可得長閑勝暫閑。”一直做不到小隱隱于野,也做不到大隱隱于市,沒想到到了杭州,可以實現中隱,也算是得到了長久的清閑。“我本無家更安往,故鄉無此好湖山。”我本來就已經沒有家鄉了,能夠到哪里去呢?再說,我的故鄉眉州也沒有這樣美好的湖光山色。

這首詩的第一句有一個關鍵詞——隱,隱居的隱,隱逸的隱。中國的士大夫自古以來就有“隱”的情結,這個“隱”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第一層意思,指的是“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出自《易經》里“蠱”卦,一般解釋為賢人君子高尚其志節,不肯出仕。更準確的意思是,不去為皇帝官府服務,而專心侍奉自己的父母。我們今天也有人辭掉了工作,回家照顧父母,這個也叫隱。第二層意思,是孔子說的“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天下政治清明,就出來做官,如果政治黑暗,就不做官。第三層意思,完全否定政治,甚至否定世俗生活,返回到“老死不相往來”的自然生活里。

“隱”這個概念涉及的是人如何對待工作,更確切地說,是人如何對待社會化的活動,也就是如何對待名利。

小隱隱于野,是完全脫離了社會,到自然中去隱居。一般人做不到。大隱隱于市,是身在紅塵之中,卻能隱藏機鋒,清凈無為,大智若愚;又或者像禪宗說的那樣,在坐立臥行的日常行為里,不著相,不起分別心。這種境界也很難做到。所以,蘇東坡說不如“中隱”。這種說法不是蘇東坡首創,而是來自白居易。白居易有一首詩叫《中隱》,里面就說大隱要隱在朝廷,太喧囂了;小隱要躲在深山,太冷清了;不如中隱,去做一個不大不小的地方官。沒有多少責任,既不會太忙碌,又不會太空閑;雖然不會大富大貴,卻也不會忍受饑寒。

這首詩的第二句,有一個關鍵詞——家。看似表達上有一點矛盾,一方面說自己沒有家,另一方面又說自己的故鄉沒有這樣美麗的湖山。其實并不矛盾,就像我們今天考上了大學離開家鄉,不打算回去,畢業之后面臨著各種選擇,不知道最終在哪兒安定下來,一方面有故鄉,另一方面確實不知道家在哪里。

蘇東坡離開眉州之后,他的父親想定居在河南,但其父親顯然沒有實現這個愿望,他去世之后靈柩被運回到眉州老家。蘇東坡先是到了鳳翔,但顯然沒有定居鳳翔的打算,他曾以一首詩來表達自己對鳳翔與眉州的感受,覺得鳳翔遠不如自己的家鄉眉州美麗。

鳳翔八觀東湖(節選)

吾家蜀江上,江水清如藍。

爾來走塵土,意思殊不堪。

況當岐山下,風物尤可慚。

有山禿如赭,有水濁如泔。

然而,一到杭州,他卻說:“我本無家更安往,故鄉無此好湖山。”蘇東坡甚至認為,“前生我已到杭州,到處長如到舊游”,由此可見他對于杭州的喜愛。1074年,蘇東坡調任密州知州,第二年的正月十五,他填了一首《蝶戀花·密州上元》,懷念起杭州的繁華。燈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帳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風味應無價。

寂寞山城人老也,擊鼓吹簫,卻入農桑社。火冷燈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很多年后,元祐年間,他又到杭州做知州,寫過這樣一首詩:

送襄陽従事李友諒歸錢塘

居杭積五歲,自意本杭人。

故山歸無家,欲卜西湖鄰。

在杭州住了五年多了,自己覺得已經是杭州人了,在故鄉眉州其實已經沒有家了,想在杭州住下來,和西湖做鄰居。

顯然,蘇東坡很想定居在杭州,但不知道什么原因,這個愿望沒有實現,也許只是因為買不起杭州的房子。“我本無家更安往?”故鄉眉州已經不打算回去,那到底要在哪里安家呢?想要安定下來,這個念想跟隨了蘇東坡一輩子。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泰市| 城固县| 泗阳县| 平遥县| 托克逊县| 枣庄市| 泽库县| 娱乐| 方山县| 永定县| 始兴县| 伊宁市| 沙雅县| 习水县| 白河县| 那曲县| 萨嘎县| 淳化县| 静乐县| 乌海市| 崇信县| 寻甸| 遵义市| 青冈县| 平利县| 九江市| 砀山县| 泾川县| 逊克县| 泽普县| 辽源市| 偏关县| 始兴县| 定远县| 犍为县| 太仆寺旗| 小金县| 河津市| 武穴市| 吴堡县| 宣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