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求和
- 踏雪思長憶,折梅嶼霜塵
- 你聽有風起
- 4208字
- 2023-01-08 13:15:28
建初五年六月,離淵國都城皇宮。
“陛下!我軍在經歷上次兵敗之后,軍隊大規模銳減,恐怕無力再支撐我們發兵了。更嚴重的是,若是此時廣陵,東離,大嶼三國當中有任意一國進犯,我們都難以抵擋,我軍兵力已經無法支撐我們進行大規模戰爭了!”
“劉大人所言確實如此,這也正是朕所擔心的問題,若是此時他們進犯我國邊境,只怕我軍無力抵擋。”
皇帝坐在龍椅上,憂心忡忡。
“諸位愛卿有何良策?事到如今,此時此刻,已經關乎我離淵國生死存亡,諸位愛卿有何高見?”
“陛下!依臣之見,此時此刻,唯有求和這一條路!”
“求和這件事情朕也確實想過。只是朕想諸位愛卿都很清楚,我離淵國南側有廣陵,大嶼兩個大國,東側有東離國。廣陵和東離早已對我們虎視眈眈,這么好的機會他們怎么會議和,至于剩下的大嶼國,我們兩國之間戰爭已經打了十多年了,歷經三代皇帝,兩國積怨許久,這個時候,大嶼國怎么可能議和?朕只怕他們三國聯手同時進犯我國,到時候我離淵國,恐怕要亡國啊!”
“陛下!臣以為您的擔心是多余的。廣陵國皇帝昏庸無能,荒淫無度,只顧貪圖享樂。廣陵雖為大國,但是其朝堂混亂,奸臣當道,國家大權都掌握在宦官手里。只要我們給點好處,賄賂一下即可。至于東離國,雖然其的確對我們虎視眈眈了許久,但是他們若此時發兵攻打我們,他們不得不忌憚大嶼國的壓力,斷然也不會輕易發兵,所以只需要讓大嶼國此時此刻不發兵即可。”
“那,劉大人的意思是……”
聽完劉大人所言,皇帝頓覺醍醐灌頂,但是依舊心存疑慮。
“微臣的意思是,只須向大嶼國求和即可,另外給廣陵國好處,至于東離國,我們目前不會擔心,他們會忌憚于來自大嶼國的壓力斷然不會輕易出兵。”
“劉大人所言極是,諸位愛卿可有不同意見?”
群臣議論紛紛。
“陛下!臣覺得劉大人所說的確很有道理,臣附議,臣也認為,此時此刻,只須向大嶼國求和即可。”
李大人第一個站出來支持。
“其他人呢?可有不同意見?”
“陛下!臣附議!”
高大人也站出來支持。
“陛下!臣,也附議!”
越來越多的大臣站出來支持劉大人。大殿之上,群臣附議,無人反對。
“好!既如此,朕即可休書一封,派人送至大嶼國,就兩國議和之事進行談判!”
“陛下圣明!”
“退朝!”
“恭送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大殿內,群臣下跪。
建初五年六月,兵敗后的離淵國損失慘重,國家兵力大量銳減,再無力支撐其發動戰爭,也無力支撐其與其他國抗衡。面對著南側廣陵國和大嶼國,東側東離國的邊境壓力,離淵國皇帝決定向大嶼國求和。
退朝后,離淵國皇帝在偏殿單獨會見劉大人。
“劉大人來了,朕有一事想請教劉大人!”
“陛下請講!老臣必當竭盡全力!”
“也不是什么大事,朕只是想問問劉大人,我們應當如何賄賂廣陵國最為合適,才能讓其不出兵?”
“這個簡單。天下人都知曉,廣陵國皇帝是出了名的好色之徒,而且掌控廣陵國大權的宦官極其的貪財。我國雖然兵力銳減不少,但是美人和珠寶錢財并不缺少!”
“那是自然!既然廣陵國皇帝喜歡美人,朕這皇宮之中多的是,那我們就給他送。宦官喜歡珠寶錢財,那就送!”
皇帝聽完頓時覺得輕松不少。
“劉大人!那這件事就交給你去辦了,記得,多選幾個美人,至于珠寶錢財,那更是不能少!”
“是!陛下!臣,這就去辦!”
“對了,選好了之后,麻煩劉大人親自跑一趟廣陵國,以表明我們和談的誠意!”
“是!陛下!臣,這就去辦!”
劉大人在宮中選了十名上好的美人以及數不勝數的珠寶錢財裝了滿滿十個大箱子,率領著一百人前往廣陵國。
廣陵國都城,皇宮。
廣陵國皇帝正在自己的皇宮里享樂,美人坐在他的腿上給他喂葡萄,他時不時親吻一下自己美人的臉頰,甚是享受。
一旁的宦官看著皇帝如此享樂,沒有制止,只是露出一個奸笑,因為他正掌握著國家大權,眼前的這個皇帝對他而言,不過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傀儡而已。
廣陵國雖然奸臣當道,但是也有幾個才能出眾的忠臣良將,看準了這次機會上奏皇帝發兵攻打離淵國,但是卻被奸臣阻擾,最終被昏庸的皇帝拒絕。
“陛下!離淵國使臣劉大人在殿外求見!”
一個人小太監進來,卑躬屈膝的說,正在享樂的皇帝一臉不耐煩。
“宣!”
“是!”
劉大人獨自進了大殿。進了大殿,看見皇帝正坐著和美人親熱。
“劉大人!不知你這次前來所為何事?”
“回陛下!我陛下忌憚于陛下威嚴,特意派微臣來向陛下議和,請求陛下不要發兵北上,攻打離淵國!”
聽到這話的皇帝臉上露出得意的笑容,尤其聽到忌憚于他的威嚴這句話,讓他無比的得意。
“陛下!為了表示誠意,微臣特意給陛下帶了禮物!”
“什么禮物?快讓朕見識見識!”
“陛下放心,包您滿意,保證讓您喜歡!”
“進來吧!”
劉大人一起令下,雙手一拍,從殿外慢慢地走進來他從宮中帶來的十個美人,整整齊齊地站成一排站在皇帝面前。
方才還在享樂的皇帝只是粗略地瞟了一眼,就被眼前的這一排美人給吸引,一把推開自己懷里的美人,起身站起,眼前的一排美人讓他眼睛都圓了,目不轉睛地看著眼前的美人,都走不動道了,走到一個美人面前時還差點摔了一跤。
“陛下!小心!”
一個美人趕緊將他扶起,他看著自己眼前的一張漂亮臉蛋,魂都飛了。
“多謝美人!”
臉上露出猥瑣,言語里更是透露出一絲猥瑣。
皇帝轉了幾圈,眼神從未離開過這幾個美人。劉大人在一旁看到皇帝這表現,很是得意,他知道事情已經十拿九穩了。
“好!好啊!真是美人啊!朕已經好久沒有見到這樣的美人啊!真是國色天香!”
皇帝很高興。
“陛下喜歡就好!”
“喜歡!朕可太喜歡了!劉大人既然送了朕如此大禮,那劉大人所言之事,一切好說!一切好說!”
“那微臣就多謝陛下了!”
劉大人走后,昏庸的皇帝便開始和送來的美人享樂。
劉大人單獨會見了掌控大權的宦官,用珠寶錢財賄賂了宦官,宦官很高興,答應絕對不會出兵。
東離國都城,皇宮。
“陛下!離淵國在經歷與大嶼國的大戰后大敗,兵馬損傷無數,若是我們此刻出兵攻打離淵國,離淵國必定無力抵擋,這可是我們拿下離淵國的好機會啊!”
“愛卿所言極是,朕其實也正有此意!”
“那陛下還在猶豫什么,此刻發兵再合適不過。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啊!陛下!”
“陛下!”
此時,另一位大臣站出來。
“楊大人方才所言卻有幾分道理,但是我們必須明白,我們最大的敵人,絕不是西側的離淵國,而是南側的大嶼國,那必是我們最大的敵人。倘若我們此時發兵離淵國,大嶼國若是此刻發兵攻打我們,只怕我們難以招架啊!”
“陸大人所言也并非毫無道理,不知諸位愛卿有何高見?到底我們,該不該出兵!”
“陛下!臣支持楊大人的意見,這次的機會千載難逢,此刻出兵必能拿下離淵國,若是錯過了,只怕再無這樣的機會了!”
有一人站出來支持楊大人所言表示應當發兵。
“陛下!臣支持陸大人所言,此時此刻出兵,恐怕我們也沒有十成把握能夠攻下離淵國,而且正如陸大人所言,若是此時大嶼國趁著我軍與離淵國交戰之時出兵,到時候只怕我們難以招架!”
也有一人出來支持陸大人所言表示此時不出兵更好。
大殿內,群臣各抒己見,爭辯不休。
“夠了!”
皇帝呵斥一聲,大殿內頓時安靜下來。
“這件事,容朕再好好想想,退朝!”
“恭送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大殿內,群臣下跪。
東離國皇帝經過慎重考慮,最終決定不發兵。
大嶼國,大京城皇宮。
“離淵國國君前不久送來書信,表示愿意與我國議和,兩國之間在不開戰,再無戰事。對于此事,諸位愛卿都有何高見啊,不妨說來聽聽!”
“陛下!老臣以為,既然離淵國主動提出要議和,我們沒有理由不議和,所以我們應當議和!”
群臣中,徐大人第一個站了出來。
“陛下!臣有不同意見,大嶼,離淵兩國積怨多年,兩國戰事持續了十幾年,歷經三代皇帝,此時此刻議和想必是離淵國已然國力空虛,已經無法再支撐發動戰爭。既如此,我們何不趁此機會,出兵討伐,率大軍一舉消滅離淵國!”
群臣中,于大人也站了出來,提倡出兵討伐。
“陛下!臣不同意于大人方才所言,此刻出兵,勞民傷財暫且不談,而且多年的戰爭,也讓我軍實力損失慘重,銳減不少,此刻出兵實在是不妥。更何況我們的敵人并非只有離淵國一個,西側有廣陵,東北有東離,這些這都對我們虎視眈眈啊,此刻率大軍攻打離淵,若是廣陵和東離兩國趁此機會攻打我們,我們又當如何應對?再者,用和平的方式解決戰爭對一個國家,對天下蒼生,對黎民百姓而言,都將會是最好的結果。所以,臣支持議和!”
“朕覺得徐大人分析得更為全面。正如徐大人所言,我們的敵人并非只有離淵國一個,西側的廣陵國,東北的東離國,都早已對我們虎視眈眈,我們絕不能給他們任何可乘之機。而且徐大人說得對,用和平的方式結束戰爭才是上上策!一味地用戰爭解決問題絕非大國所為。”
“陛下!……”
不服氣的于大人還想說什么,但是被陛下直接拒絕。
“朕已經決定了,朕即刻休書一封寄給離淵國國君,表示愿意就和談一事進行商榷。我們兩國打了十幾年,也該結束了。”
“陛下圣明!”
“退朝!”
“恭送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大殿內,群臣下跪。
離淵國都城皇宮。
“劉大人!朕的書信寄出去這么久了,怎么大嶼國還沒有消息,他們是不是不想和我們和談啊?”
“陛下!微臣不知!陛下再等等吧,畢竟這里距離大京城路途遙遠,想必回信已經在路上了!”
話音剛落,一個士兵急匆匆地跑進宮來,手里拿著一封書信高喊著。
“大嶼國皇帝寄來的書信!大嶼國皇帝寄來的書信!”
他甚至在大殿內摔了一跤,他急忙站起,蹲在地上向皇帝呈上手里的書信。皇帝身旁的貼身太監見狀,趕緊下去接過士兵手里的書信。
“你先退下吧!”
拿到書信的皇帝示意士兵下去,士兵站起身來,轉身離開了大殿內。
“好!太好了!”
看完書信的皇帝很高興,按耐不住自己激動的心情,激動地站起將書信直接拍在書案上。
“果然不出劉愛卿所言,大嶼國皇帝已經同意和我們議和了!”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但是,雖說是議和,但是派誰去談!怎么談?這也是一個問題!”
“陛下!以臣之見,自古以來,歷朝歷代,兩國之間最好的議和方式只有一個!”
“劉大人不妨明說,這個時候何須繞彎子?”
“和親!”
“和親?這……”
聽到這,皇帝猶豫不決,不停地來回踱步。
“陛下還在考慮什么?自古以來,歷朝歷代,和親便是兩國之間和談的最好方式。和親既能表明陛下和談的誠意,又能輕松解決和談的問題,這可是一舉兩得的方法!”
“這不行,這個問題朕得好好想想,朕的寶貝女兒,可不能說嫁就嫁,更何況,朕對大嶼國皇帝一無所知,朕豈能用拿自己寶貝女兒的幸福開玩笑!”
“陛下!這個事可猶豫不得啊!公主的幸福固然重要,但是國家安危更重要!”
“這不行!和親一事,朕必須好好想想,得再考慮考慮!”
他看著大殿內一個個都啞口無言的大臣,依舊猶豫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