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卦一)
大為亨通
乾下乾上 乾①:元亨②,利貞。
【注釋】
① 乾:卦名,乾下(?)乾上(?),象征天。② 元亨,利貞:舊注為四德,孔穎達《正義》:“《子夏傳》云:‘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貞,正也。'”對這四字的解釋,舊注歷來頗多異議。我們傾向于:元亨為大為亨通,利貞為貞卜結果有利。
【細讀】
《系辭傳》:“是故闔戶謂之坤,辟戶謂之乾,一闔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子曰:乾坤,其《易》之門戶邪?”《雜卦傳》:“《乾》剛《坤》柔。”《說卦傳》:“乾,健也。”
《乾》卦得名之因:
從符號看,六爻全部是陽爻,有陽剛勁健之勢。
從卦象看,乾下乾上,重剛之象,是純陽之卦。
從卦德看,乾為健,健而又健為健行不息,故“乾”為《乾》卦卦德。這是《乾》卦得名的主要原因。天道強健,君子當效仿自強不息。
《乾》卦:大為亨通,占卜結果有利。
“元亨,利貞”,“元”是始,從文字學角度確實有這個意思,如元旦為新年第一天,是春天。人在開始時應該怎么做?要修養、學習。“亨”,就是亨通,相當于夏天。“利”,秋天,莊稼收成了,有了物質基礎,易和諧。“貞”,冬天,收藏,正。古人確實是這么解釋的,但是這種解釋與《周易》本義不符。
從《周易》占斷辭的表述模式及意義說,“元亨利貞”不是一字一讀。《周易》中出現了多次“元亨利貞”,第二卦里就有“元亨利貞”,但《坤》卦的“利貞”是“利牝馬之貞”,說明“利貞”是一個組合,是不可以拆開解釋的。《周易》中相同的占斷辭意思是相近的,為何其他卦都標點為“元亨,利貞”,都作為占斷辭解釋,而此卦獨異?于理不通。
從《周易》的性質看,《周易》原本是一部算卦書,借預測天意引人向善,而不是直接的道德說教。占卜人最關心的是占卜的結果,“元亨,利貞”是占卜結果。高亨《周易古經通說》:“元,大也;亨,即享祀之享;利,即利益之利;貞,即貞卜之貞也。”我們認為“亨”為亨通,其余與高亨同。
從《周易》卦爻象與占斷辭的關系說,具象朦朧的卦爻象描述、象征的是現在的因,包含著客觀情境與主觀行為;抽象明確的占斷辭是根據現在的因預測未來的果,二者之間是因果關系。《周易》占斷辭里有“貞吉”“貞兇”,就是貞卜的結果吉祥或兇險。說“貞吉”是道德正固就吉祥,還可以說得通;說“貞兇”,道德正固就兇險,說不通。解釋古代經典著作一定要尊重作者本意。
《乾》卦主要講為君之道,君王到底應該怎么做,六爻都是站在君王的角度來說的。《周易》六爻可以象征六個等級,象征從下到上六個不同的部位,這些規則在《乾》卦中沒用。六爻更多是時間上的、階段性的象征和表達,講君王在執政過程中不同階段的情境及應對措施。讀懂這卦,還要了解另一個規則,《周易》六爻從下至上,分別象征地道、人道、天道:一、二爻為地,三、四爻為人,五、六爻為天。
偉大乾元,萬物資始
《彖》曰:大哉乾元①!萬物資②始③,乃統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④變化,各正性命⑤。保合大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注釋】
① 元:開始。② 資:資生。③ 始:創始。④ 乾道:天道。⑤ 各正性命:即各種事物按照自己的屬性和發展規律運行。
【細讀】
《彖傳》說:偉大啊開創萬物的乾元。萬物依靠它開始,于是統領大自然。云飄行雨潤施,各類事物品布流行。太陽有終有始,六爻時位形成,就像六條龍順應自然天道。天道變化著,各種事物按照自己的屬性和發展規律運行,保有凝聚它們的太和元氣,以利于守持正固。陽氣周流不息,又開始萌生萬物,天下萬國都安寧。
“元”是開始,宇宙先有太極,后有兩儀,用天地借代陰陽。“萬物資始”,有天地才有萬物,之后才有男人和女人。人類有陰有陽,是在萬物發生之后統一于天,萬物順應天道運行。各種物的發展依循天道進行。
“大明終始”,喻社會清明,自始至終。“六位時成”六個爻位按照季節生成,代表不同發展階段。“時乘六龍以御天”中的“御”不是駕馭,而是順應天道的指使來運作,天道變化即規律變化。
“各正性命”即各種事物按照自己的屬性和發展規律運行,有總的大道,也有萬物各自的運行規律,人有人的生存規律,植物有植物的生存規律,動物有動物的生存規律,有共性也有特殊性。
“保合太和”,君王怎么保有合聚更多民眾?施惠于民,讓利于民才可能“保合”,其終極目的是“太和”;“太和”本指自然萬物的“陰陽會合、沖和之氣”,此喻天人合一的理想社會。
“首出庶物,萬國咸寧”,推天道明人事,由天道的“資始”“統天”“各正性命,保合太和”的作用類推到君王,君王就是民眾的天,他應該像自然界的天一樣“首出庶物”,順應規律,使“萬國咸寧”。
自強不息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細讀】
《象傳》說:天的運行剛健,這是《乾》卦的卦德;君子因此自強不息。
《乾》卦卦象為天,卦德為健,《象傳》言“天行健”,凸顯出卦名和卦德有關。帛書《周易》中“乾”卦卦名寫作“鍵”。
時機未到,勿貿然行動
初九:潛龍①,勿用。
《象》曰:“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注釋】
① 潛龍:潛,潛伏,初九一陽在下,故謂“潛”。
【細讀】
初九:龍潛伏在地下,不能行動。
《象傳》說:“龍潛伏在地下,不能行動”,陽氣在下面。
《周易》的卦象、爻象往往是描述現在的條件,占斷辭是按照規律預測未來的結果,以指導當下趨吉避兇的智慧。
初九,是從底下往上數,“潛龍”是爻象,“勿用”是占斷。下兩爻是地,第一爻是地下。“潛龍”,龍還潛在地下。這是空間之象,喻位低;空間之象中又暗含著時間的潛在信息,龍蟄伏地下為冬天之象,喻時機不到。從“潛龍”象中悟出客觀條件不具備,主觀能量也不具備。
“勿用”,因主、客觀條件都不具備,貿然行動必敗無疑,所以占斷辭為“勿用”。“潛龍”相當于君王剛剛即位或剛剛開始處理某事,時機不成熟,羽翼不豐滿,能量有待提升。《周易》告訴我們不要出手,當務之急是要提升自己,等待時機。新官上任三把火是小官,真正有大作為的君王要有宏大的格局,要有戰略上長遠的考量,開始就要做好各種準備,等待時機。《文言》:“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李光地《周易折中》引李舜臣:“六爻之象,皆取于龍者,陽體之健,其‘潛’‘見’‘惕’‘躍’‘飛’‘亢’者,初終之序,而變化之跡也。”
時機有利,可小試身手
九二:見①龍在田,利見大人②。
《象》曰:“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注釋】
① 見:音xiàn,通“現”。② 大人:此指有道德、有作為并居高位的君王。
【細讀】
九二:龍出現在田野上,利益顯現于大人。
《象傳》說:“龍出現在田野上”,普遍施行仁德。
我們從龍處的空間可以感悟到時間,時間和空間有關聯。說明在驚蟄之后,春天到了,客觀條件變了,龍自身的能量逐漸恢復了,占斷辭是“利見大人”。現在中國內地學者大都解釋成“拜見大人有利”,意思是個人能量有限,需要去拜見大人,朝里有人好做官。這一翻譯犯了一個基本錯誤,即沒有意識到此卦從頭到尾都是說給君王聽的。再看九五,“飛龍在天”,占斷辭也是“利見大人”,同一卦中同樣的表達,意思應該是一樣的。九五是君王,還去拜見誰?大人指的就是君王,“利見大人”是說時機轉為有利,客觀條件基本具備,能量也具備,春天來了,君王可以小試身手。同季節、能量聯系起來綜合考慮,出手可能還指安內的事,用兵攘外的事還得放一放,還沒有絕對的把握,沒有勝算把握的事不做,不打無把握之仗。
《周易》中說的大人,已經不僅僅是地位級別了,已經融入了道德智慧。用《易傳·文言》中的話說:“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在當時人們的心中,鬼神能準確地預測未來,古人所說的鬼神更多指的是規律。作為君王,你也要有這種能力,認識到事物發展的規律,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按照規律是可以預測未來的。
勤奮拼搏,小心謹慎
九三:君子①終日②乾乾③,夕惕④若厲,無咎。
《象》曰:“終日乾乾”,反復道也。
【注釋】
① 君子:與“大人”義相近,指有道德者,兼指居尊位者。② 終日:孔穎達《正義》:“終竟次日。”因九三居下卦之終。③ 乾乾:乾為健,乾乾為健而又健。④ 惕:警惕。
【細讀】
九三:君子整天勤奮拼搏,晚上緊張猶如身處危險之中,既拼搏又謹慎,沒有咎錯。
《象傳》說:“整天勤奮拼搏”,反復行其正道。
《周易》用象靈活,隨事取義,王弼認為各爻選取物象是由各爻意自身決定的。三、四爻位居六爻中的人道,所以此爻有“君子”的說法。
“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乾乾”就是“健健”,音近而通假,就是拼搏精神,自強不息,勵精圖治,分分秒秒都不考慮自己的享受,想的都是國家民族的發展大計。
“夕惕若厲”,有不同的標點斷句方式,但是意思的方向都一樣,可以是“夕惕若厲”,也可以是“夕惕若,厲”。“夕惕若厲”,晚上緊張猶如身處危險之中,既拼搏又謹慎,就不會犯錯誤。“夕惕若,厲”這樣翻譯:晚上很緊張的樣子,如果能修煉到這個程度,拼搏謹慎,即使遇到危險,也不會犯原則性的錯誤。也可以說通。這兩種表達方式《周易》中都有。
勝不驕,敗不餒
九四:或①躍在淵,無咎。
《象》曰:“或躍在淵”,進無咎也。
【注釋】
① 或:有時,表示不確定之意。
【細讀】
九四:有時飛起,有時在深淵,沒有咎錯。
《象傳》說:“有時飛起,有時在深淵”,前進沒有咎錯。
“或躍在淵”,強調時機,進退不失其時。九四臨近九五君位,此時進退當慎之又慎。無論是前進還是繼續沉潛,都取決于個人的志向。九四或躍,或在淵,其進退未定的原因如蘇軾《東坡易傳》言:“下之上,上之下,其為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者,均也。而至于九四,獨躍而不惕者,何哉?曰:九四既進而不可復反者也,退則入于禍,故教之躍。其所以異于五者,猶有疑而已。三與四皆禍福雜,故有以處之,然后無咎。”
九四沒說人,還是說龍,上不上,下不下,下不在人,上不在天。所以“或躍在淵”。關鍵在“或”怎么解釋,有解釋說是有的人飛黃騰達了,有的人下崗待業了,這樣講不對。因為這里只針對君王講,只講為君之道,所以“或”翻譯成“有時”,有時飛起,有時沉入深淵。這種表達方式在《周易》中很常見。因為當時在竹簡上刻字比較困難,能省一個字就省一個字,文字是簡略了,但也造成我們今天理解起來比較困難。越是臨近成功,起伏跌落的幅度就越大,有時飛黃騰達,有時沉入深淵。這里是用這樣的天象告誡提示君王,客觀上有了變化,主觀上就要有所準備,發揮智慧,盡量熨平這一變化的波幅,做到勝不驕、敗不餒,這樣才不會犯錯誤。
飛龍在天,時機最佳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象》曰:“飛龍在天”,大人造也。
【細讀】
九五:飛龍在天上,利益顯現于大人。
《象傳》說:“飛龍在天上”,大人有所作為。
《乾》是純陽至健之卦,九五又為其中正之君位,所以朱熹《本義》:“如以圣人之德,居圣人之位,以別于他卦。”從初九至九五,龍象從潛隱逐步走向田,進而達到飛龍在天的顯赫,是至盛之時。
這是最好的一爻,無論是客觀條件,還是主觀能量的積累,都是最好的時期。“飛龍在天”,龍是三棲動物,既可以在地下地上,又可以在水里,還可以在天上飛行。“利見大人”,就是對大人來說有利,利益顯現于大人。因為大人最關心的是問天結果如何,占卜結果好壞。但是,每一個占斷的結果都是有條件的,要知道處在什么樣的階段采取什么樣的措施才會有利。
盈滿不可長久
上九:亢①龍有悔。
《象》曰:“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注釋】
① 亢:過度,極度。
【細讀】
上九:龍飛得過高,將有悔恨。
《象傳》說:“龍飛得過高,將有悔恨”,盈滿不可長久。
“亢”,超過了自己的飛翔能力,飛得過高了。應量力而行,能飛多高就飛多高。本來只能飛五百米,非要飛八千米,就麻煩了。這里是告誡人們不要膨脹,不管到什么位置,都要把握好度。《周易》推崇“既中且正”,中就是度的另外一種表達。按照規律來操作,按照社會規則的標準和禮法來做,別逾越它的度,就叫中。“亢龍”,以你的能力為度,超越你的能力就叫“亢”。
對君王來說,一看有積累了,經濟發展速度也很快,就膨脹了,以為越快越好,其實未必。經濟發展也有度,也有一個良性的速度,并不是越快越好。以兩位數字的增速發展,以為是好事,但是產品生產出來賣不出去,造成積壓;緊接著資金周轉不開,只好裁員;裁員又造成社會消費能力降低,形成惡性循環。
治理國家要考慮春、夏、秋、冬有度,種莊稼有規律,政治有規律,經濟也有規律。任何事物都有它運行的規律,嚴格按照規律來辦事,這才是《周易》的精髓。
天德不可為首
用九①:見群龍②無首,吉。
《象》曰: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注釋】
① 用九:這里指明周易哲學以變為主的一方面特點。《易》占筮過程中,凡筮得陽爻,其數或七或九,九可變,七不變,若筮得六爻均為九,即以本卦用九辭為占。朱熹《本義》:“遇此卦而六爻皆變者即此占之。”② 群龍:這里指六爻均為陽爻。
【細讀】
用九:出現一群龍沒有首領,吉祥。
《象傳》說:用九,天之德不可自以為首。
“群龍無首”究竟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周易》說的占斷辭為“吉”,說明“群龍無首”原本是褒義詞,我們現在解釋為貶義詞。
“天德不可為首”,“首”有兩個意思,一個是開始,另一個是重要。
“群龍”理論上在一、二、三、四、五、六爻中有開始,初九就是開始;春夏秋冬,春也是開始,但是一旦落實到現實中,現在面對的就是開始,但面對的未必一定是春天,未必一定是初九。也就是說,我們可能占到這一卦中任何一爻,都是現在要面對的,都是現在的開始,故曰“群龍無首”。現實中沒有固定的開始,現在面對的都是開始。
另一個意思有點過度解釋,但古人確實有這種觀念的萌芽。“群龍無首”,因為你已經是龍,是九五之尊了,已經高高在上,但是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不能剛愎自用、獨斷專行,要尊重每一條龍的意見。如果真這么解釋,就是有民主意識了。每一條龍象征的每一個階段的情境及應對措施都要引起重視,都要考慮。
《乾鑿度》:“乾坤者,陰陽之根本,萬物之宗祖也。”從《乾》卦爻辭來看,其內在精髓無疑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初九強調積蓄與儲量,如莊子所謂“深根寧極而待,此存身之道也”;九二已經從地下到了地面,主客觀條件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九三強調君子即使晚上也要不斷反省警惕;到了九四,則面臨時勢的進退;九五龍已飛在天空,是至盛之時;上九爻強調適時而變,方能避免盛極而衰的局面。用久則強調當下的重要性。這是一個從發生、發展,到物極必反的完整過程。回看歷史,不論個體還是國家,不論經濟還是政治,大都經歷了這樣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這就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我們要做的就是認識規律、敬畏規律、遵循規律,提升我們的智慧,高調做事,低調做人,趨吉避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