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阿彌陀佛,善哉,善哉。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佛法無邊。普渡眾生。緣起緣滅。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小的時候電視劇里面經常聽到佛家的經典臺詞。人們說佛法無邊,故而在這里只能淺談,畢竟西游記里面的靈山境地,諸佛太多,說明佛家的造詣還是很深的。我的大舅媽就信佛,家里有一尊觀音菩薩,常常禮佛拜香。人生在世,多行善事,多積善德,凡事都有因果報應,今世休緣,來世福報。
也稍微看了一下佛家的核心思想,故而以局外人淺論學習。如果說的不對,各位書友諸佛不吝賜見解。
論生死界論,佛家最深。
有四法諦(苦諦,集諦,滅諦,道諦),八正道、十二因緣,三世因果,六道輪回,三法印,六根
至于以上的佛家經義,大家可以自己查閱,觀納。
佛家認為,宇宙萬物皆有法,即萬物都有規律,事物的萬法,來源于因緣和合而生,而存。這種因緣和合的表現就是因果,即因果相由互生互轉,因生果,果又為因。即萬物之法由來,皆為其因果,又因果皆為。因此,萬物之法是無常的,變動的,不測的,無明的。往高的來說,人做為萬物一種,其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不盡不滅的現象,必然有其因緣和合,即因果,固分析其因果得三世因果,六道輪回之法,也就是生死輪回之說。
三世為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因果關系為,過去世是因,現在世是果,未來世世是果,而現在世為因。即生死生死生死,三生三世。六道輪回為,天道,阿修羅,人道,鬼道,畜生道,地獄道,即三善道,三惡道。其關系為,我概論為,一切以今世功業為主,即今世遇到的苦為前世的因,所以能定心,今世的業決定未來世的果即定輪回之道,所以要休心。業有兩道,善惡之分,所以要擇業。即我們今世要定心,擇業,修心,最后成佛,達成此世,即跳出三界,不在五行,不生不滅。無論是三世因果論,還是六道輪回,其本意都是追求活在今世,擇今世業,立今世功。即推助我們的善行,善念,從而提升心靈,減滅六根之欲,來面對人生逃離不了的,苦。
佛家認為,人度自然平常世,最多的是,度苦。苦情,苦痛,苦難,苦恨,即我們的一生,要經歷很多劫難,在身心兩態上,受苦受難。苦難的原因在于,萬事萬物的法是無常的,多變的,無法預測,身其因,受其果,人的六根覺越是有求.(貪,嗔,癡),那么受萬法因緣的影響越大,苦的程度越深,如果不能覺醒,將生生世世受到輪回之苦。
即我們自身一世受到萬事物多變無常的影響,受到六根覺的近難,人生必然是一種苦境。苦境的根源在于我們的人生中的一言,一目,一念,一求,一行,一果,受到六根覺的因推動,受到無常的因影響,又推動影響著無常的果,進而又觸動六根覺,產生苦的訴求。所以人生在世,面對六根覺因,世事無常因果影響,我們就要修行自己的六根覺,眼,耳,鼻,舌,身,意。達到滅欲,從而達到,性空,苦自離,六根清凈。對于佛家的修行,也是有許多清規戒律,依戒律而修行。
同時,因為因果論的影響,生死輪回的影響,佛家將善意善行作為今世修行的業,種善因得善果,不是不報,時候未到。祈求入輪回得善道,得福報。
佛教的教義很多,涉入其中,高玄其中。但是佛教的根本,從其發展歷史來說,佛教在中國發揚光大,大興于中國的魏晉南北朝,那個痛苦而又高玄的時代,生死為常,死如草芥,是一個達到極苦的時代,所以佛家需要的是解決苦難,依托生死輪轉,來求得辭世的離別之樂。
佛家終究是要給到人現世的行為指導,思想指導,即簡單來說,一定要休六根,入滅后達到六根清靜,無欲無求,或者少欲少求,多執善念,多行善行,多休福報,好人必有好報,多善必有好運。
佛家因為對于萬物之法定為無常,自然多變,只以因緣和合,因果外無訴,因此他不求外,只訴內。只求如何通過三體真境,消除因緣和合對生死的困惑,對生產生的苦,求得對生達成的安,對生達成的足知意,如何達到性空而入定。
佛陀是又一位達到第三體修行的人,他領略了第四體的真義,知道第四體不滅與輪轉,釋放第三體至善至愛體,休法論經,以從第二體修為超脫,他的第三體界是至高的,他對人類心靈與智慧亦有著極大提升。
但因為受到時代的影響,無論儒家,道家,佛家它們對于自然宇宙認知的維度都是沒有極大的自然科學提供的宏大視角的宇宙觀,和宇宙自然現象與變化之理,他們對宇宙與自然規律的概括是晦澀的,模糊的,一切服從界定人論,缺乏深度的生命觀,宇宙觀,物質觀。這也客觀導致,其諸法論的高玄晦澀難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