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動物有感情嗎


感情是我們潛意識的語言,
而潛意識又受到本能支配。
既然我們承認動物有本能,
為什么不承認它們有情感呢?
動物會感到幸福嗎?盡管幸福是人們最向往的情感之一,但對于人類來說,真正感到幸福的人也是鳳毛麟角,因此,在每個開心的場合大家互祝幸福也就有緣可循,畢竟這可是大多數人生存下去的頭號目標。
在討論悲傷與歡樂、愛與幸福之前,我們應該先了解包含這些情緒的集合名詞:情感——這種人類獨有而其他生物并不具備的能力。當然,這只是我們人類單方面的想法。但也是方便我們堂而皇之地放棄建立動物友愛型世界的想法。這樣看來,本書所要討論的核心問題即為:動物有情感嗎?那我們的當前要務就是,找出何謂情感。
從學術上來說,情感可以劃分為感覺和情緒。前者指感官的感覺,比如舌頭的味覺、耳朵的聽覺以及指尖的觸覺等等,感官感覺是身體的一部分;情緒則不屬于身體感覺,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我們上文提到過的幸福。不過,我本人并不認可這種二分法,因為它掩蓋了一個事實,即感覺與情緒是受同一套體系支配的——身體的一舉一動均受制于本能。從本質上來說,情感更應該是一種潛意識的語言,是與生俱來的。在一些特殊的情景下,我們的潛意識會事先設定好必須遵循的指令,并將其轉化為本能。比如,請您試著把手放在滾燙的電磁爐爐盤上——可是您真的會把手放在上面烤幾分鐘嗎?不會的,劇烈的疼痛會迫使您及時收手。這里的疼痛就是指一種潛意識所下達的前置指令,讓您本能地馬上把手拿開,因為潛意識認為,這種熱度會使皮膚遭受不可逆轉的傷害。
還有一種不那么苛刻,甚至有些巧妙的指令,比如吃東西。如果股票大盤上供給的不是股票,而是美味珍饈,那我們多數人的體重指數都將會一路飄紅。盡管西方文明對此沒有過多的重視,但時至今日,饑餓仍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主要動力。雖然個中緣由不甚清楚,但無數的飲食變量指出,體重的控制也同樣受制于本能。
這種對于來自中樞神經系統深處命令的遵循,將會伴隨我們的一生。甚至,我們會任由這種遵循來決定生活中的大部分事情。
由于研究還在起步階段,所以很難說清楚我們到底有多少行為出于本能以及本能是如何影響我們的決定的。但毫無疑問的是,本能至少可以影響我們的一部分行為。由于我們理智的大腦不愿意接受“本能可以影響它的決定”這個現實,它就會給自己找個臺階下。比如,當我們在減肥的時候,如果控制不住自己去偷吃巧克力(盡管內心深處明白,這種行為會讓減肥大業功虧一簣),大腦就會為我們找好借口——比如“無糖的”“低卡的”“就吃一塊”,這就是真正的掌權者——本能的力量。
因此,在人類身上,本能控制行為的現象可以說是司空見慣。從生物學角度來說,人類屬于動物,兩者的行為都可以追溯至本能,不僅僅是眾所周知的掠奪性本能、一種覺醒于潛在獵物要逃脫時的本能(只是一個比喻,例如,強硬的商人就有這種特質),還可以是支配動物一生的本能。由此,我們找到了動物是否有情感的證據鏈的第一環。
再次總結,積極的行為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三思之后做出的行為;一種是由本能幫我們預先設計好的行為。后者無須動用腦力。如果我們認為動物智力低下、沒有思想,那么它們的積極行為必然完全出于本能。而根據我們上文所提到的,情感是潛意識的語言,而潛意識又受到本能支配,既然我們承認動物有本能,為什么不承認它們有情感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