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槍法
- 影視從知否開始,我只想自保啊!
- 到到福
- 2045字
- 2022-11-29 09:00:00
“我們羅家槍法,乃是先祖羅福機緣巧合得來,是一門戰場之上的絕學,后先祖南征北戰,也繳獲了不少其他的武學絕技,經過先祖的融合改良,最終成了這羅家槍,槍法變幻莫測,神化無窮。”
“羅家槍法,共分一百零八式,講究的是招式迅捷,剛勁有力,勇猛矯健,神情兼備,看好了。”
說著,羅藝便一腳跨出,雙手持槍,手中長槍忽地往前刺出,只見其槍身旋轉著飛出,精鐵打造的槍頭好像一點流星閃過,“嘭”,槍已穿透了前方的牛皮木樁,轉頭一看,槍尾卻還在羅藝手中捏著。
羅晉忍不住夸贊道:“父親好槍法,真真是應了那句,一點寒芒先到,隨后槍出如龍啊。”
羅藝哈哈笑道:“對,這話說的好,我羅家槍法講究的就是出招迅捷,勢大力沉,其招式變幻莫測,難以招架。”
“我羅家槍法,有三大絕技,第一招,便是剛剛那一招,名叫游龍槍,講究的便是出其不意,速度極快,穿透力極強,只要敵人沒有防備,此招便可一招斃敵。就算其有所防備,只要實力不超你太多,也會吃一大虧。”
羅晉聞言,內心很是贊同,這名字取得真是形象,忍不住學著剛剛羅藝的樣子,一槍刺了出去,只聽空中響起一聲刺耳的破風聲,但卻并沒有羅藝那樣的威力。
羅藝見狀,忍不住笑了,道:“你這是什么槍?小蛇搶?不要心急,等你練會了基礎,我自會教你這絕技。”
羅晉尷尬的笑了笑,連忙收回長槍,認真聽講。
“第二式絕技,便是崩山河,此招講究的是在長槍挨到敵方武器時瞬間發力,借助槍身的抖動,將手上的勁道放大數倍,且連綿不絕,直接擊落對方的武器并擊傷敵方。”
“第三式,叫見彼岸,此招槍如其名,看著絕美絢麗,卻又殺機凌然,對戰時在敵人面前抖出一片槍花,槍花之中暗藏殺機,瞬間點出三槍,一槍中即斃命。”
“看著,何謂崩山河。”
說著,羅藝對著一旁的石鎖一槍劈下,劈下之時槍身已然抖動起來,在槍身碰到石鎖的瞬間雙手猛的用力一抖一摁,“嘣!”的一聲,半個磨盤大小的石鎖瞬間崩碎,化為細碎的小石子飛濺而出。
羅晉眼見這石屑紛飛,碎石亂舞的場景,剛剛還在驚嘆,片刻便被飛濺而來的石子打的苦不堪言,連忙趴在地上。
羅藝見狀,眼中閃過一絲笑意,道:“晉兒,看為父這崩山河如何?”
羅晉狼狽地從地上爬起,幽幽地看著羅藝,見其神情沒有絲毫變化,內心吐槽了一句老狐貍,轉眼看向那石鎖的位置,只見原地已沒有了石鎖,石鎖下方的地磚也已四分五裂了。
盡管已有心里準備,但見此夸張景象,還是忍不住倒吸一口涼氣。
羅藝得意的神情絲毫不加掩飾,道:“看見了吧,不要以為自己力氣大就覺得很了不起,你現在只能算是一個力氣大的普通人,軍中隨便一個練武有成的小將便能將你斬于馬下。”
“看好了,最后一式,見彼岸!”
羅藝雙腿一蹲,野馬樁已成,雙腿立地生根,手中長槍猛地往前刺出,只見羅藝面前出現一片絢麗奪目的槍花,讓人看了眼花繚亂。
待其收回長槍,前方木樁已出現三個槍洞,而這不過片刻而成。
羅藝展示完這三槍,便收槍而立,對著還未回神的羅晉道:“晉兒,雖然我羅家槍法威力了得,但現在還不能教你,練槍,必須從基礎練起,待你基礎打好,我才會教你羅家槍,要想學,你就得努力了。”
隨后羅藝便親自教導羅晉槍法基礎,羅晉悟性奇高,身體素質又很好,因此進展極快。
兩個人一個教的認真,一個學的認真,不一會兒,就到了辰時,秦夫人派人過來叫兩人前去用飯。
而東京城內,羅晉睡夢中得天授其霸王之力,并命其輔助圣君的傳言愈來愈盛,茶坊酒肆之中,時不時便有人因此爭論不休。
而這事,早在流言剛起之時就已引起了天子耳目——皇城司的注意,皇城司探事司指揮使馮樸近來聽到屬下匯報此事,直接斥責了一番匯報之人:“這事你還報給我?市井傳言,如何可信?這等匪夷所思之事,用你那豬腦子想也知道是假的吧?此事不必理會,過段時間自然會平息。”
直到今日,皇城司內,司正范振英正在聽屬下匯報今日京城內外發生的大小事情。皇城司是獨立于六部之外,只聽命于皇帝的特權機構,不僅執掌宮門警衛,還擔有刺探情報,監察官員與經濟民生的職責,權利極大。
因此,皇城司司正歷來都是皇帝的親信擔任,而且基本都是皇帝的近侍,現任司正便是在皇帝登基之前便跟隨皇帝的近侍范振英。
“司公,最近延州那邊發生多起西夏軍隊越過界線,屠殺村民,而當地衛所竟貪生怕死,冷眼旁觀,甚至等敵軍走了之后殺良冒功的情況。”
探事司指揮使馮樸坐在下首,面色憂慮地說道。
范振英神情淡漠,已有褶皺的臉上沒有絲毫神情,手指輕輕敲擊桌面,開口道:“自從那李元昊登基,近些年這種事情發生的少了?之前環洲、慶州、原州等地也多有小股西夏人越過邊界,搶奪財物,不過后面都被當地駐軍打了回去,延州兵力薄弱,難免會有疏漏,此事我會跟陛下稟報。”
馮樸聞言,也知范振英沒有放在心上,但也不敢多說,轉而匯報起了京城中的事情。
“司公,京中有線報傳來,參知政事周翰文、黃倫跟禮部尚書姚士龍等人近日來往甚密,疑似是關于關于儲君之事。”
范振英聞言神情終于有了變化,畢竟邊關死再多無辜百姓也與他毫無關系,不過是一串數字罷了,而這關于皇帝的事在他眼里再小的事都是大事,畢竟他作為近侍,一身榮辱皆在于皇上對他的信賴與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