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凈公鼓
- 荒城之神寨沒落
- 老紅孩兒
- 4369字
- 2023-11-02 23:21:08
可董嵐怎么會吃到這種東西呢?。
除非董淳見在離開什閭城的時候,把無憂草整株挖了回去,斷莖可復,只要有土有水,埋哪兒都能活。
但那首絕筆詩明明寫著:難見無憂……,表達出想見又不得而見的遺憾,所以這個假設并不成立。
那就只剩下一種可能,兒子的這個病根在娘老子身上。
“沒錯”。
董師傅沖我挑起大拇指:“無憂草雖然能戒掉,但毒性已經侵入人體,會傳給下一代,不過董監官本人卻沒事兒,還是老樣子,吟詩唱對、杯不離手……”。
后來中了風,昏沉數日,名留神歸。
似乎有點兒不合常理。
既然人體內的毒素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這父子倆應該顛倒過來才對。
關于這一點,魚神醫卻只字不提,勸董淳見先把兒子領回去,如果命不該絕,自然會有人主動登門,施展回春妙術。
送到門口,突然有感而發,說自己的鄰居嫌院子里的大樹擋了道,非要砍掉它,結果夏天連個乘涼的地方都沒有。
“這是什么意思?”。
我歪著腦袋問董師傅。
“你不能每一句話都琢磨,興許老祖只是想告訴我們,魚神醫并不象傳說中那么神秘,也是個家長里短的普通人”。
他覺得我老是在糾纏細節,這樣下去,講到天亮、也講不完:“現在是如果再想不出辦法,董嵐就得活活疼死”。
我不搭茬,順著自己的思路往下問:“這么說,董天癡一家也不見得有這個病”。
“對,他們好著呢”。
董師傅嘆了口氣:“但這兩口子和董監官不一樣……”。
那些年在什閭城,不吃無憂草的只有兩個,董貴和董環。
沒吃過無憂草,也該喝過毒蕈粥吧,“無憂”入口,“血固”即生,怎么可能沒有一點影響?。
“還真的就沒喝”。
“為什么?”。
“因為董環不喝……”。
這是什么邏輯,婦唱夫隨?。
那時他們才多大,估計連自己的事兒都沒弄明白呢。
“要不說得順著講嗎,你老是打岔”。
他埋怨我。
一天,董喜回到雪洞,女兒告訴他,剛才少主人醒了,直愣愣的瞪著雙眼,就象母親臨死前的樣子。
他突然意識到,盡管疼痛的部位有所差別,但兩個人的癥狀幾乎一樣,而在什閭城,有過類似情況的不光是她們母女。
這些人有一個共同點,都在發作前斷過食。
很快,董喜就把目光鎖定在無憂草身上。
“但他不確定這種病會不會遺傳,雖然董妍淑也有一半的烏額血統,可她從小以藥為食,自然不能相提并論,如今吳氏族人已被滅族,只有董天癡能夠印證這個猜測”。
董天癡卻聲稱他全家都很健康,能吃能睡,如果非要挑毛病,只有母親董環的脾胃不太好,從小如此,聞到酒味兒就會吐。
“酒精過敏!”。
我“哎呀”一聲:“就因為粥里有酒的味道,所以她一口都沒喝……那董貴呢,不會也這樣吧?”。
“這倆人形影不離,一方不喜歡干的事兒、另一方也不會去做”。
董天癡聽父母說過,他們的緣份在出生時就已注定。
那是個雨季,部落時常被大水沖散,只能把沒人認領的孩子暫時放在一起,隔三差五的扔點吃食,基本上都是爛果子。
其中就有董貴和董環,兩個小不點緊緊依偎著,你一口、我一口,睡覺也要手牽手。
“果子爛掉后會發酵,聞起來就象酒的味道,還有一股酸臭,實在不是能吃的東西,但不吃就得餓死,吃完又上吐下泄”。
那天官兵給吳氏族人派粥的時候,董環就在吐,拉著董貴的手,狂吐不止。
既使吳芝蘭從人群中搶出來小半瓢,兩個孩子也躲的遠遠的。
算是因禍得福吧。
“不管是在森林里、還是別的地方,吳芝蘭最照顧他們倆,象是個大姐姐,小川兄弟,不光人懂得知恩圖報,有靈有性的都這樣”。
因為每次想到主母便會淚流滿面,夫妻倆很少在兒子面前回憶過往,只是叮嚀他永遠不要對外人提起“什閭城”,而起床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麻布裹緊雙腳。
“還說你可以不知道自己是從哪兒來的,但必須記住自己是董家人”。
看來,這對小夫妻跟著董淳見學了不少為人之道,卻唯獨沒學會喝酒。
“他倆要是死不張嘴,那些當兵的能答應?”。
早喝早暈早扔,上頭還等著回話呢。
“孩子嗎,跟著董監官的時候頂多十一二歲,你算算,六年前才多大?愛喝不喝吧,找根小繩一拴,拉著就走了”。
董師傅說的有模有樣,好象這事就是他干的。
“那現在沒法證明了”。
我一攤手:“就算證明了也沒用,連神醫都不敢說有十足的把握,你們老祖會比神醫還厲害?”。
“那當然比不了,但他知道吳三四自從惡口瘡好了以后,全身的疼痛感就消失了……”。
董喜決定去找無憂草,他相信這是化解“血固”的不二法門,以毒攻毒。
“蠻鳳兒說過,有紫皮果的地方就有無憂草,可老祖跑到城外,發現紫皮果遍地都是,卻連一根無憂草的影子都沒見著……”。
他懷疑城里的人也在吃這玩意兒,便進城打聽。
果然,一個挑擔串巷的老藥農告訴他,這種酒蘑菇叫“晦來”,吃多了肚子會痛,卻可以當藥引子。
“老祖問他哪兒有,他說早采光了,就算誰手里還留著一兩根,一般人也買不起”。
董喜心想這是天要亡我董家,象這種不吃就難受的東西,咬著牙也留不下呀。
正當絕望之際,老藥農突然將其引到僻靜處,索要了些好處,然后讓他去求報慈夫人。
“這個報慈夫人精通醫術,卻很少拋頭露面,常說同益城有她夫婿一人足矣,自己只在門口舍些去濕寒的藥,曾經就有人在她家里見過一盆晦來草……”。
本來一切進行的還挺順利,董喜為了表示誠意,背了一筐“仙人余”當禮物,就是上好的黃精。
報慈夫人見了非常高興,對他也很客氣,一聽說是水石之癥,隨手劃拉了張方子,顯得胸有成竹。
里面當然少不了醋,還有一種酸果,就是城外的紫皮果,叫“龍饞”,只要堅持服用,即使“血固”不消,也不會惡化成“石臟”。
“老祖問她孩子全身疼咋辦?她說忍忍,二十多歲的小伙子,體內的血固還沒有一顆黃豆大,不打緊”。
董喜越聽越不對,難道是倆騙子?。
“他說藥方我也不要了,你給我一根晦來草就行,這會兒我家小主人正撞墻呢,你就當行行好吧”。
沒想到,報慈夫人聽了這句話,一下變了臉色,拂衣而起,把藥筐踢翻在地,指著董喜的鼻子便罵。
“……象是有深仇大恨似的,說你們這些殺人越貨的惡鳥,竟敢跑到仇人家里來,我看你倒象是個知理識趣的,還不快快滾蛋,否則等我丈夫回來,肯定要斬下你的首級”。
原文里用的是“雉妖”二字,她竟然猜出患病的是吳氏族人。
肯定不是看出來的,是聽出來的,也就是說,同樣是血固,但烏額人和人的癥狀不一樣。
我突然想起了鹿望機的那句話:人多無粟,唯食毒異變者可為材也。
食毒異變?。
無憂草的作用正是聚積體內之毒,如果變異基因也算是毒的一種,那它對三趾人的危害要遠遠高于人類。
折磨董嵐的,不是“血固”,而是“人粟”。
這也是董淳見一直沒有犯病的原因。
可報慈夫人為何如此仇恨吳氏族人,還有她提到的“殺人越貨”指的是什么?。
“我們老祖當時也來不及多想,寧肯下跪求她,還掏出身上所有的錢,報慈夫人惱羞成怒,把一罐熱水全都潑在那盆晦來草上……”。
董喜被趕出來后,在城里轉悠了半天,終于又碰到了那個老藥農。
“老藥農勸他不要著急,報慈夫人這條路走不通,還有黃大總管呢,外面都在傳大都尉府里種了不少奇花異草,只要錢花到位,要啥有啥”。
問題是他沒錢!
父女倆本來就是靠山吃山的主,這些日子為了照顧少主人,沒怎么打獵采藥,斷了進項,可錢花的比流水還快,今天出來的時候,連董天癡的錢袋子都空了。
“不是還有塊玉嗎?”。
雖然殘了,多少也值點兒。
“你就是白送,都沒人敢伸手,倒賣官符信物,這可是死罪”。
老頭也是被逼的沒轍了,心一橫,回到雪洞,“嚓嚓”的開始磨刀,準備夜闖大都尉府。
“一個人?”。
“董天癡塊頭太大,高來高走的不行”。
“可他的腿?”。
“我們老祖想的不是這個,十幾年前,他沒能保護好吳芝蘭,十幾年后,如果再救不了少主人,那只能以死謝罪了”。
“……這個報慈夫人究竟是何方神圣,后面有沒有交待?”。
“就露了這一小臉,老祖對她的印象是:談有方,氣有華,似公門之貴,然性不待,人不得完其言”。
這小娘子應該出身于大戶世家,談吐氣質,各方面都挺好,就是個急脾氣,常常不聽人說完話就妄下定論,屬于那種主觀意識比較強的人。
“她不是還有個老公嗎?”。
“我們也調查過……”。
民間相傳報慈夫人的郎君為了學習飛升之術,拜了對目先生為師,因為要在深山修行,心中思念妻子,每隔百日便會偷偷跑回來。
“這人號凈公,擅長鼓樂,喜歡邊走邊敲,只要聽見夜里傳來簫鼓的聲音,第二天,報慈夫人的家門口便會排起長隊,等著找他看病”。
有關他的真實姓名,眾說紛紜且爭論不下,甚至認為他不是人,而是天上的“十二道官”。
生老病死陰陽為人道,開無有合清濁為天道,董師傅也不是太明白,反正就是這么個官吧。
我見他一直用手揉肚子,問他是不是餓了,他說沒有,就是覺得這么干聊,好象少了點啥?。
意思我懂,忙活了一天,想喝點兒。
行啊,反正有大師傅在,也用不著我動手。
倆人一前一后進了廚房,發現沈洋背對著我們,面朝櫥柜,舉著左手的食指,正“叮鈴咣啷”的翻抽屜。
聽見有人來,也不回頭,張嘴就問有沒有創可貼?。
說是切菜的時候,不小心劃了一下。
我沖董師傅一伸手,干過廚子的人都知道,外出包活,象這種東西必須得帶著,萬一人家里有個長短不齊,再麻煩人去外面買,你自己都嫌自己事兒多。
最起碼很不專業。
可等我走過去,才發現沈洋手掌上全是黏稠的白色液體,象是牛奶。
我以為她在逗我,再仔細看,指尖真的有個大口子,被切斷的皮下組織清晰可見。
卻沒有一絲血紅,而是粉中透白的一種奇怪顏色。
“哎,別傻愣著呀?”。
她沖我喊:“我的血都快流光了”。
我這才察覺到自己的失態,連忙替她包扎好,還趁其不注意用手指抹了一點,偷偷聞了聞,并沒有那種熟悉的奶香味兒。
“洋妹子,你這是鼓搗啥呢?”。
董師傅一摔案板,上面亂七八糟的,有雞肉碎、香菇、火腿丁,鍋里還燙著云絲和小青菜。
“想吃啥給我言語一聲不就完了嗎,瞧你弄的,還得我收拾”。
廚子最煩別人動自己的家伙,高文用順手的那把刀,連我都不能碰。
“我倒是想給你言語一聲”。
沈洋不慌不忙:“誰知道你老人家跑哪兒歇著去了?董師傅,十五分鐘前,元祖親口點了四碗面,讓……”。
她找了一圈,最后一指我:“你,讓你送過去”。
四碗面?。
我和胡小鈴,再加上紅姨,還有誰?
沈洋說是胡總,在給元祖做按摩理療的時候,胡總在旁邊又倒茶、又端水的比她還周到。
“這才象是一對呢”。
她小聲嘟囔:“不過可惜啦,男人太老實了也不行……”。
聽著是在替他打抱不平,其實一句話把我們倆都罵了,一個是窩囊,另一個是不要臉。
那邊董師傅手腳麻利,十分鐘不到,五碗熱騰騰的湯面出鍋,給沈洋留了一碗。
我已經跟在她身后央求了半天,這才勉強答應替我去送,我不能去,進去就出不來了。
沒想到她剛接過托盤,轉身看見董師傅在炒花生米,知道我們一會兒肯定要喝酒,讓我必須算她一個。
“改天吧……”。
我往門口推她:“我請你,好不好?”。
有她在的話,我和董師傅沒法聊,對于沈家人而言,這個話題始終比較敏感。
“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荒城記嗎?”。
她一臉鄙夷的表情:“我不介意,你們也不用藏著掖著,等我五分鐘,馬上回來……”。
話音剛落,一個圓不溜秋的東西從腳下竄了出去,忽閃著耳朵,在雪地里跑的飛快。
全身暗紅,象只沒皮的大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