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筑穩(wěn)根基
- 爭霸三國,開局先偷孫吳的家
- 老燕難飛
- 2172字
- 2022-10-15 17:01:00
朝廷的紛亂對于丁寬而言,有些遙遠。此時的丁寬正在服喪守孝,聞知朝廷紛繁的信息,看到朝政日益紊亂,也只能心中感嘆。
按丁寬的了解,皇帝劉宏還真不是蠢笨如豬,能被宦官長期蒙蔽之人。這個人就是真的自私任性,認定了黃巾之亂背后是黨人在作怪,但又不敢再重新禁錮這些黨人,就變本加厲寵信宦官,以對抗這些讓他痛恨的黨人。
至于大肆斂財,就純粹是真的貪婪作祟,進而不擇手段,生性如此,說他窮奢極欲,喪心病狂,也不算冤枉他。在玩樂方面,這位皇帝絕對是那種能玩出花的人物。
徐璆被免官,自然要來揚州丁家吊唁,此時他無官一身輕,在揚州盤桓了兩個多月,丁寬看他能泰然處之,并無頹廢郁悶之態(tài),也放下心來。
等到徐璆回了徐州,各地來丁家吊唁的士族子弟,也已經紛紛散去了,丁寬的生活表面上平靜了下來。
此時丁寬的兩個孩子也已經六歲了,丁寬就干脆親自為兩個孩子開蒙,兩個孩子半歲之時丁寬就北上中原,一走就是四年,對這兩孩子心中難免有些愧疚,親自開蒙也能加深相互的情感。
按照慣例,守孝期名曰三年,其實是二十七個月(也有二十五個月的說法),等到丁寬孝期過了,就已經到了公元187年,距離皇帝劉宏駕崩,董卓亂政就只有兩年的時間了。
這三年的守孝期,丁寬當然不能真的只是靜心獨居,浪費這不多的幾年時間。
丁寬自己不能離開母親的墓地,但可以安排手下的人去做事情。有了亭侯的爵位,士族的認可,平定黃巾的功績,丁寬在揚州行事再不需要有太多顧忌。
丁寬北上中原的四年,在揚州的根基之地都交給家族之人在管理,以穩(wěn)定發(fā)展為主,并不敢大張旗鼓的不斷擴張?,F在丁寬回來了,還帶回了這么多人才、兵馬,當然要開始繼續(xù)擴張。
這幾個月,丁寬已經在丹陽好幾個縣購買了大量荒地,丁寬選擇的地方,與他人不同,他選擇的基本都是靠近山區(qū),又有河流方便向外輸送物資之處,附近有大量山越人聚居之處更好。
開發(fā)新的農莊,需要大量的人口勞力,丁寬規(guī)劃的主要人口來源有兩個,一個是山越人,另一個就是中原地區(qū)因為戰(zhàn)亂,有大批流民需要安置。
有陵陽縣令張廷的先例在前,丹陽各縣的縣長縣令,對丁寬過來開農莊,簡直是求之不得,極力配合。丁寬的農莊以開發(fā)荒地為主,與本地原有的豪強勢力也沖突不大。
當然,丁寬也不是銅錢,不會讓所有的人都喜歡。很多本就與山越人勾連較深,憑借山越人勢力橫行鄉(xiāng)里的豪強,就與丁寬極不對付。
丁寬教化吸引山越人下山,就是在削弱這些人的實力,自然與丁寬難以和平相處。
丁寬現在的勢力何其龐大,哪是這些地方小豪強能夠抗衡。丁寬要兵有兵,要錢有錢,要人心有人心,又有爵位在身,得到官府的全力支持,這些人用什么和丁寬斗。
揚州是丁寬規(guī)劃中的根基之地,不在亂世真正來臨之前筑穩(wěn)根基,丁寬憑什么敢北上中原參與爭霸?
這時候,丁寬可不會講什么溫良恭儉讓,凡是敢于給丁家使小絆子的,全部用雷霆手段進行無情打擊,敢于聯結少數山越人進行武力對抗的,更是在官府的支持下,進行武力清剿。
半年多的時間,丁寬實際能夠控制的人口,又增加了五六萬人。都是從中原招募的流民和下山的山越,只有很小一部分成為丁家的徒附,大部分反而是進行了齊民編戶。
這種齊民編戶方式,雖然會多交一部分算賦,但卻可以獲得官府的全力支持,同時隱藏丁寬的野心。這部分齊民編戶的新增人口,會形成新的鄉(xiāng)、亭、里。
丁寬手下,在黃巾之戰(zhàn)中因傷退役的老兵,就被安排成為這些鄉(xiāng)、亭、里的基層吏員,以保證丁寬對這些人口的影響力、控制力。同時也能給這些退役的同袍,安身立命,供養(yǎng)家人的長期營生。
除了少數一些確實傷殘嚴重,只能臥床的,又丁寬出錢供養(yǎng)之外,大部分的傷殘老兵又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自然是心滿意足,充滿干勁。
丹陽本來就地廣人稀,在丁寬大舉收納人口之前,丹陽郡的戶籍人口只有六十多萬。丁寬估計,自己如果火力全開,五年之內,讓丹陽戶籍人口翻一倍,可以說毫無壓力。
但這樣一來,就過于突出了,容易引起有心人的注意,因此丁寬在丹陽郡布局差不多之后,布局的重點開始轉向相鄰的會稽郡和豫章郡。
這兩郡比丹陽郡還要靠南,境內幾乎都是山脈,更加的地廣人稀,山越人也更多,更粗野,更蠻荒。
丁寬之前在這兩郡已經有過一些布局,開過幾個農莊,但前期各方面實力不夠,在這兩郡并沒有大規(guī)模布局。此時時機已經成熟,丁寬依然是先結好當地官府,取得官府支持認可之后,就開始把丹陽的模式向這兩郡復制。
新開基業(yè),離不開血與火、刀與劍,丁寬麾下征討黃巾的精銳戰(zhàn)士,再次披上了鎧甲,在丁寬麾下眾多武將的帶領之下,與兩郡山中不服教化的山越人展開征戰(zhàn)。
大規(guī)模的開墾荒田,安置人口,同時還要不斷作戰(zhàn),丁寬的錢糧如水一般的流了出去,好在丁寬底子夠后,銷往中原的大批奢侈品也能賺回大量錢糧。
如此連續(xù)投入兩到三年,等生地變成熟地,新開之地的抵抗被徹底武力剿平,丁寬的投資就可以開始產生回報,屆時丁寬就真的有足夠的實力去中原了。
按照丁寬與程昱的規(guī)劃,五年之內,丁寬能夠控制的總人口應該能夠達到七十到八十萬人,這個人口數字已經超過了很多普通的郡。
而且丁寬對這些人口的控制力,遠超普通的郡太守。人口是什么?人口就是兵源,就是征戰(zhàn)需要的錢糧??梢哉f五年之后,即使丁寬沒有重新出仕,也已經擁有了遠超一郡太守的實力。
這還是只計算了丁寬手中掌握的人力、物力等硬實力,還沒有計算丁寬在中原地區(qū)的名聲、人脈能夠帶來的助力,這種軟實力的價值,只能在未來真正進入諸侯爭霸時代,才能逐漸顯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