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58年七月,夏收以后
北魏在改立新皇帝曹奐以后,北魏朝堂就已日趨穩定。司馬昭準備以新皇名義,再次討伐淮南。
半個月后,各路北魏軍馬便已整軍完畢。此次共動用,北魏禁軍軍馬十萬,許昌鄴城十萬郡兵,淮河一帶守軍五萬,又征發民夫二十萬,還命合肥新城留守張特,起兵馬三萬,防止吳軍北上,號稱八十萬大軍,分左中右三路,準備再次合圍壽春,一舉消滅曹髦和諸葛誕。
司馬昭又任命了王昶為征東將軍,統率左路軍,任命陳騫為征南將軍,統率右路軍,司馬昭自領中路軍。三路大軍浩浩蕩蕩抵達淮河北岸。
淮南這邊此時已經得到消息,淮南地區百姓也已完成了夏收,但是聽說大軍來了,皆人心惶惶。
眾人聚集在刺史府一起商議,曹髦道:“諸位,無須恐慌,逆賊司馬昭大軍,雖然號稱八十萬,但是絕對不可能有這么多,最多二十多萬精銳加一些民夫,我們有十萬大軍,再臨時招募十萬軍屯兵,也不是不能戰。”
眾人見皇帝如此,也似乎有了信心。
尚書令諸葛誕問道:“陛下,此次要不要去找東吳借兵幫忙?”
工部尚書吳綱道:“去年東吳出兵損失很大,而且什么都沒得到,孫綝感覺上當了,非常惱怒,估計此次我們再去求救東吳,恐怕是自取其辱”。
“求救自然是要求救的,書信與孫綝即可,陳述其利弊,若淮南失,則東吳必置于北魏兵鋒之下,朕相信東吳那邊會出兵的”,曹髦說道
“現在朕命令各軍做好準備,李同,朕任命你為前軍大都督,任命焦彝、蔣班二人為左右副都督,三位將軍帶領十萬軍屯郡兵去淮河沿線布防,具體布防措施,暫時你們三人商議后由李同將軍分配安排”。
李同、焦彝、蔣班:領命!
朕親領神策軍與虎賁騎,先出城后駐守淮河南岸高地要塞,作為機動隨時支援。
壽春城留五萬郡兵,由尚書令調配守城
任命吳綱為后軍都督領三萬郡兵駐守西城要塞,防備合淝方向,并接應吳軍北上”。
文鴦、滿長武、諸葛誕、吳綱:領命!
…
八月,淮河南岸
李同按照曹髦的指示,在上個月收到北魏大軍即將南征的時候,就已經在淮河南岸,北魏大軍有可能渡河的地方,臨時修建了八座營寨。
為了方便調度,在曹髦的要求下,每座營寨都設置了編號,分別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六號、七號、八號,來命名。
每座營寨分配一萬名軍屯兵駐守,營寨外放拒馬樁,四周建箭塔等防御措施,并安排五百名輕騎兵每日在淮河南岸各個營寨之間來回巡視,日夜輪流不停的觀察敵軍動向,防止敵軍偷渡。
另外在淮南郡的西北方向的正陽關,由焦彝率領兩萬軍屯兵駐守,主要防止北魏左路軍,從弋陽方向襲擊淮南。
而,神策軍和虎賁軍暫時只是駐扎在離淮河也不遠,但比較靠后的高地上,準備隨時支援可能被進攻的營寨。
此次的戰爭,對于曹髦來說,至關重要,若能守住就是勝利,若失敗就可能要逃亡了,可朕是大魏天子,天下之大又能逃哪去呢?總不能逃到海外,去越南泰國菲律賓這些地方尋找機會發展生存吧?
現在的曹髦,已不是當初被關在洛陽的雛鳥了,就算敗了也不是完全就沒有退路,只是不想去未知的地方,從頭再來而已。
能和古人,甚至是古代名將們一決雌雄,曹髦是即緊張又興奮。緊張的是自己并沒有必勝的把握,而興奮的是,這是一個真正能證明自己的機會。證明自己不是個廢物的機會。
無論前世還是今生!
…
北魏的三路大軍抵達淮河邊的時候,都沒有選擇馬上渡河進攻淮南軍,而是在淮河北岸伐木開始建造高大的戰船。
戰爭經驗豐富的司馬昭,看到淮河現在水勢高漲,河道變寬,似乎不利于大軍快速渡河。而對于淮南軍來說,淮河就是天險,絕對會趁己方大軍半渡而擊之的。
雖然自己這邊兵力占優,士兵素質也比對面好。但對面畢竟也有十幾萬大軍,幾十萬大軍渡河,難免損失不小。且戰場上的事情變幻莫測,一個小的變數和失誤,都有可能會導致大潰敗。
司馬昭很謹慎,這一次他想徹底消滅曹髦他們,就一定急不得。
…
看著司馬昭大軍按兵不動,曹髦這邊倒是有點著急了。曹髦對于司馬昭有什么招數,心里其實是沒底的。如果司馬昭一開始就強攻,自己的把握還大一點。
曹髦打開地圖,仔細的研究了起來。
去年的淮南之戰,北魏軍之所以短短不到一個月時間就把壽春圍住了,是因為諸葛誕懼敵,不敢野戰,所以把所有士兵全部放入了壽春城,想通過消耗敵軍糧草拖垮對面。
后面又打算,決開每年七八月份都上漲的淝水,去淹沒司馬昭大軍的營寨,只是吧,淝水去年七八月份水位就沒上漲。當然就是上漲了,司馬昭也不是傻子,就等著你淹他大軍。
曹髦當然不會和諸葛誕一樣,把兵力全部龜縮在壽春,坐等敵人包圍,然后陷入被動,甚至是陷入死地。
如今,戰場形成了初步的對峙,自己是不可能過河主動去打司馬昭的,畢竟兩軍實力相差擺在那。而司馬昭肯定是遲早要渡過淮河,來攻打的。
雖然曹髦軍目前是被動等著司馬昭渡河,但曹髦也得去分析司馬昭會怎么渡河。
“目前來看,司馬昭在建造大船準備渡河,除了渡河,司馬昭會不會還有別的什么手段呢?”曹髦望著地圖不停的在思索著。
王昶的左路軍,是極有可能從淮河上游潁州就渡河,然后從弋陽方向過來進攻的。但那個方向的南面是大別山,北面是淮河,地勢不僅狹窄,而且那一帶水網密布,不利于大軍的大規模進攻。況且曹髦已經留了兩萬軍屯兵守正陽關,應該問題不大。真要來,虎賁騎也隨時可以支援。
所以,那司馬昭真的只是單一的準備強渡淮河嗎?
大別山?
看著地圖,曹髦腦子一動,“司馬昭會不會命人走南面饒過大別山,走霍邱南面繞后來偷襲淮南的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