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柔翰集:出版三十年手記作者名: 王立翔本章字數: 3449字更新時間: 2022-09-09 16:58:08
序一
李國章
我是王立翔同志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工作期間的老同事,二十多年的風雨歷程,眼看他從意氣風發的大學畢業生,成長為學有專長、工作業績突出的傳統文化出版的領軍人才,內心感到無比高興。趁此立翔同志的著作《柔翰集——出版三十年手記》出版之際,談一些自己的感受。
立翔同志于1985年畢業于上海師范大學古典文獻專業,即進入上海古籍出版社工作。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前身是古典文學出版社和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78年改名。上海古籍出版社從創建者和長期領導者李俊民先生開始,歷屆社領導都十分重視對高素質的古籍編輯出版人才的選拔和培養。上世紀八十年代前期,古典文學出版社和“中華上編”時期一批才學之士紛紛回歸。為應對古籍編輯專業出版人才出現的青黃不接現象,1980年冬天,向社會公開招聘愿從事古籍出版的年輕編輯,共錄取十一人。隨后,一批從新時期高校畢業的碩士畢業生和本科畢業生來到上海古籍出版社工作,真是舊雨新知,群賢畢至。立翔同志1985年從上師大古典文獻專業畢業,即進入上海古籍出版社工作。以前,在古典文獻學人才培養方面,長期只有北京大學一家,新時期全國也只增加四家。由于古典文獻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要求學生基本功扎實,知識面寬廣,并且具有實際動手能力。立翔同志在大學學習期間,打下良好的基礎,從事古籍編輯出版工作,專業對口,加上愛崗敬業精神,編輯工作取得顯著的成績。由他責編并策劃的圖書,涉及文學、歷史、藝術、文博、哲學、宗教等內容,形式上有文獻整理、古籍影印、工具書、學術著作及普及讀物等,所編輯出版的圖書,大多獲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一些圖書獲得各類獎項。以下略舉數例,以見他在古籍整理出版工作方面的貢獻。
立翔同志擔任責任編輯的第一部古籍整理書稿是《郡齋讀書志校證》(全二冊,宋晁公武撰,孫猛校證),《郡齋讀書志》系我國古代第一部有解題的私人藏書目錄,著錄了南宋以前各類重要典籍近一千五百部,其中有許多是早已失傳的著作。本書整理者費時十余年,校以十余種善本,并從浩瀚史志中鉤稽出相關文獻,極大地提升了原書的史料價值。這是一部近百萬字的書稿,需要查證的文獻極多,工作量很大,作為剛入門的古籍編輯,可謂重任在肩,壓力很大。立翔同志憑借專業學習獲得的基礎知識,以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用一年時間,查核大量引文,保證了書稿質量,還應整理者要求,為書稿編制索引,為讀者提供方便。本書的出版成為各種版本和前人研究成果的集大成者。本書于2013年8月,被列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組織評選的“首屆向全國推薦優秀古籍整理圖書目錄”。
在立翔同志擔任第二編輯部主任期間,他全力以赴,認真組織實施大型專科工具書《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全二冊,張之、沈起煒、劉德重主編),從選題確定、組稿到書稿的初審、復審,都表現出他的學術眼光、組織協調能力,以及審稿水平。全書收錄中國遠古至清末名人達五萬三千四百多位,時間涵蓋整個中國各個歷史時期,包括文學、藝術、科技、政治、軍事、宗教等領域,并關注婦女、工商醫卜、少數民族等群體,人物之眾,超過現今同類專業工具書。更為難得的是全書各條目均注明最重要的史料來源,增加編寫和審稿的難度,也提升了全書的學術水平。本書于2000年榮獲第十二屆中國圖書獎。
在文學與歷史結合、文化與藝術融合方面,普及與提高兼顧,立翔同志勇于開拓,并取得良好成績。由他策劃的“花非花·歷史小說系列”,邀請當代著名的女作家,撰寫歷史上著名女性,選題頗有創意,組織作者卻不容易。她們既是要有一定成就的女作家,又要對所描寫的歷史人物有較深入的了解,還要有足夠的歷史知識積累。經過立翔同志的不懈努力,終于完成了《呂后·宮廷玩偶》等七種。這套叢書推出后,頗受讀者歡迎,取得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署名“本社編”的《中國藝海》一書,實際上由立翔同志主持組稿并編輯,全書介紹中國各種傳統藝術精華,包括繪畫、書法篆刻、建筑、音樂舞蹈、雕塑、服飾織繡、工藝美術七大類,共收條目一千二百余,上自原始社會,下迄清末民初,是一部大型綜合性鑒賞類圖書,書稿中的許多篇章都出自名家手筆。本書出版后,深受愛好中國藝術的讀者歡迎。在組稿和編輯的過程中,立翔同志充分發揮自己在傳統藝術方面的愛好和知識儲備,也為未來從事傳統藝術出版作了一次嘗試。
上海古籍出版社歷屆領導都十分重視對青年編輯的培養,要求他們熱愛專業,德才兼備,并在實際工作中考察他們,將專業知識扎實、思想開闊、工作優秀的青年編輯選拔到編輯室的領導崗位,讓他們帶領社內編輯人員開拓選題,積極參加各類學術會議,廣泛聯系海內外學者,認真復審書稿,把好圖書質量關,隨后根據考察和優化選擇,把業務水平較高、工作成績突出的專業人才,選拔到社級領導崗位。立翔同志在上海古籍出版社二十三年的經歷,正是沿著這條軌跡努力前進,從編輯、編輯室正副主任、總編輯助理,升至副總編輯。立翔同志具有較好的理論素質,廣博的文史哲基礎知識,閱讀和編輯整理古籍的基本能力,并能準確地反映所整理與研究成果的文字表達能力,在古籍編輯出版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
由于立翔同志興趣廣泛,并有書法繪畫的基礎,2008年被調往上海書畫出版社,任副總編輯。2009年主持工作,2010年起任社長。
上海書畫出版社是一家專事書畫藝術出版的專業出版社,源于有著一百多年歷史的朵云軒,以1960年重建朵云軒、建立木版水印編輯部為標志,成為現代出版單位。1978年改稱上海書畫出版社,同時沿用朵云軒的品牌,從事書畫藝術出版,此后成立全國首家藝術品拍賣公司,兩者結合,在藝術文化全產業鏈軌道上迅速發展,成為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俱佳的出版單位。立翔同志主持上海書畫出版社工作之時,恰逢按照上級集團部署,朵云軒及其下屬的藝術品經營公司與書畫社分離,在沒有強大的經濟力量支撐之下,如何發揚上海書畫出版社在專業出版方面的優勢,闖出一條可持續發展道路,這是立翔同志面臨的重大考驗。
十多年來,立翔同志全身心投入書畫藝術出版工作,不斷取得新成績。他對書畫藝術出版有明確的指導思想:“專業立社是書畫社的根本,學術出版在其專業立社的追求中起著標桿的作用,這是書畫社六十年發展得出的結論。”(《做好學術出版,推進專業出版工作》)經過深入思考,他對書畫社的未來發展,理出了“立足長遠,與時俱進,提升品牌,強化專業的道路,決心將學術出版作為制高點來建設,以增強出版的核心競爭力,為品牌注入更多新內涵和時代新氣息,塑造更專業、高品質、高傳播力的嶄新形象”(同上)。他堅持建構以學術出版為高地,以專業圖書和普及圖書互為支撐,以教材、期刊為兩翼的專業出版架構。他從工作實踐中體會到“以專業打造品質,以品牌拓展市場”是“專業出版社經營、發展的兩個核心要義”(《“中國碑帖名品”叢帖策劃緣起》)。他在總結專業出版社正反兩方面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就出版主業展開一系列的布局和運作。他確立“以傳統書畫為主體,以藝術與人文結合為補充的出版方向”。在這個出版方向的主導下,構畫了大型集成性項目(藝術作品和文獻整理)、藝術史料和工具書、經典和前沿學術著作、字帖畫譜和技法指導、藝術人文和藝術鑒藏五大基本內容產品線,將此作為書畫社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內容和拓展內容(《做強藝術出版,需要深耕內容這塊土壤》)。上述這些出版理念和所出版的各類圖書內容,均在《柔翰集》之中,不再贅述。
上海書畫出版社在最近十多年來,以爭創一流藝術出版為目標,全力聚焦出版主業,提出以品牌和專業為抓手,先后對編輯、發行等業務環節進行了機制改革,加強了團隊建設和圖書選題鍛造,收獲了大批國家級和專業級的圖書獎項,榮膺“中國出版政府獎先進出版單位”,連續多年排名全國美術出版社總產值第一,邁向了全國藝術出版社的前列。立翔同志先后獲得“上海出版人獎”,上海市和全國出版行業“領軍人才”;2019年還獲得全國宣傳文化系統“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和全國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系統勞動模范等榮譽。
立翔同志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成長,大學階段在古典文獻專業學習,打下傳統文化知識的堅實基礎,二十多年在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工作實踐,為他從事編輯出版事業積累了豐富經驗。到上海書畫出版社工作,用他的話說就是“圓我一個與藝術有關的夢想”,他要在自己喜歡的工作平臺上“竭盡所能,為書畫社發展貢獻我的力量”(《學思湖畔任韶華,柔翰鐫槧托平生》)。他說到做到,而且做得很好。他有理想,有追求,愛崗敬業,開拓創新,我為他取得的成就感到由衷的高興,也希望他再接再厲,為繁榮中華書畫藝術出版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
2022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