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歷史故事10:清
- 禚召偉
- 916字
- 2022-09-09 14:35:12
皇帝親征噶爾丹,疆土進一步擴大
解決了東北的領土問題,康熙帝趕緊命令士兵往西北去,征伐西北的叛亂。當時,西北的蒙古人分為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三大部分。漠西蒙古有一支叫準噶爾的蒙古部落,他們的首領噶爾丹是個不安分的戰爭狂魔。他不但征服了漠西蒙古的其他部落,還準備攻打漠北蒙古。幾十萬漠北蒙古人趕緊逃到漠南,并派人請求清朝政府的保護。
康熙皇帝和大臣們分析局勢,都認為噶爾丹野心不小。為了盡早實現西北的太平生活,康熙皇帝決定親自征伐噶爾丹。聽聞消息后,噶爾丹趕緊排兵布陣,連駱駝都用上了!
上萬只駱駝運到戰場,四只腳綁著躺在地上,駝背上擺著箱子,還蓋著一層濕毯子,放眼望去就是一條長長的駝城。準噶爾的軍隊則躲在箱垛中間,隨時準備朝著清軍射箭放槍。噶爾丹為自己的發明洋洋得意:“這下子你們打不過來了吧?”
清軍將領看到這一幕,忍不住哈哈大笑:“我大清的火炮連雅克薩的城墻都能轟倒,你擺這一長串駱駝是認真的嗎?”于是下令:“瞄準中間那段駱駝,用大炮轟!”
炮聲隆隆,震天動地,駱駝嚇得拼命掙脫奔逃,駝城很快被打開了缺口。清軍的步兵騎兵一起沖殺過去,把叛軍殺得七零八落。
噶爾丹逃到漠北后,派人跟朝廷說:“我服了,別打啦!以后一定安安穩穩過日子。”

康熙皇帝回復:“停戰也可以,但是要當面訂立盟約才算數。”
可是噶爾丹不但不主動來簽訂盟約,還暗地里招兵買馬,派人到漠南煽動叛亂。蒙古各部紛紛向康熙帝告狀,康熙帝不得不下令再次親征。經過兩次大戰,準噶爾叛軍終于土崩瓦解,噶爾丹的親信紛紛投降。走投無路的噶爾丹也服毒自殺了。
從此以后,清政府重新控制了廣大的蒙古地區,蒙古族的老百姓又過上了和平安寧的生活。
(故事源自《清史稿》《清圣祖實錄》等)
知識卡片
諷刺小說《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清代吳敬梓創作的以知識分子為主要描寫對象的現實主義長篇小說,全書共56回。小說由一系列相對獨立的故事串聯而成,描繪了各類人士對于“功名富貴”的不同表現。通過這些描寫,全書深刻批判和嘲諷了當時吏治的腐敗、科舉的弊端、禮教的虛偽;同時,也熱情地歌頌了德才兼備的知識分子和真名士。小說刻畫了不與權貴來往的王冕、屢考不中的范進等典型人物。《儒林外史》代表著中國古代諷刺小說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