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歷史故事5:兩晉南北朝
- 崔婧
- 10字
- 2022-09-09 14:40:06
魏晉名士的苦悶與放浪
嵇康愛打鐵
西晉初年,一個寒冷冬日的黃昏,在山陽縣郊外的小路上,一輛馬車孤孤單單地向西而行。經過一處破敗的宅院時,馬車停了下來,從車上下來一名神情憂傷的中年男子。遠處傳來一陣牧笛聲,聲音嘹亮,曲調悲傷。男子朝著宅院的方向走了幾步,又遲疑地停了下來,這里顯然早已沒人居住了,而男子也并不打算走進院子里看看。
宅院大門前有一棵大柳樹,這天寒地凍的時節,它的枝干光禿禿的,垂下來的柳條隨著寒風輕輕擺動。男子的目光圍著宅院掃視了一圈,最終落在門前光禿禿的大柳樹上,他定定地看著,兩行熱淚奪眶而出。
這個男人叫向秀,而這處破宅院曾經的主人正是他的好友嵇(jī)康。當年向秀、阮籍、山濤、阮咸、王戎、劉伶經常來嵇康家聚會。這處宅子后面有一大片竹林,他們七人帶著酒肉、樂器到竹林里喝酒縱歌,仰天長嘯,快樂似神仙。這七人都是名滿天下的大才子,當時的人稱他們為“竹林七賢”。
嵇康是曹操的孫女婿,曹魏時期曾經在朝廷里當官。司馬氏掌握朝政大權后,屬于曹姓勢力的官員接連被殺。作為曹家親屬的嵇康不想支持司馬氏,于是離開官場躲到山陽縣,從此不問朝中事,過著外人看來逍遙快活的日子。
除了與朋友們到竹林里聚會,嵇康還有一個特殊的愛好——打鐵。他在宅院門口的大柳樹下支起打鐵的爐子,向秀在一旁給他拉風箱鼓風,他就掄起大鐵錘,叮叮當當地敲打起來。在爐火的烘烤下汗流浹背、灰頭土臉的兩個人,完全不是人們印象中文人雅士的樣子……向秀看到破宅前光禿禿的柳樹,回想起當年與嵇康在樹下打鐵的日子,忍不住流下眼淚。
向秀的腦海中又浮現出一段回憶。那天,嵇康與自己正在樹下打鐵,門外來了一群不速之客。嵇康抬頭瞟了一眼,看出是朝中支持司馬氏的幾個人,心中覺得厭惡,于是繼續揮舞鐵錘敲打個不停,根本不理會這些人。
這些人站在旁邊看了好一陣子,見主人嵇康根本沒有招呼他們的意思,為首的鐘會便轉身準備離開。嵇康這時才開口問道:“你們聽說了什么而來?又看到了什么而去?”鐘會冷冷地說:“我們聽到了所聽到的而來,看到了所看到的而離開。”之后便憤恨地轉身離去。
兩人的話都說得沒頭沒腦,實際上卻大有玄機。鐘會是朝中的大官,而且很有才華和學問,寫了不少好文章,他很想結識大家公認的文章寫得最好、風流倜儻(tìtǎng)的大才子嵇康。可是在嵇康眼中,鐘會不過是個依附司馬氏的小人,因此根本不想搭理他。所以才會有鐘會主動登門拜訪,而嵇康卻故意冷落鐘會的一幕發生。

鐘會因此對嵇康懷恨在心。幾年后,嵇康受一樁案子牽連入獄,鐘會覺得終于有了報仇的好時機,跑到司馬昭跟前說:“嵇康這么有能力的人,卻不為您所用,如果不趕緊除掉他,恐怕會有后患。”又說:“嵇康這些人破壞孔孟禮教,對社會有很壞的影響。這種行為任何君王都是無法容忍的。”司馬昭覺得鐘會說得有道理,于是就判了嵇康死刑。
嵇康臨刑前,三千太學生集體請愿,請求朝廷赦免他,可是朝廷并沒有同意他們的請求。到了行刑的日期,相貌堂堂、高大魁梧的嵇康從容地走向刑場,神色如平常一般。他看了看頭上的太陽,知道離行刑還有一段時間,便要來一架琴,就地演奏了一曲《廣陵散》。演奏完畢,周圍的人都淚流滿面,嵇康不動聲色地把琴放下,嘆息道:“從前有人要跟我學《廣陵散》,我不肯教。如今《廣陵散》要失傳了,真可惜呀!”說完,從容就義,年僅40歲。
嵇康之死的背后是魏晉之際司馬氏與曹氏殘酷的政治斗爭,司馬氏為了能夠取代曹氏,一方面要盡量拉攏有能力和有社會影響力的人,另一方面要除掉那些不肯為自己所用的人。“竹林七賢”中的山濤是司馬氏的親戚,很早就投入司馬氏陣營,為此嵇康寫文章與他絕交。而在嵇康被害后,向秀也被迫到洛陽接受司馬氏的官職。他在去往洛陽的路上,路過嵇康的舊宅時,追思往昔,寫下了千古名篇《思舊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