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歷史故事5:兩晉南北朝
- 崔婧
- 1215字
- 2022-09-09 14:40:07
阮籍愛喝酒
在鐘會給嵇康羅織的罪名中,除了不與司馬氏合作外,還有不遵守禮法、破壞儒家定下的社會規矩。嵇康在寫給山濤的絕交書中很直白地說自己不認可商湯、周武王、周公和孔子這些古代圣賢。這樣的觀點在當時可以說是驚世駭俗的。
“竹林七賢”中的阮籍也非常厭惡儒家禮教,他喜歡喝酒。他曾經聽說步兵營后廚有人擅長釀酒,倉庫里儲藏著三百斛(hú)好酒,于是專門申請到那里當個小官。年輕時的阮籍也曾經胸懷大志,想要有一番作為。但是恰逢魏晉之際,政治斗爭殘酷,他只好用醉酒的方式來逃避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司馬昭為了拉攏阮籍,想和阮籍結為兒女親家,但阮籍內心厭惡司馬氏,可又怕惹禍上身,于是每天拼命喝酒,一連60天都醉得不省人事,前來提親的人見了他根本無法開口。見此情形,司馬昭只好作罷。
阮籍在行為上和言語上經常反抗、批評禮教,但是內心卻有著高尚的道德。他從小沒了父親,由母親撫養長大,與母親感情很深。一天,他與人下圍棋,正到了對戰的關鍵時刻,家中的仆人神色慌張地匆匆跑了過來:“老爺,不好了,老夫人,老夫人她走了!”
“啊?”對弈(yì)的人大吃一驚,抬起頭瞪大眼看著阮籍說:“你趕緊回家去吧!”可是阮籍頭也不抬,雙眼緊盯著棋盤,平靜地說:“不,咱們把這盤棋下完再說。”
下完棋,阮籍還是沒有立刻回家,反而要了一大壺酒,咕咚咕咚一飲而盡。旁邊的人都看得目瞪口呆。喝完酒,在眾人不理解的目光中,阮籍突然慟(tòng)哭一聲,口吐鮮血,倒在地上。

按照規矩,父母去世,子女在守孝期間不許飲酒吃肉,也不許有任何娛樂活動。而阮籍在母親將要下葬那天吃了一只蒸乳豬,又喝了一大壺酒。葬禮上,他再次突然慟哭,口吐鮮血。他的行為雖然不合禮教,但他失去母親的悲痛之情,大家都看在眼里,明了于心。
以嵇康和阮籍為代表的魏晉名士,風流瀟灑,才華橫溢,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他們在竹林中聚會,喝酒縱歌,暢談玄妙的老莊哲學,看起來非常浪漫,后世往往十分羨慕和向往。但其實他們生活在一個動蕩的時代,政治斗爭激烈而殘酷,才能和抱負無法施展,還要時時擔憂自己和家人的安危,只能通過清談、飲酒、裝瘋賣傻等方式來排遣心中苦悶,避世躲災,并不像外人看起來的那樣瀟灑自在。
(故事源自《晉書》《世說新語》)
知識卡片
筆記小說《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是南朝宋時劉義慶編寫的文言小說集,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筆記小說的代表作。其內容主要是記載東漢后期到魏晉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36類,每類有若干則故事,全書共有1200多則故事。魏晉兩朝重要的人物,無論帝王、將相,或者隱士、僧侶,都包括在內。《世說新語》所記雖是只言片語,但內容豐富,刻畫傳神,廣泛地反映了這一時期士族階層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及其清談放浪的風氣,是研究魏晉歷史的重要史料,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
名言名句 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阮籍)
你怎么看?
“竹林七賢”中,有人為司馬氏做事,有人寧死不支持司馬氏,對此你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