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咸陽王宮
- 長平之戰前我成了趙孝成王
- 墨行間...
- 2166字
- 2022-09-15 10:45:21
日薄西山。
秦國咸陽城外,數十騎快馬如同狂風一般奔向城門。
守城士卒見到為首的黑甲騎士,都挺直腰桿,肅然致敬。
這數十騎并未緩速,而是一路狂飆,穿過城門直至咸陽王宮門外,這才停了下來。
守在宮門外的王宮長史見到為首騎士,連忙趨步上前,說道:
“武安君速速隨我進宮,大王在書房等候多時了。”
那‘武安君’并未多言,只是大步跟隨長史進入王宮。
剛到王宮書房門前,便聽到秦王一聲怒吼:“趙丹小賊,竟敢聯盟魏國,圖謀上黨......”
隨后便是一聲陶器碎地的聲音。
推開書房大門,黑甲騎士幾步來到秦王嬴稷面前,單膝跪地,抱拳施禮說道:“臣,白起,拜見我王。”
嬴稷連忙上前俯身將白起攙起,說道“武安君,快快請起。”轉頭又沖王宮長史說道:“為武安君備置酒飯。”
白起卻向嬴稷問道:“大王剛才發怒,所為何事?”
嬴稷嘆了口氣,沖旁邊一青年將軍說道:“司馬梗,同武安君說說吧。”
司馬梗乃是秦國大將司馬錯長子,現任秦國國尉。
他聽到秦王命令后,便將馮亭獻降,趙魏同盟,共占上黨之事和白起述說了一遍。
正當二人交談之時,又有一個聲音傳了過來。
“大王,臣剛剛聽聞,趙國平陽君趙豹出使楚國,現已到了壽春。”
書房門推開,一人手拄木杖走了進來,到了秦王近前躬身施禮。
此人非是旁人,正是大秦相邦,應候范雎。
“趙豹,他去楚國做甚。”嬴稷扶起范雎,問了一句。
“若臣所料未錯,趙豹表面上是代趙王慶賀楚王登基,實際上卻是籠絡楚國,意圖對我大秦不利。”范雎答道。
嬴稷來回踱了幾步,吩咐侍衛總管,緊守書房大門,謝絕一切晉見,之后轉身對三人道:“目前形勢,三位已經知曉,說說該如何應對吧。”
范雎看了看白起,見其依然沉思,便開口說道:“馮亭獻降一事,雖然出乎我等意料,但并不足懼。可趙魏同盟,共占上黨,卻對我國大勢不利。兩國結盟,牽一發而動全身,若引得其他諸國再與之會盟,則我國東出大策將會受阻。”
“另外,趙魏占據上黨天險,對我河東、河內兩郡形成居高臨下之勢,若兩郡失守,則秦國數十年東出戰果將化為烏有。”
“所以,臣有兩策應對。一則,斷絕諸國會盟之念;二則,出兵攻占上黨,秦國和趙國兩強之戰,不可避免,秦若退宿,天下將變。”
“詳細說說,應對的兩策。”嬴稷沉吟了片刻,繼續讓范雎說道。
“斷絕諸國會盟之念,無外乎威逼利誘。“
“楚國雖與我國有舊怨,但老楚王懼怕我國,不敢報復。然此時新君繼位,正是國策變化之時,所以給了趙國可乘之機。但只需武安君陳兵秦楚邊境,楚國朝臣便會膽寒,必不會讓楚王與趙會盟。“
“韓國,左右搖擺之徒,唯有打到他痛了,他才不敢有所動作。大王可趁馮亭獻降為由,再奪韓地,威懾韓國。“
“至于齊、燕兩國,只需送與厚金,便不會參與會盟之事。”
范雎侃侃而談,將斷絕諸國會盟之策分析的頭頭是道。
嬴稷聽的也是頻頻點頭,又道:“那如何攻占上黨。”
范雎看看白起,說道:“此乃攻城略地之事,武安君比臣再行。”
嬴稷聽完,看向一旁依然不語的白起,說道:“武安君可有對策?”
白起秉性沉穩,此時更是冷靜到可怕,他緩緩答道:“若要攻占上黨,非傾全國之力不可,否則,臣無勝算。”
“什么!”嬴稷和范雎同時驚呼。
傾全國之力什么概念。就是秦國要將數十年變法強國積累下來的財富全部拿出,六十萬大軍盡赴上黨。可以說是生死豪賭之戰。
“武安君為何有此一說!”嬴稷喘了一口粗氣說道。
白起依然用他那冰冷的聲音平靜說道:“趙魏共謀上黨,看似貪圖土地,實則是為了阻擋我國東出,同時也是試探我國態度。”
“若我國聽之任之,趙魏便會壓迫我國在河東、河內勢力;若我國發兵攻之,他們則會據險而守,若我國進攻稍有不順,他們便會聯合其他諸國群起而攻我。”
“所以,上黨之爭,秦國必戰。若戰,秦國必須以摧枯拉朽之勢掃平趙魏,否則,不足以震懾列國。”
“然而,趙國自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后軍力大增,且趙人多是慷慨悲歌之士,敢于死戰。今又得魏國相助,膽氣更勝,若無傾國之軍,臣實不敢擔保能攻占上黨。”
嬴稷眉頭皺起,思忖良久,畢竟是賭國一戰,他不得不慎重。
“武安君,戰略方面寡人已然明了,戰策細節方面可有謀劃?”
白起依舊平靜說道:“可先按應候斷絕諸國會盟之策,臣率軍駐扎秦楚邊境,做出秦國即將攻楚的態勢,使楚國不敢與趙會盟。”
“然后,傾盡府庫,囤積糧草輜重;召集大軍,集結整訓;為與趙魏之決戰做充分準備。”
“準備完成之后,臣敢擔保,為大王拿下整個上黨。”
“好!”嬴稷拍案贊道:“武安君有如此膽氣,我心定矣。”
話音落下,嬴稷又沖書房門口喊道:“長史何在?”
書房大門推開,王宮長史趨步進來,說道:“大王有何吩咐。”
嬴稷大笑一聲,說道:“草擬王書,拜武安君白起為上將軍,對趙魏之戰事,悉聽武安君之謀劃,全國將士,俱聽武安君之調遣,授秦國穆公劍,可拒王命行事。”
縱是冷靜如斯的白起,聽完秦王嬴稷的話后也是心神俱震。
掌握傾國之兵,可行拒王命之事。他但凡稍有逆心,便可顛覆整個秦國。
大王何至于如此?
白起雙膝跪地,叩首道:“臣斗膽向大王獻傾國出兵之策,已然會遭到非議,若大王再將穆公劍授予臣,將置臣于火上,請大王收回王命。”
嬴稷哈哈一笑,將白起攙起,說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另外上將軍身負興邦之責,怎可無權?上將軍安心授之。”
說完,他又向長史說道:“再擬王書,山東六國邦交斡旋之事全由相邦范雎負責,府庫銀錢,相邦可以任意支用,不必報于寡人。”
范雎聽后也拜倒稱諾。
......
一時間,天下將風起云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