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世界經濟的興衰
第1章 獨一無二
“你把這一件事做好就行!”
這種綿里藏針的言辭,往往針對那些只負責一件事卻搞砸了的人。舉個例子,電視正在轉播F1(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的一次停站,屏幕前數百萬觀眾屏息凝神,看著一個可憐的家伙進行著一項簡單的操作——用大約一秒鐘為汽車更換輪胎。然而,僅僅20秒之后,剛剛換上的輪胎卻從車軸上脫落,滾出了賽道。我們很可能會聽到有人這樣說:
“哎呀!你怎么連這一件事情都做不好?”聽到這話的人一定感覺糟透了。
雖然我沒有在F1賽場工作的機會,但不幸的是,我經歷過類似的窘境,對僅僅負責一項簡單工作還搞砸了的挫敗感,我感同身受。舉個例子(其實有很多),18歲時我曾經在當地的雜貨店里幫工,每天早上我只需要干一項工作(或者說成兩項也行):開面包車去附近的鎮上,從兩個不同的地點取回牛奶和蔬菜,整個路程大約需要45分鐘。
然而某天,我忘記了其中的一項任務,沒取蔬菜就回來了。
我很想忘掉這件事,但雜貨店老板臉上的表情始終像夢魘一樣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我承認這件事對我打擊很大,以至在那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我一直感覺自己是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至少在工作中是這樣的。我覺得我的老板也是這樣想的。
我講這個故事的原因是,假如你打算全身心投入股票投資,以獲得超越其他投資者的高額收益為目標,那么你只需要做好一件(或兩件)簡單的事。簡言之,就是在經濟衰退、市場見頂之前賣掉股票,也就是說,要在一國經濟活動收縮之時賣出。這是第一件事。
之后,你只需要像偉大的天才股票投資家內森·梅耶·羅斯柴爾德說過的那樣,在“大街上鮮血橫流”時再次買入。當毀滅性的消息來臨時,每個人都極度悲觀,以至歇斯底里或呆若木雞,這時你只要閉上眼睛買入就行了!這是第二件事。
? 巨大的機會
投資活動知易行難,因此我們需要更深入地探究一下。
根據經濟運行的原理,從長期來看,平均每10年會發生一次一般程度的經濟衰退。不幸的是,如果遭遇突發事件,比如戰爭、劇烈的政治運動或自然災害,那么偶爾也會發生“額外”的經濟衰退。
綜合考慮這兩種衰退現象的疊加效果,我們發現,一名活躍的投資者在50~60年的投資生涯中,將經歷大約五次一般程度的經濟衰退和一到兩次“世界末日”級別的大蕭條。換言之,這期間會發生六到七次經濟衰退。也許會是四次或八次,但絕不可能發生三次或十次以上。
以我為例,到2020年初,我一共經歷了五次經濟衰退。
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五次經濟衰退我都全身而退。請注意,在第一次衰退中,我就像一只被蒙住眼睛的猴子,幸運地射中了靶心;而在第二次衰退中,雖然錯失良機,但至少我沒被碾軋。
第一次危機:我過早賣出
我投資生涯遭遇的第一次衰退是1973—1974年的石油危機。這次危機屬于前文提到的“額外”的突發性衰退,起因是阿拉伯獨裁政權突然切斷了石油供給。
那時我才十六七歲,還算不上是股票投資者。當時的我正在為了間隔年去南美洲旅行拼命攢錢。我做過廁所清潔工、工廠工人,以及任何我能找到的兼職。我可沒有錢投資股票。
于是,1974年夏天,我把我的摩托車托付給一個朋友,乘飛機去了智利,然后我和三位友人踏上了途經秘魯、阿根廷、烏拉圭、玻利維亞和巴西等國的旅程,當時我們每人每天的預算是3美元。
第二年夏天,當我回到家的時候,我的朋友告訴我,很不幸我的摩托車在我離開期間被偷了。
“我真的非常抱歉。為了補償你,我給你買了價值800丹麥克朗(約合130美元)的麥格辛·諾德(Magasin Du Nord,丹麥大型連鎖百貨公司)股票。”我的朋友熱情地告訴我。
其實,我內心更希望能把摩托車找回來,而不想要什么股票,但我什么都沒說。出人意料的是,股票上漲了!股市迎來了牛市。牛市是個股市術語,指價格漲幅超過20%的市場行情。當然,這是因為石油供給恢復了。我誤打誤撞趕上了這次牛市,在沾沾自喜了一陣之后,我賣掉了持有的股票,賺到了一筆可觀的利潤。
順便說一句,正是這段經歷教會了我,不要為了一小筆利潤而賣出股票。我賣出股票后,股價繼續上漲了很長一段時間。這也是我訂閱《經濟學人》雜志(而且訂閱至今)并開始關注股市的原因。
正是那輛被偷走的破舊摩托車,激發了我潛藏已久的金融市場“賭徒”本能。
第二次經濟危機:沒能以低價買入迷人的海濱別墅
我投資生涯經歷的第二次經濟危機發生在1980—1982年。那時,我住在哥本哈根北部海岸公路邊上一間破舊的大房子里。那間房子雖然是獨立的住宅,但地下室已經有些腐壞了,所以租金相當便宜。
不管怎么說,當你23歲時,住在租來的房子里,你基本上不會在意廚房地板上的那點兒腐壞的痕跡,至少我不在意。事實上,那是一段極為美妙的時光:冰箱里總有啤酒,海灘上總有沖浪的人,床上“幾乎”總有女朋友。
我們陶醉在啤酒和海風中,夢想著有一天能有錢在海邊買下一棟屬于自己的房子。順便說一句,雖然我們租的房子位于公路的靠陸地一側,但從臥室的窗口向遠處眺望,可以看到海濱幾棟漂亮的房子。啊!那時我就做出了決定:我會努力工作,在20到30年內買一棟這樣的海邊大房子。哪怕會過勞死,至少我也是在海景豪宅中離世的。這才是精彩絕倫的生活!
有時,你夢寐以求的機會來得太快了。當時間來到1982年初,經濟衰退導致整個丹麥的房價下跌時,我和我的朋友弗蘭克突然產生了想買下一棟海濱別墅的沖動。
我們想買的不是之前提到的那種豪宅,而是稍微便宜一點兒的。我們注意到,從海岸公路的一端到另一端,掛著“出售”牌子的房子隨處可見。由于經濟衰退,富人紛紛破產,于是我們有機會以很低的價格買到一處位于海濱的住所。
讓我提供一點兒背景信息。1981年,當整條海岸公路旁邊的房屋都在掛牌出售時,我24歲,剛完成農學院的學業,并在丹麥農業和食品理事會找到人生中的第一份全職工作,但這份工作薪水很低,因此,我在農學院謀了一份講授經濟學課程的差事作為補貼。與此同時,我還在哥本哈根商學院攻讀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上大學時,我和幾個朋友一同參與了一些經營活動。例如,我們購入蛋糕盒再賣給連鎖超市,將防靜電清洗劑賣給計算機公司。我還申請了學生貸款,并用借來的錢投資高息抵押債券。這樣做有風險,但也產生了可觀的利潤,我因此存了不少錢。
弗蘭克(我之前提到的朋友)成了一名計算機設備銷售員,工資比我高很多。我們計算過,考慮到當時房屋大幅降價,如果我們傾盡所有,可以一起負擔一套海濱別墅的首付和月供,要么是靠海濱一側稍微差一點兒的,要么是靠陸地一側高檔一些的。
但最終我們沒有出手,因為擔心花光所有錢會讓我們陷入財務窘境,那樣我們的一生就全完了!
結果,現實情況讓人追悔莫及,我們擔心的財務窘境并沒有出現。沒過多久,經濟危機就結束了,海濱房屋的價格幾乎翻了一番,我們錯失了良機。
第三次經濟危機:以低價入手了迷人的海濱別墅
1980—1982年經濟危機的10年之后,我經歷了投資生涯中的第三次危機:1990—1991年的國際經濟危機。
那時,我33歲,對這一次經濟危機有著充分的心理準備。一方面,我積累了更多的投資經驗,之前萌發的“賭徒”本能也成熟了一些。另一方面,我積攢了更多資金。此外,我出版了《金融心理學》一書,可以說深諳經濟趨勢。通過研讀經濟史,我發現了一個驚人的規律:
·1816年,美國發生了嚴重的經濟危機;
·接著是1826年;
·接著是1837年;
·接著是1847年;
·接著是1857年;
·接著是1866年。
這十分耐人尋味,每次危機的間隔時長都驚人地相似,分別是10年、11年、10年、10年和9年。總體來看,在隨后的幾十年中,盡管略有偏差,但10年發生一次危機的頻率最為常見。
換言之,自然的經濟周期呈現10年往復一次的規律,我們幾乎可以斷言,每10年就必然會出現一次衰退。
我們可以稱之為“10年法則”。果不其然,上一次經濟危機過去10年后,這些迷人的海濱別墅再次以低價出售。不僅如此,我發現自己曾經艷羨不已的房子,正以260萬丹麥克朗(約合42萬美元)在低價出售。
雖然那時的260萬丹麥克朗比現在要值錢得多,但對那樣的房子來說,這個價格依然很便宜,那時的我已經完全負擔得起。最終,我花了245萬丹麥克朗(約合39萬美元)買下了那棟擁有私人海灘的迷人住宅,我仿佛置身天堂!
我不由得感慨,這是多么大的福分啊!我期待與我的妻子和我們未來的孩子在這里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第四次經濟危機:在破滅的互聯網泡沫中無助地掙扎
過了兩年“安居樂業”的生活之后,我遇到了一個令人興奮的機會,作為合伙人參與瑞士的一個創業項目。因此,我最終決定賣掉我的房子,還從中賺了一筆。(順便說一句,后來房子的買家以150萬美元的價格再次將其賣出,真可惡!)
弗蘭克和我啟動了瑞士的項目,并把這個項目出售給了投資者。那些投資者后來又把它轉賣給了金融服務機構晨星公司。
在那之后,我們又成立了一家精彩公司(The Fantastic Corporation)。1999年9月,這家公司引入了高盛和另外四家銀行的投資并成功上市。值得一提的是,在掛牌后的頭5個月里,公司股價上漲了10倍,我擁有的賬面資產價值一度達到2.1億美元。
這不是很好嗎?但別忘記經濟周期的存在。倘若經濟危機按固有的規律每10年發生一次,那么2000年前后將發生下一場衰退。
不出所料,2000年2月,股市崩盤,科技股首當其沖遭到了血洗。隨著互聯網泡沫的破滅,我們的股票價格暴跌,猶如被投入了“絞肉機”。然而在當時,作為公司的創始人,我們持有的股份恰好處于上市后的鎖定期,這意味著我們完全不能賣出股票。
讓我來描述一下我所說的“絞肉機”。從2000年春季到2002年秋季,我們公司所在的納斯達克電信行業板塊下跌了超過93%,我們公司上市所在地德國的Neue Markt股票指數下跌了96%。因此,雖然來之不易的投資知識和經驗已經讓我預測到了這場危機,但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資產不斷縮水卻無能為力。那滋味真不好受!
第五次經濟危機:2008—2009年金融危機,我差一點兒就做對了
盡管經歷了2000年的經濟衰退,但之后我又積累了足夠的資金,可以啟動新的投資了。在接下來的幾年中,我投資了各種創業項目,包括在俄羅斯和中國等新興市場進行的大規模高風險投資。
絕大多數投資的收益都非常可觀。例如,2000—2008年,俄羅斯股市指數上漲了約1 000%;同期,中國股市指數上漲了約450%。(見圖1-1)
但有個念頭一直在我腦海中盤旋:新一輪經濟危機很可能在2010年前后造訪。
我對自己說,這次我要做好應對危機的萬全之策。在那之前,我已經學到一件事:隨著經濟衰退風險的增加,投資者應該逐漸減少自己的風險敞口。也就是說,我不打算為了在最后時刻以最高價格賣出所有股票鋌而走險。

圖1-1 1996年以來的俄羅斯和中國股市走勢
于是,2006—2007年,我從股市取出不少錢,花在跑車、私人飛機以及地中海的游艇上。這些奢侈品讓我充分地享受了人生(當然,通過這幾筆交易,我的上家也賺得盆滿缽滿)。不過我仍保留了一部分股票投資,我認為上漲趨勢可以持續到2010年前后。
但在2008年1月初,某些市場打破了上行走勢(見圖1-2),促使我用看跌期貨完全對沖了剩余的股票持倉。
期貨有點兒像賭博合約。看跌股票期貨就相當于押注股價會下跌。這是一種較為復雜的技術,但我的目的很簡單。由于無法判斷股市后續走勢是漲是跌,因此我選擇對沖所有風險。
幾天后,我在蘇黎世機場準備搭乘飛機,我的朋友,也是我此前的合伙人彼得·奧納姆斯打電話告訴我,他剛剛參加完高盛集團在蘇黎世舉行的投資者年會。會上,高盛集團對接下來一年的經濟走勢做出了預測。“拉斯,這些年來,高盛頭一次對經濟做出如此負面的預測。”他告訴我,“他們非常不看好后市。”

圖1-2 2008年股市崩盤前后的趨勢
一掛斷電話,我就趁著排隊登機的空當,給我的股票交易商下達指令,讓其增加看跌期貨頭寸。于是我的頭寸變成了“凈做空”。也就是說,如果股價下跌我就會從中獲利。果不其然,從那天起,一直到2月,股市一路下跌,我因此獲利頗豐。
然而,此后的3—5月,股價有所上漲,我的利潤日復一日地被蠶食,我不由得緊張起來。
然而,大蕭條終于還是來了,股市崩盤,利潤如洪水般涌進了我的賬戶。
順便說一句,在衰退進行到一半時,我誤判危機已經結束,錯誤地過早建倉又匆忙賣出,這個失誤讓我損失了大約800萬美元。
不過總體來說,我以相當不錯的狀態度過了危機,并在2009年以非常低的價格重新建立了我的股票投資組合。以同樣的資金,我持有了更多的股票。我當時認為,這個投資組合應該能夠持續到2020年左右。
沒錯,我認為能夠持續到2020年(記住“10年法則”)。2018年我在丹麥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表示,我預計2020年會發生經濟危機。
然而,在2019年,幾乎沒有出現任何衰退的預警信號。因此,我開始傾向于認為衰退可能會在2021年發生,甚至是在2022年。我以滿倉狀態進入了2020年,我把全部資金都投入股票市場。
回想起來,這相當冒險。當你讀到這里時,我們都已經知道,2020年春季新冠肺炎疫情出現,繼而股市大跌。
在談及我的投資在這次股市崩盤中的命運之前,我先講一個小故事,關于一個人、他的狗,還有狗尾巴的故事。
想象一個人牽著一只開心的狗正在散步。這個人代表世界經濟,狗代表經濟周期,狗尾巴代表金融市場。我將用接下來的三章討論這三個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