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部審計思維與溝通:發現審計問題、克服溝通障礙、實現審計價值
- 袁小勇 林云忠主編
- 1335字
- 2022-09-08 15:27:55
本書前言
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知識共同體組織(Common Body of Knowledge,CBOK)是專門對內部審計人員及其利益相關者進行持續研究的機構。2015年,CBOK對全球內部審計從業人員進行了第三次調查,并于2016年4月發布了題為《內部審計人員最需具備的七項技能——為您的組織建立最佳的人才組合》的調查報告(《中國內部審計》2016年第7期)。
這個調查報告顯示(見表1),內部審計人員最需具備的能力是分析/批判性思維(64%)與溝通能力(51%),這兩項能力作為內部審計人員必須具備的核心能力,越來越受到審計職業人士的重視。內部審計人員必須具備很強的技能,其中,審計思維與溝通能力是最需具備的兩大技能。本書就是基于這兩大技能展開的。
表1 內部審計人員最需具備的七項技能(CBOK,2016)

續表

為什么內部審計人員最需要具備審計思維與溝通能力呢?
內部審計存在的價值,就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是相互遞進的三個層次,但都與審計思維與溝通密切相關。如果內部審計人員不具備嚴謹的思維、周密的邏輯,就很難發現企業的問題,其工作價值就不會被認可。內部審計人員發現了問題,或者別人向其報告了問題,如果其不具備系統思考問題的方法和溝通能力,就不能很好地與管理層和被審計部門溝通問題存在的原因及解決問題的思路,也就很難有所作為。所以說,內部審計人員需要具備審計思維與溝通能力。
本書分上下兩篇,共10章,上篇(第1—6章)闡述內部審計思維,下篇(第7—10章)闡述內部審計溝通。全書通過大量的審計案例,主要就審計思維的內涵、內部審計思維體系的構成、審計思維在內部審計工作中的運用、內部審計思維能力的自我評價與提升、有效的內部溝通與外部溝通、內部審計的人際沖突及其化解等內部審計的核心內容,進行系統的理論與實務分析。
本書由袁小勇、林云忠作為主編,魯壵、劉紅生、徐曉東作為副主編進行編寫,各章的具體寫作情況如下。
第1、6章由教育部審計學課程思政教學名師(2021年)、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會計學院案例研究中心主任袁小勇編寫;第2章由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扎蘭屯市副市長(原牙克石市人大財經委主任、審計局副局長)魯垚編寫;第3、5章由中國內部審計協會職業發展委員會委員、寧波市內部審計協會副會長、國際注冊內部審計師林云忠編寫;第4章第2節由寧波方太廚具有限公司審計部(2014—2016 年度全國內部審計先進單位)部長編寫;第7章由北汽集團投資有限公司審計部孫浩然編寫;第8章由寧波市余姚市審計局高級審計師董君飛主任編寫;第9章由高級審計師、2017-2019 年全國內部審計先進工作者、寧波市內部審計協會副秘書長、寧波鄞州農村商業銀行審計部總經理劉紅生博士;第10章由北汽集團海納川公司紀檢部部長徐曉東編寫。
全書最后由袁小勇、林云忠定稿。
本書為內部審計實務工作者而寫,亦可作為紀檢、監察、巡視等監管部門工作人員和高等財經類院校教師、學生等進行工作、學習和研究的參考資料。本書在寫作過程中,參考了部分學者文獻,雖然文中已有標注,但可能并不全面,在此,再次向這些文獻的作者表示感謝。特別還要感謝寧波大學龍元建筑金融研究院,他們為本書的調查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幫助。
內部審計思維與溝通是一個大課題,需要探討的問題很多,也有許多內容沒有定論。本書只是起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不足之處,望廣大讀者不吝賜教。
袁小勇 林云忠
202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