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熟悉的家中向世界道別
- (日)上野千鶴子
- 1853字
- 2022-08-31 12:01:36
數據顯示:“晚年的時候,獨居者是最幸福的”
我邂逅了一本可以證明如上觀點的書——辻川覺志《晚年一個人生活是幸福的》(水曜社,2014年)。看到這本書時我已經寫完《獨居者的臨終》(2015年)了,當時我就覺得:“糟了,好后悔啊!我應該早一點看到的!”可惜為時已晚。
不過,如果我在自己的書中表達了同樣的觀點的話,應該會讓人覺得我是硬著頭皮寫出來的。因為我在自己的書中能夠斷言的,充其量也就是“晚年一個人生活并不是一種不幸”這一類的觀點。但是,辻川醫生在他的書中用數據說話,論證了“一個人生活最幸福”,讓人無法反駁。
辻川醫生在大阪開了一家耳鼻喉科診所。2013年,他向居住在大阪門真市的60歲以上的老人發放了將近500份問卷調查,收到了460份回復。調查結果顯示,獨居老人的生活滿意度高于和家人住在一起的老人。
雖然社會上有所謂的“幸福度”調查,但其實“幸福”是一個非常主觀的東西。通過詢問“你幸福嗎?”所獲得的回答,比較起來是非常困難的。因此,便有了一個替代性的指標——“生活滿意度”。辻川醫生采用的也是這一指標。和他一樣,為方便起見,我將用“生活滿意度”代替“幸福度”。
眾所周知,在大規模的調查當中,獨居老人的生活滿意度是低于和家人住在一起的老人的。那是因為獨居老人的貧困率往往更高,而且有被社會孤立的傾向。但是,辻川醫生的調查對象是住在大城市近郊的中產老人。耳鼻喉科的就診者一般是老人和小孩,而到辻川診所就診的是那種能自行前來的相對健康的老人。據說他們當中很多人都有子女,但選擇自己一個人居住。應該說,這樣的一些案例(數據)十分難得,因為它們很容易被大規模的調查數據遮蔽。
政府所做的調查統計,采用的是“二選一”的統計方法,即默認老人要么是獨居,要么是和家人住在一起,然后對這兩種情況進行比較。但是,辻川醫生采用了一種獨特的統計法。他把和家人住在一起的情況進一步細分為以下幾種:和一人同住、和兩人同住、和三四人(及以上)同住,然后再對它們進行比較。結果發現,和一人同住,也就是二人戶的情況下,老人的生活滿意度是最低的。而當和兩人同住,也就是三人戶的情況下,老人的生活滿意度有所上升。當和三四人(及以上)同住,也就是多代同堂的情況下,老人的生活滿意度繼續上升,但是也只達到和一人獨居差不多的水平。
所謂“二人戶”,指的是老兩口自己住的家庭,或者單親父母與一個子女住在一起的家庭。老兩口自己住的時間,又被稱作“空巢”期,這是一個充滿危機的階段,子女已經長大,夫妻二人喪失了目標,每天只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俗話說“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思維沖突激烈的老兩口,其生活滿意度之低是不難想象的。這種情況,老兩口之間如果有一個緩沖地帶的話,應該會好很多。比如,他們有的是和子女住在一起,而有的是養只寵物,通過寵物來交談。因此,不難理解,當家庭成員在一人獨居基礎上增加兩個人,也就是成為三人戶的時候,老人的生活滿意度會略有上升。
當住在一起的家人增加三個人,變成多代同堂的時候,老人的生活滿意度可以和一人獨居的水平相媲美。政府推薦的就是三代同堂,甚至考慮過想要給三代同堂的家庭提供資金補助,供他們建房子用。當然,我絲毫不認為提出這種政策的政治家本身就是三代同堂。最顯而易見的是,天皇一家絕對不會三代人住在一起。[6]那么,為什么多代同堂的生活滿意度會這么高呢?這可能是人們的觀念使然,因為大家普遍認為“日本的老人,還是要和家人生活在一起,晚年才幸福”。不過,辻川醫生的結論是,獨居老人的滿意度可以和三代同堂的老人的滿意度匹敵。
辻川醫生的調查結果還發現了更為有趣的事情。大家都知道,隨著年齡的增長,老人的體力會逐漸下降,身體也會出現各種問題。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發現,即使健康狀況開始惡化,獨居老人的生活滿意度也不太會降低”。其實,別人雖然關心你會不會疼,有什么痛苦,但這終歸是隔靴搔癢,無法真正體會你的疼痛,所以,你就算說出來也沒什么用。從這個調查結果我們可以看出,獨居的老人應該早就看透,也做好了思想準備,知道反正有什么病痛也只能自己承受,沒什么好對人言說的。
即便是獨居老人,也有些人曾結婚生子,只不過子女不在身邊。根據辻川醫生的調查,有孩子的獨居老人和沒有孩子的獨居老人,在生活滿意度上完全沒有差別。啊!謝天謝地!要知道,在日本社會,我們總是被嚇唬說,如果不生小孩的話,晚年會有多么多么凄慘!但現在,老人和子女分戶居住早已司空見慣,而且很多老人到后面反而是白發人送黑發人。所以,對于“有沒有子女,生活滿意度都不會變化”這一結果,我是能夠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