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導論 界定神圣羅馬帝國

政體性質

“既不神圣,也不羅馬,更非帝國”——這是1756年出版的《風俗論:論各民族的精神與風俗》一書中,法國思想家伏爾泰對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羅馬帝國所做的諷刺性描述。神圣羅馬帝國是一個飽受誤解的政治實體,在許多人看來,伏爾泰的說法相當公正。通常認為,神圣羅馬帝國建立于公元800年,最終于1806年解體。然而,當查理曼于800年接受教皇加冕成為皇帝時,他統治的國家并不是一個完整的實體。當德意志國王于962年取得皇帝頭銜時,這個帝國還沒有被冠以“神圣”字樣,更沒有完全“德意志化”。在1806年之前,皇家威嚴使得這些國王以及他們的繼任者位列歐洲君主的最高等級。但他們的王國名稱慢慢發生了變化,直到1500年左右,“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羅馬帝國”才正式確立。同樣,這個頭銜所依附的政體在歷史上也發生了重大變化。

最初的法蘭克王國本質上屬于部落社會,領袖經選舉產生。在此基礎上,后來的統治王朝演變為成熟的封建制度。某種程度上,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806年帝國解體。皇帝和德意志諸侯經常通過更新封地等儀式來確認彼此之間的關系。18世紀,在重要的儀式和其他正式場合,等級和排序問題——也就是這些大人物的站位或座次——時常引起激烈的爭論。從這個意義上說,帝國仍然是德國歷史學家所說的“以個人聯合為基礎的國家”,或者說只是個人聯合,而不是領土型國家。

此類聯合的特點在于,諸侯和自由城市保留了對領地的大部分管轄權,從而限制了君主的權力,這使得后者更像是最高法官和軍事指揮官,而不是德意志領土的強力統治者。除非得到所有人的同意,否則他不可能采取任何影響到全體民眾的措施。1500年左右,這一理念得到認可,成為調節皇帝與帝國議會關系的基本憲法準則。帝國議會是一個由諸侯和自由城市組成的大會,起源于最初的宮廷集會,當時國王和皇帝不時召集貴族到皇宮商討事務。大約在1500年,帝國議會的程序被正式固定下來,并計劃定期舉行會議,通常稱為Reichstag(字面意思是帝國下屬的邦國會議)。從1663年起,帝國議會固定在雷根斯堡舉行,并且持續召開,諸侯和城市統治者無須親自出席,而是派遣特使。

然而,諸侯和自由市從未獲得主權,在1806年之前,他們仍然需要服從皇帝和帝國法律的最高權威。事實上,從14世紀中期開始,帝國發展出了一套制度和法律框架,最終這些框架的重要性勝過了皇帝和封臣之間的封建關系。縱覽帝國的整個歷史,君主一直都是在一個小規模核心團隊的輔助下管理帝國事務,這個團隊包括帝國首輔和其他大臣。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帝國事務的運作框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原本用來選舉國王的貴族集會演變成由七位選帝侯組成的小型會議。到1500年左右,貴族的宮廷聚會變成了更加正式的“宮廷”議會,之后又變成了帝國議會。到了16世紀,原先在貴族聚會上由君主親自主持的司法特別會議也被兩個最高法院(位于施佩耶爾的帝國樞密法院和位于維也納的帝國宮廷法院)所取代,在每個法院中負責審判的都是具有合法資格的大法官。

14世紀之后,教皇和帝國之間的聯系變得松散,而且宗教改革嚴重破壞了這種聯系。事實上,教皇從未承認1648年簽訂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因為它最終確認了路德宗和新教徒在帝國的權利。在查理曼統治時期,德意志帝國教會是鞏固統治的重要工具。到了16世紀后期,它的力量已大幅削弱,淪為帝國西南部和萊茵蘭地區的王室支持者的附庸。從1519年起,新當選的皇帝在加冕之前,必須簽訂一份內容繁雜的選舉讓步協議,君主的權力由此受到很大的限制。

從《金璽詔書》(1356)到《威斯特伐利亞和約》(1648),德意志人已經積累了一定數量的基本法。到了18世紀,他們擁有的基本法數量超過了任何尚未開啟現代進程的憲政國家。根據這些法律,德意志人比歐洲其他國家的臣民享有更加廣泛的權利,而且這些權利已經通過公開立法形成法律條文。如果德意志臣民的權利受到侵犯,帝國法律確保他們有權向上一級法院提起上訴,如果有必要的話,還可以向皇帝本人提出申訴。根據法律規定,他們甚至可以對自己的統治者采取法律行動。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山县| 福贡县| 获嘉县| 永州市| 新闻| 中牟县| 古丈县| 华阴市| 永康市| 浪卡子县| 武穴市| 城市| 娱乐| 荥阳市| 连云港市| 杭锦后旗| 泰顺县| 通河县| 哈尔滨市| 富裕县| 河东区| 平安县| 聂荣县| 巨野县| 五常市| 屏山县| 白玉县| 双桥区| 武城县| 乳山市| 云阳县| 泰安市| 台北市| 佛坪县| 钟祥市| 左云县| 始兴县| 通州市| 晋城| 临清市| 勐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