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到春暖花開,走到燈火通明
文/明媚
聽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的家庭就是她的宿命。”
生活中,有很多人或多或少地控訴過父母對自己人生的惡劣影響。我們不否認原生家庭對每個人都有著深遠的影響,但原生家庭遠不該成為所有不幸遭遇的借口。
一個強大而成熟的人,不會讓原生家庭成為自己的束縛,她們會積極自救,抓住一切把自己拔出來的機會,努力成長,努力與原生家庭和解,成長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風雨哈佛路》中的美國女孩麗茲,出生在紐約貧民窟,父母雙雙吸毒,母親更是精神失常,雙目失明,根本沒有能力養育她。
8歲時,麗茲就靠著乞討度日,偶爾去上學的日子里,因為衣衫襤褸,滿身酸臭,受盡嘲諷和冷眼。
麗茲15歲時,父親進了收容所,母親去世。此時的她發現依靠別人的憐憫與施舍,永遠無法擺脫困境,只有讀書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機緣巧合下,她從一位老師手中獲得了一張考卷,為自己爭取到了讀書的機會,從此地鐵站里、走廊里,到處都是她學習和睡覺的身影。
廢寢忘食地學習,不顧一切地努力,讓她用兩年就學完了四年的課程,并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哈佛大學,還獲得了《紐約時報》一等獎學金。
頒獎禮上有記者采訪她:“睡在地鐵里,吃在垃圾旁,你為你的過去感到可憐嗎?”
她笑著回答說:“我為什么可憐,這就是我的生活。我甚至要感謝它,它讓我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向前走,因為我沒有退路,只能不停地向前走。”
從她的回答中,我們能深深地感受到,雖然原生家庭曾帶給她巨大的創傷,但她從未抱怨,心中充滿了感恩。
人生如潮,歲月如梭,每個人的生活都不可能一帆風順,即便沒有家庭的創傷,也一定會有逆境與坎坷。
與其抱怨、彷徨,不如學習麗茲勇往直前的精神,即使有貧窮的童年、艱難的生活,但她依然靠著自己的努力,通過了命運的考驗,最終完成蛻變,擁有了屬于自己的燦爛人生。
*
在網上看過這樣一句話:“哪有什么橫空出世,那些光鮮亮麗的背后,往往深藏著數不清的汗水與淚水。”
通常,我們能從“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道理中,了解到做成一件事的艱難。但我們不知道的是“人前光鮮”到“人后努力”之間,隔著的是不為人所知的“拼盡全力”。
2021年的夏天,“00后”女孩楊倩火了。
就讀于清華大學的她,趁著放暑假去參加東京奧運會,不僅拿下了首金,還一鼓作氣,又獲得了一枚金牌,兩枚金牌到手的她,獲得了很多人的喝彩。
殊不知,看起來氣定神閑、一舉奪冠的背后,卻是無數次艱辛訓練的積累。
11歲時,其他小伙伴都在盡情享受童年歡樂時,小小年紀的楊倩,已進入體校,每天伴隨她的只有艱苦的訓練。
射擊訓練并不像我們看到的簡單打槍環節,而是以練習分解動作為主。練習盯靶時,一站就是幾個小時,腿腳站到發麻,手也因為反復拿槍而磨起了泡。
因為太苦,哭成了家常便飯,可她卻從不偷懶,常常咬牙堅持,爭取每天比其他隊員練得久一點點。
就這樣,進入體校不到兩年的時間,楊倩就拿到了全國射擊亞軍的好成績。
從此以后,她對自己的要求更加嚴格,如果訓練時打得不夠好,她就會偷偷加訓,直到打好為止。
年輕的楊倩,熬過幾千個深夜,經歷了數不清的傷痛,方有今天的光芒四射。
古語有云:“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是啊,心懷夢想之人,用汗水和淚水雕琢未來;渾渾噩噩之人,庸庸碌碌一生而不自知。
想要成為優秀的人,就要學會承受常人難以忍受的艱辛和困苦。只有歷經尋夢旅程中的千難萬險,才能厚積薄發,取得不凡的成就。
每個心中有夢的女孩,只要堅定信念,就會風雨兼程,腳踏實地,勇往直前。
*
2019年,獲得IEEE青年成就獎的黃芊芊,登上了微博熱搜,走紅網絡。
IEEE青年成就獎,自2009年設立以來,全球僅3人獲獎,黃芊芊是第四人。而這一年,她才30歲。
黃芊芊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工薪家庭,高中那年,母親下崗回家,懂事的芊芊為了不讓父母擔心,開始刻苦學習,在同學們的眼中她是長得漂亮、成績又好的女學霸。
憑著優異的高考成績,她考入了北大,大三開始跟隨老師進課題組做科研。
都知道,科研之路艱苦,但她下定決心,扎根北大,再困難也咬牙前進。
她考取了北大的博士,幾年來為了攻克科研難題,常常從早到晚待在實驗室里,清晨四五點披著月光走進實驗室,再出來時,又是星光滿天了。
有人問她為何如此堅定和努力。
她的回答永遠只有一句話:“除了熱愛與積累,別無他法。”
黃芊芊的成功,離不開她對科研的熱愛,也離不開廢寢忘食地挑燈夜戰,更加離不開十年如一日的潛心研究與積累。
是啊,萬事萬物靠積累,這是最直白、樸素的道理。
里爾克也曾說:“人生有何勝利可言,挺住便意味著一切。”
你看“放棄”二字,共15畫,而“堅持”二字共16畫,放棄與堅持之間,就一筆之差。
但一筆兩向,一邊是失敗,一邊是成功,結果如何,一切都源于你自己。
人生的路,只要肯積累,一定會走向優秀。而陽光也會向你而來,為你披上溫暖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