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6章 歐陽修退休,司馬光外任

貢舉之事稍事平息后,朝廷里傳來消息:

司馬光老先生自端明殿學士知永興軍(現陜西省西安市)轉而出知許州(今河南許昌)。

走之前,老先生出于自謙,同時也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自謙,他臨走給朝廷里投了一枚煙幕彈。使得在京師任上正過著惴惴不安、茍且偷生的蘇軾,突然間打了個激靈。

原來,司馬光上書神宗皇帝說:

我這個老朽啊,算是個庸才!其才能遠在群臣之下。先見之明不如呂誨,公平正直不如人家范純仁、程顥,用于謀斷又不如范鎮!

這還不算啥,下面的話才是壓軸的:

老夫我慚愧啊!朝中的蘇軾及孔文仲本是名不見經傳的小臣僚,都敢不躲避陛下的雷霆之威與王介甫的虎狼之怒,屢次上書對策指陳朝廷的得失和王安石的荒唐。凌然正氣、視死如歸,對于自己的政治前途絲毫沒有放在心上!——老夫我遠遠不如人家蘇軾和孔文仲啊!

從司馬光的話里話外可以看得出,司馬老先生對于蘇軾的偏愛之情。

不過,在王介甫當政狂推變法之時,反對新法的蘇軾,自然是被排擠在權力圈之外的。所以這次司馬光老先生的夸贊,雖然是老先生真心地抬舉蘇軾,卻使得蘇軾像被放在聚光燈下一樣,如芒在背的感覺實在是始料未及。

其實,孤獨愁悶的蘇軾,在等待外任的日子里,作為匯報,他也在做著一件與司馬光家族有關的善舉(說媒)。

事情是這樣的:

司馬光膝下本來沒有兒子,后來從他親哥哥那里過繼來一個侄子,作為后嗣,取名司馬康(字公休)。誰知,天有不測風云,司馬康的老婆卻早早地病逝了。

巧的是,蘇軾的堂哥們下輩有幾位侄女,皆待字閨中。

于是,蘇軾給堂哥(具體哪一位堂哥,沒有確切的證據,據孔凡禮老先生考證,可能還是蘇不疑)去了一封信,想讓堂哥物色一位年齡相當的侄女給司馬康做繼室。

但是,司馬光是朝中重臣,想聯姻的官府之家自然不少,聽說有潞公文彥博(歷仕四朝,出將入相)、邵亢(字興宗,龍圖閣直學士、樞密直學士、開封府知府)等富貴人家已搶先向司馬光老先生求過親。因此,蘇軾想讓堂哥趕緊把條件符合的侄女的年齡信息,最重要的是生辰八字寫信說一下。

蘇軾在信中說,還不知道人家老司馬家同不同意,不過等到我若是近期被外任回蜀地時,若經過長安,我會抓緊時間與司馬光老先生當面提一下。

緊接著,蘇軾又去了第二封信說,二哥,我剛寫完上一封信,就聽說司馬光被一位姓蘇的青苗使彈劾了。我們只能等他老人家官場之事稍微料理妥當,再去給他去信吧,我們要沉住氣。

過了些時,蘇軾托范鎮(字景仁)上門去問一下司馬光老先生的意見,還不知道愿不愿意,只是如今還未有回音。

蘇軾給堂哥又去了第三封信,在信上安慰堂哥說,等司馬老先生那里一有確切的消息,就會立刻往家里捎信。又說,現在的自己很想念故鄉,親友們也想讓他回去一趟。但是,自己乞求外任的奏章里,肯定是不敢指明要求去哪個地方,最終的定奪只能是聽任天子的安排。

好在前段時間朝廷的批示下來了,是往杭州任通判,杭州通判也是知州的級別。上頭的這樣安排,主要是中書省不想讓我作地方上的一把手,怕我不好好奉行新法。我知道,這次要不是天子的特別開恩,自己早就粉身碎骨了!

不過,地方上通判的工作量是大了些,但杭州的風景卻是天下第一!呵呵(這是蘇軾常用的口頭禪)!

四月二十六,韓億之子、韓絳韓維之弟韓縝(從名字的偏旁部首就可以看出)被罷以天章閣待制知秦州的知州資格。

關于韓縝這個人,就是后來蘇轍、王覿以諫官身份,上書朝廷說韓縝“才鄙望輕”,在先朝為奉使時,曾割地六百里以遺契丹,邊人已經怨之切骨,不可使此人居相位。

據傳,韓縝在秦州知州任上時,法制嚴酷而極少行德政,這也就是現在所說的“只講法律的約束,不講道德感化的力量”,最終因濫殺無辜被朝廷罷了官。

罷官之后,在秦人中流傳這樣的說法:寧逢乳虎,莫逢韓玉汝。

玉汝,是韓縝的字。其中有個叫孫臨的人,很善于對對子,就有人以“莫逢韓玉汝”向孫臨求下聯。孫臨想都沒想,就對出了下聯:可怕李金吾。一時間,使得韓縝的暴政成了天下人的話柄。

李金吾,名為李集,金吾是其官職(爵位)稱號,全稱為黃門侍郎左執金吾上將軍。

李金吾乃漢武帝時期大將李陵的后代,蔭襲金吾之爵,較為勇猛。曾作為援軍主帥援助過遼國上將賀統軍,無功而返。后來糾集兀顏延壽、太真駙馬與宋江對陣,并與名揚四海的梁山五虎將之三“霹靂火”秦明大戰。但確實技不如人,被秦明一狼牙棒打下馬來,死于非命。李金吾只戰過一場,倒霉的是恰巧碰上了梁山的精銳“霹靂火”秦明,初戰告敗,并被秦明殺死。

孫臨對子中表達出了的意思是,寧肯遇到敵人,都比遇到韓玉汝(韓縝)要強!

上文提過文同赴江陵任前,蘇軾與文同去拜訪過凈因院的道臻長老,文同應道臻長老之請,為凈因院畫過竹子兩桿與一株枯木,后來蘇軾還應邀為道臻長老做了一篇真贊(對人物畫像的贊語)。

“贊”這種文體里面,除了吹捧之辭,也沒有什么值得玩賞的干貨。

但是,這篇贊文字里行間有一處有趣的地方,卻被細心的耕文軒主人所發現。

那就是,這篇《凈因凈照臻老真贊》里有一句“是故東坡,即此為實”。其大意是:因此上,我東坡居士,就把你(道臻)看成了真實。依據目前蘇軾研究方面的權威專家們推斷,蘇軾寫這篇贊的時候,就是在文同赴陵州任后不久的熙寧年間。

而大多數的蘇學愛好者包括耕文軒主人本人也原本以為,“東坡居士”這一稱號是在蘇軾到黃州以后才有的。因此,這也許算得上是一個了不起的新發現!

過了些時,參知政事(副宰相)馮京舉薦蘇軾掌外制、直舍人院,為皇帝起草詔令。

這位馮京,字當世,鄂州江夏(今武漢市江夏區)人氏,也是一位有著傳奇色彩的人。馮京同志從小天資聰穎,好學上進。在舉行的鄉試、會試、殿試中,他連中解元、會元、狀元,在古代十三位“三科狀元”中名氣較大。時任朝廷宰相富弼見馮京才華橫溢,先后將兩位千金嫁給他為妻,留下了“兩娶宰相女,三魁天下元”的千古佳話。

此人也反對王安石的變法,曾屢次上疏萬言,論其更張失當,被王安石指為邪說,欲予罷黜,但神宗認為馮京可用,反而任命馮京為樞密副使。可見,此人在官場上還是有點根基的。

舉薦蘇軾,也許是出于為朝廷選取良才,亦或許是與蘇軾惺惺相惜。遺憾的是,神宗皇帝并沒有批準。

六月十一,六十五歲的“六一居士”歐陽修以觀文殿學士、太子少師致仕(退休)。

觀文殿學士,官居正三品,平時掌出入侍從,以備顧問。

太子少師與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簡稱“三少”,原是天子或太子左右最親近的人。“師”是傳授其知識的,“傅”是監督其行動的,“保”是照管其身體的,即分別是負責君主智育、德育、體育的人。宋代“三師”是宰相、親王的加官官銜。“三師”是正一品,“三少”是從一品。

可以說,歐陽修老先生是以副國級的身份退的休。

對于這件事,蘇軾自然上了賀啟。在賀啟中,蘇軾由衷地說到,我的歐陽先生啊,本人受到您的知遇之恩深,最領受您的教益最重。您的事業最為輝煌,已成了三朝的人望,文章的燦爛堪稱百世的師表。

又說,雖然我知道天下人都會為你的離去感到可惜,但我小蘇卻明白您的急流勇退、明哲保身之智慧。

恩師離開了朝廷,蘇軾也在思考著自己的出路。畢竟,此時的朝廷是王安石的天下。

三伏暑熱之時,蘇軾又向朝廷請求外任。

出乎預料的是,這次上頭正式地批準了,職務是出任杭州的通判。

通判,官名,宋太祖趙匡胤所發明。是皇上親自任命到各州,輔佐知州一起治理各州的京官。不過,通判可直接向皇上稟報各州的事情,如果有政令需要頒布,需要同時有兩人的署名才能生效。在官職上,通判在知州下一級,但是可以繞過知州直接向皇上報告,通判放在現在,相當于中央特派員。宋朝時,趙匡胤吸取前朝教訓,為了防止出現唐末時藩鎮武將專權、皇權旁落的局面,就加強集中中央權力,于是新設了一個官職通判。通判的作用一個是用來監督各知州,另一個作用是,通判可以用來制約知州,兩人一起治理,又因為官職權力的相互纏繞,知州一般會防范著通判,害怕通判抓到自己的錯誤或者把柄報告給皇上,所以兩人不會太親近。

宋代的通判除了兵馬,賑災的財財糧食,處決重大犯人的案件之外,其他的事情都能夠參與并發表意見,并且擁有一票否決權。同時,通判也肩負著監察的職能,一旦知州等有不良行為,通判就會向皇上匯報。但是知州在官職上是高于通判的,就這樣,通判和知州形成了制約,可以避免知州坐大地方權力。

遺憾的是,通判一職卻很難做出政績,所以很難被升職,這也就導致地方的通判們在后期變了味道,有人為了升官加爵,就與地方官官官相護,成為朝廷一大毒瘤。趙匡胤原意是要相互制約的,沒想到最后卻給朝廷留下了另一大禍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河县| 浠水县| 宜州市| 嘉祥县| 德钦县| 彰化市| 东乌珠穆沁旗| 峨眉山市| 广平县| 靖江市| 乐清市| 和龙市| 普兰店市| 呼和浩特市| 宁都县| 安图县| 西和县| 青河县| 长海县| 寻甸| 六枝特区| 湖口县| 神农架林区| 长垣县| 大安市| 镇远县| 宜春市| 朝阳区| 常州市| 溧水县| 亚东县| 山西省| 长岛县| 潮安县| 孟村| 太仓市| 洛阳市| 定结县| 昌乐县| 达孜县| 罗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