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只有付出才有收獲(4)
- 小故事大道理(中國兒童課外必讀)
- 王秀芝主編
- 3971字
- 2014-10-30 14:45:10
得知這件事之后,有人半是嫉妒半是惋惜地對他說:“早知道這樣,還不如不跑那么多路去淘金呢,吃了那么多苦,原來金子就在自己的腳底下。”
“不,如果我不去淘金,恐怕永遠也不會知道這個結果。”富翁安德魯回答道。
大道理
任何一個驚人的發現,都很難逾越先前的艱苦尋找過程,因為倘若缺少這個漫長的“修煉期”,我們的發現就很難會是“金子”。
沒有任何借口
名著《沒有任何借口》中,有一個這樣的小故事:
萊瑞·杜瑞松在第一次奉命前去某外地服役的時候,接到了連長指派給他的一個任務,這個任務包括7件事:去見一些人;請示上級一些事;申請一種東西,其中包括地圖和當時嚴重缺貨的醋酸鹽;等等。
一經委派,杜瑞松立刻向連長保證,他會把7件事情都完成,雖然他還沒有時間思索應該怎么去做。
果然,像連長所擔心的那樣,各件事情都不算順利,其中最關鍵的環節就是醋酸鹽的申請。為了兌現自己的承諾,杜瑞松滔滔不絕地向負責補給的中士說明理由,希望他能夠從僅有的存貨中撥出一點給自己。看中士就是不同意,杜瑞松就一直纏著他講了下去,最后,不知道是從杜瑞松的講述中得知了醋酸鹽的重要性,還是實在被搞煩了,中士終于批準了他的請求。
當圓滿完成任務的士兵杜瑞松前去連長辦公室復命時,頗感意外的連長居然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因為在他的意識里,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同時做完那7件事是不可能的。或者也可以說,即使不能完成任務,他也不會怪罪這位下屬,時間問題倒是其次,關鍵是申請醋酸鹽幾乎是不可能的。要知道在此之前,已經有不計其數的申請者“慘敗而歸”了。
“你是怎么做到的?難道你就沒想到不可能嗎?”愣了半天之后,連長終于問道。
“不可能?怎么會不可能呢?這是你交給我的任務啊?而且我也已經向您保證了會完成。”杜瑞松回答道。
“我知道這件事很難辦,所以早就準備好了聽你的任何借口,不想……”
“借口?”不等連長說完,杜瑞松很驚訝地重復道,“我沒有想過要找什么借口,我只想怎么把醋酸鹽要來。”說到最后,杜瑞松幾乎在自言自語了。
“我知道了!”連長忽然明白了什么似的說道,“正因為你沒有想過找借口,你才辦到了這件事!”
后來,從不為失敗找借口的萊瑞·杜瑞松一直升到了上校。
大道理
不要把寶貴的時間和精力浪費在尋找合適的借口上,借口再好,也改變不了你“沒有成功”的結局,而且一旦養成習慣,你就難免會一事無成。
享受成功的過程
這個人常常自嘲是“倒霉蛋”,因為從小到大,無論朝著哪個目標努力,他都沒有成功過。過了幾十年被失敗陪伴的日子之后,他終于發自心底地感到了上天的不公,于是,他決定去問上帝到底怎樣才能成功。
翻山越嶺,他來到了一條大河邊,見到了一位釣魚的老者。他走過去問道:“老人家,你知道怎么樣才能成功嗎?我從來沒有享受過成功的滋味,我非常想嘗一嘗。”老者看了看他,便把手中的魚竿交給了他。等他釣上一條魚來時,老者對他說:“每天都能釣到魚,你就成功了。”
他非常不滿意老者給他的答案,于是接著往前走去。又走了一個月,蹚過了幾條河,他見到了一位正在樹林里打獵的中年人,又向他問道:“你能告訴我怎樣才能成功嗎?”中年獵人搖了搖手中拎著的新鮮獵物:“每天都能捕獲野獸,這就是成功啊。”
依然不滿意這個答案的他又向前走去,穿過森林,穿過沙漠,最后終于見到了上帝。
“怎么樣才能成功?”他忙不迭地問上帝。
“就像你這樣。”上帝給了他一個非常出乎意料的答案。
“我這樣?”他迷惑地反問道。
“是啊,”上帝慈愛地回答道,“我的孩子,這一路走來,你見識了無數人與物,無論胸懷、眼光、智慧都大有長進,這就是成功啊!如果僅僅把成功定義為一個結果,你就很難享受到成功的真正滋味,只有把過程化作成功的一部分,你才能時時刻刻享受到成功的滋味啊!”
大道理
結果的成與敗,只是一瞬間。如果僅享受結果,人生的快樂與價值將會大打折扣。只有把整個奮斗過程都享受一番,我們才能長久地生活在希望與滿足中。而且,過程本身不就是成功的一個組成部分嗎?
居里夫人和鐳
居里夫人從理論上推測到了新元素鐳的存在,但是巴黎大學的董事會卻拒絕為她提供她所需要的實驗室、實驗設備和助理人員,因為她無法用事實來證明這一點。無奈之下,堅強不屈的居里夫人只好把校內一個無人使用、四面透風漏雨的破棚子當成“實驗室”。然后,她把從礦上收集到的瀝青礦渣用大麻袋運回,便開始了偉大的發現之旅。
當然了,實驗室里的“設備”簡陋得無與倫比,一口煮飯用的大鐵鍋、一根粗棒子以及一些必要的試劑和試管便是居里夫人全部的實驗家當。而用那根粗棍子不停攪拌鍋中煮沸的瀝青液體,便是她的整個實驗過程。她期待著自己石破天驚的那一刻,所以在整整4年中均不辭勞苦地工作著。最初兩年,這位日后震驚全世界的化學家干的其實是粗笨的化工廠的活兒,接下來的兩年,才是她試驗的初衷——分析瀝青溶解后的分離物,也就是鐳。
經過一千多個日日夜夜的辛苦勞作,“實驗室”外面那8噸堆得像小山似的礦渣終于變成了此刻她面前器皿中的這一小點液體。居里夫人滿懷期望地等待著,等待著這些液體結成一小塊晶體(鐳)的時刻。可是等啊等啊,半小時、一小時過去了,原本激動不已的她感覺越來越沉重——玻璃器皿中的液體,她4年來的汗水和8噸瀝青礦渣的最后結果,居然只是一小團污跡!
夜深人靜的時候,疲倦至極又失望之至的居里夫人回到了家,她躺在床上,無論如何都不能入睡,她不甘心,她想找出自己失敗的原因。
“只要能找出自己為什么失敗,我就不會對失敗這么在意了。可是到底為什么呢?為什么它只是一團污跡,而不是一小塊白色或無色的晶體呢?那才是我想要的鐳啊!”居里夫人一邊想,一邊自言自語著。忽然她眼睛一亮:既然誰都沒有見過鐳,憑什么自己這么肯定鐳是白色或無色的晶體呢?沒準兒,那一小團“污跡”正是自己最想要的東西啊!
想到這里,居里夫人翻身下床,以最快的速度朝實驗室跑去。結果還沒等開門,她便從“實驗室”的墻縫里看到了自己偉大的“發現”——白天器皿中那毫不起眼的污跡,此刻正在黑夜中散發著耀眼的光芒!“鐳!”居里夫人驚喜地叫了出來。沒錯,這就是鐳,一種具有極強放射性的元素。
大道理
看到障礙就意味著已經偏離了成功目標,可如果只盯住成功的招牌,我們也難免會與之失之交臂,因為時常注視自己、反省自己也是必要的。
為什么不竭盡全力
某青年海軍軍官走進海曼·里科弗將軍的辦公室,將軍接見了他。坐定之后,將軍請他挑選任何他所希望討論的領域進行談話,青年軍官選擇了時事、音樂、文學、海軍戰術、電子學等。
在整個談話過程中,將軍一直在注視著青年軍官的眼睛,并不斷地問這問那。當青年軍官被問得瞠目結舌時,將軍微微一笑。頓時,青年軍官明白了將軍的用意——自己挑選的這些自以為懂得很多的問題,看來都知道得很少,更何況其他的呢?
正當青年軍官為自己的無知感到羞愧時,將軍又問道“你在海軍學院的學習成績怎樣?”
“在820人的年級中,我名列第59名。”這個問題讓青年軍官稍稍釋然了一點。誠然,這個成績還算是不錯的,但是由于有剛才的教訓,他的語調和表情依然很謹慎。
“哦,那你竭盡全力了嗎?”將軍微笑著反問道。
“沒有。”青年軍官搖搖頭回答道。顯然,他希望通過這個回答透露給對方兩個信息:一是自己很謙虛;二是自己還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誰知將軍根本不買賬,說:“哦?那你為什么不竭盡全力呢?”
立刻,青年軍官窘得無話可說了,是啊,自己為什么不竭盡全力呢?之后,他便沉默著退出了里科弗將軍的辦公室。
在此后的幾十年中,青年軍官一直把老將軍的那句話當成自己的座右銘,無論做什么事,他都會“竭盡全力”。憑著這種精神,數年之后,他成了美國的第39任總統,他的名字叫做詹姆斯·厄爾·卡特。
大道理
即便不求成功,當你以最大的熱忱去對待自己所做的或者將做的事情時,成功也會不請自來。最起碼,你會獲得一種了無遺憾的幸福。
天才的“基因”是什么
所謂天才,必然有著與眾不同的特殊基因。這個觀點,是為世界上絕大多數專門研究天才的科學家所認可的。可是最近,美國佛羅里達州州立大學的心理學教授阿里克森博士卻根據某個實驗推翻了這一點。
實驗是法國凱恩大學的佐瑞歐·馬佐爾博士和其同事在不久之前共同進行的,實驗對象是一位名叫瑞格·蓋姆的數學天才。
瑞格·蓋姆有著超常的計算能力,他能夠在數秒內計算出一個10位數的5次根;在同樣短的時間里,他還能夠計算出一個2位數的9次方;而在被要求將一個整數除以另一個整數時,他能毫不遲疑地講出精確至小數點后6位數的答案。
佐瑞歐·馬佐爾博士的實驗過程,就是在這位數學天才進行計算表演時,對他的大腦活動情況進行精密的檢測。通過運用正電子放射層X線照相術,佐瑞歐·馬佐爾發現:與常人相比,瑞格·蓋姆在計算表演時的大腦活動部位多出了5個。
由于可以使用這種額外的記憶區,所以他可以避免發生常人易犯的計算錯誤。由此看來,所謂天才的“特殊基因”似乎的確是存在的,可是我要告訴你,現年26歲的瑞格·蓋姆并非生來就具備這種超強的計算能力。20歲時,他還是一個與常人沒什么兩樣兒的普通青年。
20歲之后,他才接受了一位專家的訓練:每天都進行4個小時的記憶練習。只不過短短的6年時間,原本與常人無異的他便成了人人驚嘆的數學天才,這,不正是“天才”非“天生”的最好證明嗎?
除了上述實驗之外,佐瑞歐·馬佐爾博士及同事還對瑞格·蓋姆進行了他所不熟悉領域的技能測試。結果證明,他根本沒有任何不同于常人的表現。
看來,只要經過足夠的訓練和努力,任何人都可能擁有這種因為“長期工作記憶功能”而產生的天才表現。
事實是這樣嗎?阿里克森博士通過對只能記住7位數字的普通人訓練一年,證明了這一點:他們都可以記住長達80至100位的數字。
而匈牙利的拉茲羅·波爾加及其夫人,也用試驗證實了這一點——當地的人們普遍認為女子不宜參加激烈的西洋棋比賽,而他們,卻把3個經過嚴格心理訓練的女兒培訓成了具有世界級水準的西洋棋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