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生態地理(5)

在大興安嶺的北麓,有一個地理位置極其特殊的縣——漠河縣。它位于黑龍江省黑龍江上游南岸,地處中國極北部邊陲,面積約185萬平方千米。這里在明朝時屬木河衛,1981年5月設置漠河縣。由于地處中國最北端高緯度地區,漠河擁有許多獨特的北極自然風光,如白夜、極光等。夏至,是漠河縣的北極光節。這一天,會有成千上萬的海內外游客歡聚北極村,點燃篝火,觀賞神奇的北極光,度過難得的白夜。

大興安嶺在中國的歷史文化中也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據考證,它是北方游獵民族的發祥地。眺望著大興安嶺的茫茫林海,你不但會折服于它的驚人美麗,也會禁不住感嘆人類文明頑強的生命力。

扎龍自然保護區

扎龍自然保護區位于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東南26千米處,面積2100平方千米。這里蘆葦沼澤廣袤遼遠,湖泊星羅棋布,非常適合水禽的生存繁衍。保護區內有魚類46種,昆蟲類277種,鳥類260種,獸類21種。其中鶴的種類多,數量大,為世人矚目,丹頂鶴、白枕鶴、白頭鶴、閨秀鶴、白鶴和灰鶴均為國家重點保護的一、二級動物。全世界的鶴類共有15種,分布在中國的有9種,而扎龍地區就有6種,“鶴的故鄉”之美名,名不虛傳。

扎龍自然保護區主要是保護濕地及國家級保護動物丹頂鶴等野生動物,它橫跨2區4縣,其濕地是烏裕爾河下游失去河道、河水漫溢而成的一大片永久性弱堿性淡水沼澤區,由許多小型淺水湖泊和廣闊的草甸、草原組成。

1992年,扎龍自然保護區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在全世界范圍內,珍貴的丹頂鶴僅有1000多只,而扎龍保護區內就有700多只。丹頂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僅分布在黑龍江齊齊哈爾等地。它個頭很大,體長在12米以上,羽毛主要為白色,喉、頰和頸部為暗褐色,頭頂皮膚裸露,狀若紅冠,故得名“丹頂鶴”。丹頂鶴棲息于沼澤地或沿海淺灘地帶,涉游于近水的淺灘,用長嘴啄取魚、蟲、蝦、蟹等為食,有時候也吃嫩草、谷物等。在中國,丹頂鶴被賦予了更為美好的含義,人們稱之為仙鶴,把它們看成是吉祥長壽的象征。

扎龍自然保護區中開辟有“扎龍湖觀鳥旅游區”,面積155平方千米,是游人接觸保護區內珍禽的主要窗口。該旅游區包括:榆樹崗,觀鳥者可以在接待處聽情況介紹,看有關扎龍自然保護區和鶴的錄像電影,登望鶴樓遠眺鶴類等水禽賴以棲息繁殖的濕地景觀,及參觀展覽廳和鶴類馴養繁殖場;龍泡子(扎龍南湖)、大泡子(扎龍北湖)、西溝子(系自然河道)和扎龍養魚池,觀鳥者可以在明水水面觀察到眾多的雁鴨類、秧雞類、鷗類等游禽及在近水草甸棲息的小涉禽;九間房、大場子,這里為蘆草沼澤景觀,觀鳥者可以觀賞到鷺類的群巢區和鶴、鵲等涉禽及沼澤猛禽;土木克西崗,游人在這里可看到大量農田居民區鳥類。扎龍苗圃及其毗鄰草甸草原,游人在這里可觀察到林棲鳥類和草原曠野鳥類及大鴇、蓑羽鶴等。

扎龍自然保護區風光優美,景色秀麗,堪稱是北國的江南。每當暮春仲夏,蘆葦青青,在清澈的水面上,漂浮著水浮蓮、菱角等水生植物,四周草地翠綠,野花飄香;金秋季節,登上望鶴樓,極目遠眺,鶴和各類水禽,集群嬉游,翱翔盤旋,令人心曠神怡。游人徜徉在這北方的水鄉澤國之中,欣賞野生珍禽自由地遨游,一種真正回歸大自然的感覺便會油然而生。

神農架

神農架位于湖北省西部,處于大巴山東部,為湖北省西部長江和漢江的分水嶺。區內群峰林立,脊嶺高聳,屈嶺盤結。距今250萬年前的第四紀,中國中部陸地處于冰川活躍期,而神農架鮮受波及,成了當時動植物的避難所,使眾多生物得以生存繁衍至今,故有“中國冰川時期諾亞方舟”之稱。

神農架地處中國東西、南北植被過渡地帶,植物種類復雜,現存有1000余種樹種,其中包括距今1000萬~8000萬年以前第三紀的珍貴孑遺樹種,還有眾多的珍稀動物,被譽為“華中林海”和“天然動植物園”。在神農架西南部大小神農頂建立了以金絲猴、毛冠鹿、珙桐、雙盾木為主要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

神農架內生長著一種稀有樹種,名叫珙桐,屬珙桐科落葉喬木,是第三紀古熱帶植物的孑遺樹種,為中國特有單屬科、單種屬珍稀植物,分布于陜西東南部、湖北西部和西南部、湖南西北部等地。在神農架林區,珙桐生長于中南部海拔約1600米的溝谷闊葉林,種群數量不多。珙桐的花朵奇特,花序有2片白色大苞片,形如飛鴿,故有“中國鴿子樹”之稱,已成為世界著名的觀賞植物。

西雙版納

美麗富饒的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像一顆綠色明珠,鑲嵌在云南省南端。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是中國面積最大的一片熱帶雨林,奇妙的熱帶雨林風光造就了純樸奇特的民族風情,在這片以綠孔雀、芭蕉與象腳鼓著稱的雨林里,北國的寒冷與戈壁的干燥不過是遙遠的童話。

西雙版納的東南部與老撾接壤,西南部與緬甸交界,是世界北回歸線上少有的,也是中國唯一保存完好的一片原始熱帶森林區域。茂密的橡膠林、香蕉林呈現相當獨特的亞熱帶風光,在中國其他地區難得一見,而且動植物資源非常豐富,素有“植物王國”、“動物王國”、“藥材王國”三大王國的美稱。

西雙版納北面有云貴高原作屏障,擋住了寒流,南面受印度洋西南季風的影響,氣候濕潤,因此冬春無寒潮大風,夏季無臺風暴雨。這種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使這里蘊藏著豐富的森林資源和繁多的植物種類。而西雙版納封閉的地形,一方面保留了許多古老的動物種和在新環境下產生的新物種;另一方面青藏高原的動物也南下到達西雙版納,使之成為許多珍稀動物種的起源與發展中心,這便是西雙版納“動物王國”的緣由。

景洪原始森林公園位于景洪市以東、瀾滄江以北,距州府所在地8000米處,是全州離景洪城最近的一塊原始森林。在這片原始森林里,有一條水質明凈的萊陽河,河谷兩岸生長著莽莽蒼蒼的原始熱帶雨林。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坐落在勐臘縣勐侖鎮的葫蘆島上。這里保留有大片原始森林,已引種栽培熱帶植物4000多種,各種植物分類集中,組成錯落有致的十多個植物專業區。

西雙版納之所以如此地吸引游人頻頻來訪,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將民族文化、民族風情、熱帶雨林、觀賞植物、野生動物等自然和人文景觀完美地融為一體,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地域景觀。這里居住著傣、漢、哈尼、瑤等13個民族,各有自己濃郁而鮮明的民族風情。

傣族是西雙版納最主要的民族之一。傣族先民為古代百越族中的一支,遠在公元1世紀,漢文史籍已有關于傣族的記載。在傣語中“傣”意為“熱愛和平,勤勞、勇敢的民族”,有水傣、旱傣和花腰傣之分。傣族飲食以大米為主,喜歡飲酒和吃酸辣食品,好吃魚蝦等水產,還有嚼檳榔的習慣。分上下兩層的干欄式建筑是傣族民居的主要形式。潑水節為傣歷新年,大約在農歷清明后10日。傳說,古代農時由一位天神來掌管。他身為天神卻為所欲為,弄得人間冷暖失調,雨旱混淆。他的7個女兒決定為民除害。一天,她們把父親灌得酩酊大醉,然后悄悄拔下他的一根頭發,做成了心弦弓,切斷他的脖子,不料頭顱一挨地就會燃起邪火。7個姑娘把頭輪流抱在懷里,直到腐爛。輪換時,她們總要用清水潑在自己身上,沖去滿身的污穢惡臭。于是傣家人歡度新年時,都要舉行潑水活動,以消災除難,預祝在新的一年里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神奇的西雙版納,正以其自然與人文的完美結合,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置身于莽莽蒼蒼的熱帶雨林之中,觀賞珍稀動植物,體會獨特的民俗風情,足以令人陶然忘憂,全身心地沉醉于綠色明珠的魅力之中。

臥龍自然保護區

臥龍自然保護區位于四川省汶川縣境內,包括臥龍、耿達兩個鄉,是以保護高山生態系統及大熊貓、金絲猴、珙桐等多種珍稀物種為主的綜合性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溫暖濕潤的自然環境為眾多生物的棲息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許多瀕臨絕種的動植物在此生活,其中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物種有:大熊貓、金絲猴、牛羚、白唇鹿、綠尾虹雉、珙桐、水青、連香、紅豆杉等。

臥龍自然保護區始建于1963年,是中國最早建立的保護區之一,1980年被批準加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同年中國與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在此合作建立了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

保護區奇妙的自然景觀、變化多樣的森林植被、幽深寧靜的環境以及形形色色的稀有動植物匯集成一種難以抗拒的誘人魅力,吸引著四面八方的來客到此游覽。

保護區內最為著名的動物無疑是大熊貓。大熊貓是中國特產的珍稀動物,因其體型較大,外形似熊,頭較圓像貓,因而得名。又因其毛色黑白相間,主要棲息于竹林中,俗稱花熊和竹熊。大熊貓是一個孑遺物種。距今幾十萬年前是大熊貓的極盛時期,它曾廣泛分布于中國東部,后來同期的動物相繼滅絕,大熊貓卻孑遺至今,并保持了原有的古老特征,因而有“活化石”之稱,對于研究生物進化、古地理、古氣候等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而其憨態可掬的形象也使它受到了世人的喜愛,被稱為中國國寶。

白唇鹿也是保護區內知名的珍稀動物之一,它是中國特產的珍稀動物,僅產于青藏高原、甘肅祁連山和四川西部等海拔3000~5000米的高原山地上,已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這種鹿的下唇和吻端兩邊呈純白色,因而得名白唇鹿。白唇鹿體型很大,身上有厚厚的長毛,以樹葉、草等為食,不畏寒冷和風雪,腳蹄寬大,善于翻山越嶺,是一種耐受力很強的鹿。目前白唇鹿已瀕臨滅絕。

金絲猴是中國獨有的珍稀野生動物,川金絲猴是其中重要的種類,生活在中國四川省西部山地云杉、冷杉、槭、樺、箭竹、杜鵑等叢生的針闊混交原始林里。金絲猴身披長毛,濃而厚的金灰色或金黃色背毛,長度可達20多厘米。金絲猴臉龐呈藍色,面型純樸和藹,還生了一對朝天翹的鼻孔,所以又得了個“仰鼻猴”的名字。金絲猴過著群居生活,有十幾只一群,也有幾百只一群的。

臥龍奇趣,在于自然率真,不事雕琢。置身于臥龍自然保護區內,使人仿佛來到了一個別樣的世界,讓人可以盡情享受那份原始躁動的野性。

武陵山

武陵山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及湖北省、貴州省兩省邊境,為東北-西南走向,是沅江和澧水干流的分水嶺。山中氣候屬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類型,夏涼冬冷,雨量適中。武陵源風景區就位于這片莽莽山林中。這里山峰陡峭怪奇,森林茂密,溪流清泠冰澈。此外,還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和許多珍稀的動植物品種,富庶與純美構成了山中的桃源勝景。

武陵源是由張家界、天子山、索溪峪、楊家界四大各具特色的風景區組成,方圓369平方千米,氣候濕潤,溫涼宜人。這里集“山峻、峰奇、水秀、峽幽、洞美”于一體,幾千座巖峰千姿百態,聳立在溝壑深幽之中;數百條溪流蜿蜒曲折,穿行于石林峽谷之間,堪稱“天然去雕飾”的人間仙境。

石英砂巖峰林奇觀是武陵源最為獨特的勝景之一,堪稱造物主的偉大杰作,它以多、美、野而著稱于世。武陵源共有峰林3100多座,數量之多在全世界絕無僅有。群山環抱之中,石峰聳立,高低參差,怪異嶙峋,美不勝收。

武陵源素有“水八百”之稱,山中之水以“久旱不斷流,久雨水碧綠”為特色。這里溪、泉、湖、瀑、潭齊全,紛呈異彩。金鞭溪銜連索溪峪,把沿途自然風景錯落有致地巧妙連接起來,構成一幅美妙的山水畫卷,給人以動靜相宜的美感。鴛鴦瀑布從高達百余米的懸巖飛瀉直下,遠遠聆聽如雷聲轟隆,回蕩峰壁;近觀瀑形,似一條銀龍,形、聲、色俱佳,給人以豪壯美感。

武陵源的峽谷溶洞中,尤不見大自然的巧思妙手。金鞭溪、卜里畫廊、黑槽溝等峽谷均是幽深奇秀、遮天蔽日之地。幽峽蜿蜒伸展,兩旁樹木蔥蘢,雜花香草,“人游山峽里,宛在圖畫中”,令人頓生幽思遐想。景觀奇美齊全的黃龍澗,是中國的超級長洞,規模龐大,最寬處200米,最高處5125米,總面積為52萬平方米,被譽為“洞穴學研究寶庫”。

武陵源地形復雜,氣候溫和,雨量豐富,經過長期的侵蝕風化,石英砂巖構成巨大的奇峰異石,坡陡溝深,加之森林茂密,給動物的生活、繁衍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條件。盡力保持原始自然風貌的武陵源成為了動植物的避難所,在現代文明發展中深受威脅的物種,許多都在這里找到了自已生存的一席之地。武陵源森林覆蓋率達88%,高等植物有3000余種,繁復的植物品類給這里增添了一種幽谷深壑的原始味道。

梵凈山

梵凈山位于貴州江口縣、印江土家族自治縣、松桃苗族自治縣交界處。因其形似飯甑,以其與梵凈音近,至明代已為佛教勝地,故改名梵凈山。梵凈山主峰為鳳凰山,海拔2572米,也是武陵山脈的最高峰。

梵凈山山體為穹隆狀變質巖和火山巖地層。山高坡陡,峭壁聳立,重巒疊嶂,溝谷深切,溪壑縱橫,懸瀑飛瀉,林海茫茫。山間多云雨,濕度大,日照少,嵐氣彌漫。作為一處佛教勝地,山間留有不少名勝古跡,有老金頂、金頂、九龍池、白云寺、護國寺、壩海寺、梵凈古跡、九皇洞、天仙橋和古茶殿遺址。九皇洞、金頂和蘑菇巖一帶可見“佛光”奇景,多出現于晨光暮色中。

1986年,梵凈山被辟為國家重點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黔金絲猴、珙桐等珍稀生物及森林生態系統。現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國際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黔金絲猴是貴州省獨有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總數只有幾百只,僅僅分布于梵凈山。黔金絲猴的體形近似于金絲猴,臉部呈灰白或淺藍,頭頂前部毛基金黃色,至后部逐漸變為灰白,毛尖黑色。耳緣白色,背部灰褐色。黔金絲猴棲息在梵凈山海拔1700米以上的山地闊葉林中,主要在樹上活動,結群生活,有季節性分群與合群現象,主要以多種植物的葉、芽、花、果以及樹皮為食。

梵凈山的原始森林中,至今保留著200萬~7000萬年前的第一紀、第四紀古老的植物和動物種類,是世界上罕見的生物資源基因庫。梵凈山森林覆蓋率高達80%以上,尤以中亞熱帶的常綠闊葉林最為典型。梵凈山的各類珍稀植物中,以珙桐的分布最集中,另外還有屬于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的梵凈山冷杉、鐘萼木以及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鵝掌楸等珍稀植物分布。由于在山頭和山脊分布有大量的落葉和常綠葉混交林,因此隨著季節的變化,梵凈山的色彩也會不斷變化。隨著冬季的來臨,山脊和山頭的森林由上至下逐漸發紅、枯黃、落葉,只見一抹深綠沿著河谷向山下退縮,當地人稱這種景象為“青龍下山”;而隨著春天的來到,這抹綠色又從下面逐漸向上擴展延伸,兩邊配上姹紫嫣紅、五彩繽紛綻放的花朵,景觀更為綺麗壯觀,人們稱之為“青龍上山”。這是茂密的植被為梵凈山制造的別具特色的活動景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滁州市| 手游| 湖北省| 定西市| 垫江县| 彭泽县| 灵山县| 西畴县| 芦溪县| 大庆市| 临泽县| 华宁县| 额敏县| 莎车县| 司法| 乐东| 苏尼特右旗| 共和县| 延安市| 福贡县| 江门市| 子长县| 江安县| 余姚市| 化德县| 张家口市| 沽源县| 迁安市| 芒康县| 铜梁县| 西和县| 临桂县| 昌乐县| 鄂托克旗| 元谋县| 甘南县| 思南县| 新邵县| 正蓝旗| 靖宇县| 隆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