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什么?走,到那邊說!”
見武松面色嚴(yán)肅,趙旭微微一愣,同樣傳音道。
兩人一前一后,來到一處無人處。
“殿下,是這個。我在那大首領(lǐng)房中搜出來的,上面所寫事關(guān)重大,所以一直帶在身上,沒敢告訴旁人。”
武松說著,從上衣內(nèi)襯中取出一封書信,交到了趙旭手中。
趙旭將書信展開,細細瀏覽下來,越看臉色越是陰沉。
“果然如此……”
這封信,正是自家那位大兄趙景寫給荊山賊寇大當(dāng)家王洪義的,信上寫道,如果王洪義將自己干掉,就能領(lǐng)到五萬兩的賞銀。
如此看來,自己當(dāng)日在荊山中遭遇到的盜匪,也是安王趙景指使的!
真沒想到,最想讓自己死的,不是齊國上下這些外人,而是安王趙景這位名義上的自己人!
著實是諷刺得緊!
除此之外,更讓他無語的是,自己的賞銀,竟然只有區(qū)區(qū)五萬兩……
簡直是豈有此理!
“殿下,要不然我們將這封信交給陛下,想必陛下會……”
武松尚未說完,趙旭便擺了擺手,打斷了他的話語。
“如今王洪義已死,死無對證的事情,單憑一封書信,就能讓父皇相信,從而責(zé)罰安王?不可能的!更何況,此番做法,反而會讓安王明白本王已經(jīng)知曉了他的陰謀,從而升起警惕之心,得不償失。”
趙旭知道趙景要對自己出手,趙景不知道趙旭知道此事。
對于趙旭來說,這就是敵在明,我在暗,有一定的時間慢慢布置,而不是現(xiàn)在跳出來,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和火力。
“那我們將這封信讓聶統(tǒng)領(lǐng)‘無意’知曉,借太子殿下之口,向陛下告知此事?”
武松又道。
“不行,”趙旭果斷拒絕了他的提議,“你要記住,太子不是白癡,東宮屬官也不是白癡,我那父皇雖然寬厚仁善,但更不是白癡。如今太子和安王暗地里爭得厲害,本王剛回京不久,根基不牢,時機未到,在沒有太大把握之前,并不想摻和到他們之中。”
“末將明白了。”
聽著趙旭輕描淡寫的話語,武松心中松了一口氣。
幸虧自己沒有輕舉妄動,否則定會壞了王爺?shù)牟贾谩?
看著武松離開的身影,趙旭皺了皺眉,臉上浮現(xiàn)出苦惱之色來。
沒有幕僚謀士,想讓這些粗漢給自己出謀劃策,還是太勉強了些……
沒過多久,撫恤和賞銀的消息在一眾士卒中傳遞開來,聽到其中的份額,士卒們無一不激動的臉色漲紅。
此次剿匪后,每人能拿到的銀子,至少在二十兩以上,幾乎快趕上自己兩年的餉銀!
而這,還是最少的!
聽說有幾名斬殺了數(shù)人的猛男,這次單單賞銀就超過了二百兩!
二百兩,對于普通人家而言,簡直是一個可望不可即的天文數(shù)字。
要知道,普通人家一年的花銷,也就不過十兩到二十兩左右。
簡直一戰(zhàn)暴富有沒有!
而當(dāng)?shù)弥@是趙旭力主如此分配后,“寧王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的聲音更是在偌大的山寨中此起彼伏,不斷回響。
站在窗前,聽著墻外的聲音,趙旭自得一笑。
他,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等到過了晌午,趙旭留下百余名士卒留在山寨之中,用以守護庫房,自己則領(lǐng)著剩余士卒,押著俘虜?shù)纳劫\,向著神京而去。
…………
神京皇宮,坤寧宮。
看罷手中那由破風(fēng)隼寄來的信箋,趙恒心懷大暢,臉上露出喜意來,將信箋遞給宋皇后,笑道:
“梓童,你來看看,老三這次是立了一件大功啊!”
宋皇后伸手接過信箋,鳳目將其中內(nèi)容掃過,臉上露出溫婉的笑容,輕聲道:
“恭喜陛下,旭兒這次可是給陛下長臉了。”
“是啊,長臉了!”趙恒一臉唏噓,伸手比劃道,“梓童,你還記得不,當(dāng)年這小子才這么高,沒想到幾年過去,這小子不僅長高了,竟然還會給朕分憂了。”
說著,他站起身來,走了幾步,轉(zhuǎn)身對宋皇后道:
“旭兒在信上寫到,此次剿匪,陣亡者不過二三十人,傷者之?dāng)?shù)在百人左右。以如此低的傷亡數(shù),便將那群賊寇一網(wǎng)打盡,老三倒是為朕爭了好大的面子!”
看著自家夫君略有些激動的樣子,宋皇后眼中滿是心疼之色。
趙恒為什么會因為一場剿匪勝利,就激動成這般模樣,她心中一清二楚。
原因,就在于五年前的那場失利。
若不是因為他這位皇帝力主北伐,并任命太子趙純?yōu)楸狈ソy(tǒng)帥,想要一舉收回江北三府,從而導(dǎo)致了后面的那場慘敗,不僅使得太子地位動搖,更讓他不得不在兩年后,親手將自己年僅十四歲的三兒子趙旭送到齊國為質(zhì)。
這,對于一位立志收服故土,想要有所作為的君王來說,著實是一次巨大的打擊!
幸運的是,他的夫君,將這些都一一挺了過來。
“梓童,看來這慶功宴,朕是必須給咱家這位千里駒擺了啊!”
性情大好的趙恒玩笑道。
趙旭自齊國東都回返楚國神京,其間路程在千里之上,趙恒以“千里駒”稱呼,其中不乏玩笑之意。
但在身邊人聽著,卻有著另一層含義。
民間傳說中,能化而為龍者,無外乎豬、蛇、蛟、魚、龜,以及馬這六種,而駒,則是指未長大的小馬。
陛下的意思,莫非……
宋皇后的眉毛微皺,心中因為這“千里駒”三個字,不由自主泛起層層漣漪。
趙恒既是她的夫君,又是大楚的君主,一言一行,皆有深意.
這三個字,由不得她不多想……
對于宋皇后心中的波瀾,趙恒好似沒有絲毫察覺,扭頭對候在殿外的張楚道:
“張楚,你親自去將老三給接到坤寧宮中。”
“奴婢遵旨。”
張楚輕聲應(yīng)道,倒退著出了坤寧宮。
“梓童,這一次,倒是要你破費了。”
宋皇后聽到趙恒這么說,一雙秀眉微挑,嗔怪道:
“陛下做東請客,卻讓臣妾花錢擺席,這是哪門子的道理?”
趙恒看著宋皇后的樣子,哪怕知道是故意和自己開玩笑,也不由得哈哈大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