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3章 梁亡

光大二年(568年)四月初八。

郢州,晴。

黃鶴樓上,陳伯宗正與虞世基席地對坐,臨窗弈棋。

二十丈外,陳軍兵士正與梁軍勇銳相隔木柵,浴血廝殺。

西面江中,陳國大艦正與周梁快艇東西相拒,南北交攻。

“碰!”

一支飛矢刺過窗欞射入閣中,掠過君臣面前的棋枰,撞在閣樓中庭的地板之上,發(fā)出一聲輕響。

虞世基見狀,欲起身閉上那窗戶,卻被陳伯宗抬手攔下。

“虞卿,不必如此,此處距平地十數(shù)丈,周人之矢縱能入,強弩之末,亦無殺傷,何必閉戶而使將士謂我無勇也。”

虞世基聞言,止了行動,只是執(zhí)棋的右手仍在微微顫抖,他道。

“陛下若欲示將士以勇,城中安坐,便已足也,何必以萬金之軀御此險地?”

“周人夜來襲此,有眾數(shù)千,我軍雖銳,一旦有失,陛下豈非自縛網(wǎng)中而至身危乎?”

陳伯宗拈起一枚棋子,輕輕敲了敲棋枰。

耳畔,兩軍喊殺之聲愈來愈濃,顯然,城外的戰(zhàn)況已到了高潮關鍵之處。

他道。

“虞卿之言,善也。”

“昔漢高身率三十萬眾北討匈奴,欲以其勢而收天下之心,一時有失,困于白登七日,身亡國滅,懸于一線。是知天子涉險,固危也。”

“然而我知漢高之舉,勢在必為。時天下草創(chuàng),諸侯不寧,漢高若能身率大軍北破匈奴,天下之人,誰能復叛?”

“朕今日所以親臨前方而勵將士,亦在攜此勢而示勇示信于天下也。”

“先帝在合肥,親督眾軍,冒矢擊鼓,而敗齊人。及其得勝,將士服悅,是以天下歸心,朝廷革弊興治,因而不亂。”

“朕今日所以臨此,亦在法先帝之明也。”

棋子隨言而落,將那局形勢,攪得晦暗難明。

窗外,將士廝殺聲勢之壯亦達頂峰。

“啪!”

陳伯宗信手將一枚棋子拍在案上,已是立身而起。

抬首望向南方窗外。

那里,陳周將士正甲械交擊,血流赤土。

他道。

“今日,請虞卿為史官,記我為三軍破賊,擊鼓!”

————

郢州城下。

軍帳之內(nèi),快步而入的梁帝蕭巋,面上滿是憂色。

按照原本的謀劃,他與尚書仆射王操本來應該留守江陵,以待北援。

只是,數(shù)日之前,襄陽受困,宇文直下令江陵傾力北援,江陵總管崔謙憂心周軍一旦大出,梁國便要叛周降陳,便令他率了七千梁兵與高琳同行,以弱梁軍勢力。

自然,官面上的理由是江陵難守,萬一有失,他還可以跟從出擊的高琳北走安陸,保全社稷。

周強梁弱,強權(quán)威迫之下,他這區(qū)區(qū)梁主,又如何可以不從?

是以前日,他將國中事務付于其弟安平王蕭巖與柱國殷亮,他則同王操率了國中所有精銳能戰(zhàn)之士,隨周師東下。

幸而大江水漲,二萬周梁聯(lián)軍浮江東下,順風順水,千里之遙,一日而至,直若神兵天降,似乎謀算將成。

然而,就在昨日,聯(lián)軍主將高琳派人北渡沔水,溝通安陸之時,突然發(fā)現(xiàn)沔水之北,竟皆已降陳,鄉(xiāng)野更傳安陸已陷,總管大野昞西逃。

獲知此信的兩軍高層,心思幾近崩潰。

周梁二萬大軍,南北東西四面皆敵,已為孤軍矣!

好在高琳老將,猶算鎮(zhèn)定,假令使者還軍詐稱聯(lián)絡已成,稍安群情之后,便與他及王操密議。

三人謀論良久,終于定計,當趁陳人守備未足之際,急攻郢州,若能功成,擒得陳帝,則萬事皆安,若不能功成,則全軍北走,由隨州山間便道赴襄陽。

說實在的,情勢發(fā)展到這一步,若非顧慮江陵宗室親眷的安危,他這個西梁國主,真要勸高琳領他一同降陳了。

陳人在郢州屯兵近萬,梁周以勞頓之兵攻之,如何能破?如何可破?

然則,形勢所迫,有些事,不得不為。

是以昨夜,他與王操領了五千梁兵南渡,北擊郢州南城。

高琳則將于今辰總督周梁舟師于西面江上吸引陳軍水師,然后趁陳軍被梁軍牽制在城西南之際,由周軍從東北登陸迂回攻城。

他們只有這一次機會。

唉。

北走安陸,大梁便亡。

“請陛下速移駕江北!”

軍主馬武的聲音將蕭巋從方才的遐思中驚醒。

望著眼前這位渾身浴血的將軍滿是焦急的面容,他攥著衣袍道。

“可是前方戰(zhàn)事不利?”

馬武垂首,泣聲道。

“臣等護衛(wèi)不利,戰(zhàn)陣之中,王尚書已為賊兵所傷。”

緊緊攥了攥拳頭,蕭巋面上看不出喜悲,又道。

“周人還未出兵繞擊北城?”

馬武叩首道。

“江面戰(zhàn)事不利,陳人舟船遮絕北江,周人恐已無能相援矣。”

“敢請陛下移駕北渡歸周,以存我大梁社稷。”

蕭巋聞此只是慘然一笑,搖了搖頭,正欲再說些什么,卻忽聽得帳外有鼓聲響起。

他聽得真切,那鼓聲分做兩股,一近一遠,一大一小。

“何人擊鼓?”

他問道。

馬武拜答。

“陳主與王尚書。”

蕭巋邁步行過伏地的馬武身側(cè),于帳門處駐足,哽咽道。

“彼偽陳之君尤能于陣前勵其將士,我國家危急如此,豈可棄軍而望活乎?”

“馬將軍老將也,此際若仍念先帝之德,能為我入陣再擊賊一合否?”

馬武泣道。

“先帝擢臣于行伍,恩何大也,為國蹈火,不敢惜身。”

蕭巋拉開帳幔,日光照在他赤色的袍服之上,暈出一股異樣的神采。

抬首望去,他遙見北面樓閣之上,一個同是絳色衣袍的男子正手擊巨鼔。

他知那人便是陳國之主,他慨然道。

“朕亦能為大梁擊鼓矣!”

言罷,便在衛(wèi)士擁簇之下,向陣前而去。

————

黃鶴樓南五十丈。

木臺之上,梁尚書仆射王操滿額皆是汗珠,簡單包扎過的右臂不斷滲出著鮮血,面色已是蒼白到極處的他,尤自奮力舞動著左手中的鼓槌。

“王公無恙乎?”

蕭巋的言語自身后傳來,令王操一驚,方才他已令軍主馬武去請皇帝北走,并未料及皇帝竟會反其道而行之。

他道。

“天子奈何來此?”

蕭巋抓過他掌中的鼓槌,道。

“觀吾將士破賊矣。”

王操前時失血甚多,全憑一口心氣強撐,此時竟是往臺上一頃,倚住鼓面,方才立住身形。

他搖頭道。

“賊眾我寡,吾軍今日敗矣,臣留此地,欲為陛下斷后矣。”

蕭巋沒有再言,他只是以槌擊鼓,目視遠方。

東面,馬武已帶著后軍數(shù)百眾向城下陳軍的薄弱處奔去。

西面,江上的周梁水師,正在陳軍舟船的壓迫下,戰(zhàn)況愈發(fā)不利。

王操見他不言,又勸道。

“臣請?zhí)熳铀偻耍熳恿舸耍瑒t梁祚亡矣。”

蕭巋搖頭道。

“我若北走,縱入周境,麾下士土皆無,梁祚能得不亡乎?”

“未若于此,死梁社稷。”

言罷,他的目光又移向陣前。

馬武麾下已與陳人兵將戰(zhàn)做一團,馬武則乘馬突擊,左右沖殺,于步陣之間似入無人之境。

王操又諫道。

“陛下果欲留此,臣陛下降陳。”

蕭巋面有慍色,道。

“王公何胡言也。”

王操此刻已無力支撐身體,身子直往下一縮,便坐在了地上,他道。

“天子少年人也,能置生死于度外,然江陵家宅宗室,其無辜乎?天子與三軍若死此地,其城中數(shù)萬生民能安心而降陳人乎?”

“其必求固守也。”

“若如此,非為天子一人之命絕,是棄數(shù)萬生民之命于野涂也。”

“天子可走可降,萬不可死也!”

蕭巋心中那縷先前激起的少年血勇,被這言語一澆,頓時熄滅了些許。

遠處,一支數(shù)百眾的陳軍騎卒忽然從郢州東墻之后奔出,直擊梁軍后陣而來。

王操見狀,知曉這是郢州城內(nèi)的陳軍精銳被蕭巋前移的天子旌旗引出了,他急道。

“天子或走或降,請速決斷!”

蕭巋被他說得心頭大亂,方才的豪氣一時竟也失了。

他忽然瞥見陣前率眾沖殺的馬武,被陳人騎陣之中沖出的一員小將刺落馬下。

心頭一空,竟是連手中的鼓槌也脫手而落。

王操此刻終于知曉,天子心內(nèi)果是愿降的。

他勉力伏地叩首道。

“臣請陛下降陳,以全宗室萬民。”

蕭巋無力地倚靠著鼓面,一向被他視為國之腰膽的王操,此刻竟如此諫言,他真是有些不知所措。

他想活么?

他當然想。

但那股來自天家貴種的驕傲,卻要他去死。

但他,果然還是不想死啊。

他問道。

“王公,朕更有他路么?”

伏在地上王操卻未有回答。

此刻,陳騎已在二十丈外。

他等待著王操的答復。

此刻,陳騎已在十丈之外。

他望見王操胸前的木板之上,似有血跡。

他推了推王操的身體,沒有絲毫動靜,他又伸手上探,驚覺王操已沒有了鼻息。

木臺左右,衛(wèi)士已與下馬的陳軍騎卒戰(zhàn)做了一團。

王公,你何故卻于此刻棄朕,棄大梁社稷而去呢?

蕭巋向王操的尸身躬身一禮,然后將萬千苦楚咽入腹中,繼而向北面黃鶴樓上的陳伯宗俯身遙拜,口中大聲言道。

“江陵罪臣蕭巋,請降大陳天子。”

——————

梁天保六年(568年)。

四月初八。

周梁聯(lián)兵二萬攻郢州,周將高琳先使梁主蕭巋及其仆射王操將兵五千攻南城,陳帝陳伯宗御黃鶴樓以扼之。

陳安右將軍程靈洗督舟師與高琳戰(zhàn)于江,陳中權(quán)將軍周羅睺督步卒與蕭巋戰(zhàn)于城南。

陳人初設木柵于城外,以阻梁兵,梁兵攻之甚急,至黃鶴樓外二十丈,發(fā)矢至于閣中。

周羅睺因縱精兵出,斬其軍主吉徹,傷其仆射王操,陳主為之登樓擊鼓,陳兵一時氣壯,轉(zhuǎn)守作攻。

梁將王操登臺擊鼓,欲勵其頹,然其時梁周水戰(zhàn)已然失利,高琳欲渡兵南擊而不得,于是郢州兵悉出,以擊之。

梁主有死志,勒其左右為援兵,法陳主為其軍擊鼓,然終寡難敵眾,其將馬武等,盡為陳將蕭摩訶等所斬。

王操勸梁主降,繼而以傷重沒于陣,梁主從之,于陣請降。

陳帝陳伯宗從之,收降其眾三千余人,以蕭巋為食三千五百戶三等監(jiān)利侯。

自是,自大定元年(555年)至天保六年(568年),西梁蕭詧一系,享祚凡一十三年,國亡。

————

陳光大二年(568年)

四月初八。

陳帝以荊襄周將家眷親故多在關中,許其降后自歸關中,又命宇文直、蕭巋出文書印信招降各處。

四月初九。

周衛(wèi)公宇文直至郢州,詔授食三千五百戶三等弘農(nóng)侯,令其招降高琳及江陵崔謙。

是日,吳明徹攻江陵。

四月十日。

高琳得宇文直印信手書,又舟師覆滅,行路無門,以其眾萬余人降。

是日,北路陳將周敷與齊將斛律光合兵,圍南陽。

四月十一。

吳明徹破江陵外城。

是日,周將大野昞敗齊糧隊千人于西鄂,斛律光怒,遣騎卒二千追之,大野昞等不能御,匿之山谷。

四月十二。

宇文直、高琳、蕭巋書信俱至江陵,周江陵總管崔謙聞得南北皆陷,內(nèi)外皆失,知事不可為,降。

四月十五。

周荊州(今鄧州)以南,大小州郡數(shù)十,降而入陳者,十已有八。

陳帝陳伯宗廢其故州,以荊、襄、安、郢四州轄其故境。

是日,齊將斛律光陷南陽。

四月十六。

周晉王宇文護車駕至武關,周將大野昞、普六茹堅率眾自山野出,往投之。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峡县| 安仁县| 彰化县| 玛曲县| 灵丘县| 林口县| 嘉禾县| 乌兰察布市| 浮梁县| 托克托县| 宁波市| 齐齐哈尔市| 汝南县| 垦利县| 科技| 永善县| 赣州市| 土默特右旗| 澎湖县| 凤凰县| 灵璧县| 祁连县| 安仁县| 文安县| 平南县| 建平县| 岑溪市| 平利县| 汝城县| 阿坝| 康乐县| 赣州市| 麟游县| 霍山县| 武陟县| 滨海县| 海门市| 高安市| 碌曲县| 西宁市| 宣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