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8章 得政

得了陳伯宗的激勵,殿內(nèi)的諸將此刻于這收取天下的議論,俱都是興致大漲。

幾位宿將一番客氣,終究還是現(xiàn)今實(shí)權(quán)最大的章昭達(dá)第一個站了出來。

他來到那地上的輿圖之側(cè),回身同眾人略一施禮,便道。

“陛下欲取天下,此中有一樁大幸與一樁大難,不可不查。”

他手持一桿木棍,先在那圖上指了陳國的壽陽,又指了周國的襄陽、漢中與西梁所在的江陵。

只聽他道。

“古來以南御北,要旨在守壽陽、襄陽、漢中三地。”

“守壽陽所以?;茨希叵尻査员GG襄,守漢中所以保巴蜀,自古皆然?!?

“今我手中但只淮南之土,巴蜀、荊襄,咸在周人掌中?!?

“陛下既欲一匡天下,必先恢復(fù)荊襄、巴蜀二地,全有南土,然后北圖,此非奇謀,實(shí)理在當(dāng)然?!?

“以臣觀之,我取荊襄實(shí)甚易,而取巴蜀則甚難?!?

“現(xiàn)今蜀地蠻夷叛亂、連歲相繼,周人至今未得平定?!?

“我若用兵荊襄,其巴蜀之兵,出峽口則將糧道阻斷,是以必不得來援?!?

他又在圖上點(diǎn)了襄陽之北的南陽,道。

“南陽有周兵一、二萬,我可引齊人為援,使其不敢南顧。”

“周人欲援荊襄,舍巴蜀之外,惟有武關(guān)道可通,然過武關(guān)道而欲向南援,必經(jīng)南陽?!?

“齊人既與周人相攻,其必不得南下,此一路又不必憂。”

“如此,則我當(dāng)面之?dāng)常贿^江陵、襄陽二城五萬之?dāng)?shù)?!?

“我以十萬之眾先擊襄陽三萬之?dāng)常苋思扔跃龋厍步曛姽ノ役荩ń裎錆h),以期斷我糧道。”

“郢州堅城,不可猝下。我只從容破襄陽,再移師南向,則江陵之?dāng)?,覆手可滅。?

“此為臣所言之大幸?!?

章昭達(dá)向陳伯宗一禮,又將手中棍棒指向巴蜀之地的巴郡(今重慶),他言道。

“荊襄既取,繼之便為取巴蜀。”

“我不得關(guān)中、漢中,是以欲取巴蜀,惟有沿大江西上,先克永安,次奪巴郡,而后鼓行西上?!?

章昭達(dá)手中的棍棒在周國的墊江郡(今合川)以北,盤龍郡(今閬中)以東,巴山以南,永安郡(今奉節(jié))以西,圈出一個大圈。

他繼續(xù)道。

“然則自永安至墊江,北面之土,俱為蠻夷所據(jù),我欲得蜀地,必重金賂其頭人,令其與我親好?!?

“即或如此,而我亦必置兵二、三萬于沿途,備其叛亂,斷我糧道?!?

他環(huán)顧眾人道。

“諸公或問,攻蜀之兵,何不就地取糧?”

他用木棍在巴郡左右圈了個小圈,又在蜀郡(今成都)左右圈了個小圈,道。

“我察前梁圖籍,巴郡左右之民不過二萬戶?!?

“若欲活其百姓而用兵,我之所征,不過能供兵士萬人?!?

“而蜀郡之?dāng)硠t不然,西蜀賴都安堰之利,民殷國富,稱為天府,左右戶口可十萬,而其每戶余糧亦多。”

“周人若竭力征之,其民可供八萬之兵?!?

他又圈了圈巴蜀北面的漢中,道。

“周人在巴蜀之兵或五、六萬,在漢中之兵則二三萬,合之,恰足八萬之?dāng)?shù)。”

“我欲用兵巴蜀,則必備十萬之師,去守糧道之兵二萬,當(dāng)須備兵十二萬。”

“此即我所謂之大難也?!?

他又看向左右眾人,繼而道。

“諸公可知,由江陵至巴郡,里程幾何?”

“水行二千五百里也?!?

“我觀前代圖書,皆言此段大江甚兇險,而我逆水而西,其勢更難,大船難行,便用小船,其險急處,往往亦須用民夫登岸而拉之?!?

“大略一船載糧四百石,船自江陵至巴郡須二、三十日,返可六七日,費(fèi)役工約二十余人?!?

“以三十日為準(zhǔn),多算役工至三十人,則運(yùn)糧四百石,須支三十石于民?!?

“又多算其折損,則運(yùn)糧四百石,實(shí)至三百三十石。”

“十二萬軍士半歲所需,即七十二萬石,需用船次二千二百,役工六萬五千?!?

“或慮戰(zhàn)況不利,須備一載之糧,既須用船次四千四百,役工十三萬?!?

“如此,足其糧算,欲取巴蜀,則我須備糧二百萬石于江陵,發(fā)四萬民壯六月長役?!?

“四萬民壯勞動六月,其農(nóng)事便廢,其歲將減谷物三、四十萬石。”

“而巴蜀既下,其民遭受兵戈,其地糧草亦必不足,更須運(yùn)糧一二歲以促其恢復(fù)?!?

“是知欲取巴蜀,必積糧三百萬石而后可得,而其軍需、賞賜、撫恤,亦須備錢帛三、四十億方得足之。”

言及此處,他目視陳伯宗,躬身言道。

“將帥用兵,可為奇謀,資費(fèi)只此十一或便足備。”

“然天子用兵,慮在乾坤,當(dāng)廟算必成,而后施之。”

“此古之圣王所以百戰(zhàn)百勝之故也。”

陳伯宗聞言頷首,贊許道。

“章公之謀甚詳備,朕知之矣。”

“然則,取巴蜀之后,北地如何可取,章公可為朕言之否?”

章昭達(dá)聞言,稍作思量,才道。

“大略天子用兵,慮在國用財計,算在天時人和?!?

“大抵北取天下,須先備騎卒二三萬數(shù),積糧數(shù)百萬,錢帛數(shù)十億,而待北國內(nèi)部之變?!?

“臣之所謀,則我當(dāng)乘舟師之利,先于深冬取青、萊之地(今山東)?!?

“至春深水漲,便北引青、萊之兵,沿大河西上趨鄴城?!?

“南引江、淮之兵出徐州沿汴水而向伊、洛?!?

“此二路勝,則西取晉陽、北取范陽為穩(wěn)固,如此,則天下九分,我得其八?!?

“而西土關(guān)中一隅,即欲頑抗,亦唯束手。”

章昭達(dá)又解釋道。

“青、萊、中原,富庶之區(qū),由春至秋又有大河為險,攻鄴不成,足為守御,而就地征糧,亦為便宜?!?

“河北之土,人民繁盛,戶口殷實(shí),得之可養(yǎng)大軍數(shù)十萬,取之頗佳。”

“所慮者,唯北土殘兵,結(jié)突厥南下而侵我也,故前時我言當(dāng)須備騎卒二三萬眾,算在此際矣?!?

陳伯宗聞言贊嘆道。

“章公長算絕遠(yuǎn),前追張良,后比蜀相,真朕之肱股也?!?

“朕今得章公謀算,始知取天下之可以為?!?

言罷,陳伯宗環(huán)顧左右將軍,繼之道。

“章公既已言謀劃大略,朕心青睞,請諸公我為慮其詳情。”

眾將此時哪還不知,章昭達(dá)這謀劃,必定早與皇帝議好,此時托出,不過皇帝示殿中諸人以親近,又欲諸人為其詳情設(shè)謀罷了。

眾人于是皆言。

“臣等請為陛下謀之?!?

光大元年(567年)五月。

武英殿初講學(xué),陳帝陳伯宗親臨之,會晤諸將,使領(lǐng)軍將軍章昭達(dá)出取天下之謀示諸將,令諸將詳之。

司空侯安都、尋陽侯周羅睺多出其力,其謀遂稍得完備。

諸將既知其謀,壯者以之自勵,宿老亦為振奮,皆密之,是以外人皆不得聞。

陳伯宗又詔三吳諸倉徙其糧帛于湓城(今九江)、郢州等上游要地,假為明歲屯田墾殖之備,實(shí)為備明歲用兵之費(fèi)也。

至歲末,共于上游積糧二百余萬石,其輸糧耗費(fèi)亦數(shù)十萬石,周人用間諜得聞之,其邊將慮有征伐,亦為戰(zhàn)備。

六月。

陳帝陳伯宗為百官定品秩,大略分九品之官,每品定正從二等。

其年俸,均其正從,則一品折錢六十萬,二品折錢四十五萬,三品折錢三十萬。

四品折錢十六萬,五品折錢十二萬,六品折錢七萬五千,七品折錢四萬五千。

八品折錢二萬七千,九品折錢二萬一千。

通計陳國內(nèi)外九品之官,文官則四千之?dāng)?shù),有吏三萬八千佐之,歲費(fèi)折錢三億二千萬。

武勛則一萬一千之?dāng)?shù),歲費(fèi)折錢三億三千萬。

陳伯宗既定品秩,即為百官將校追補(bǔ)往歲欠俸,計其數(shù)在四億上。

內(nèi)外文武皆歡悅,咸俱恭頌圣德,陳伯宗以是大得人心。

是歲,朝廷宮室費(fèi)錢六千六百萬,勛爵俸祿折錢二千七百萬,并錄前數(shù)及其余耗損,共計官費(fèi)十二億九千萬。

是歲官費(fèi)既多,而府庫不虛,實(shí)多賴補(bǔ)俸之舉,俸祿既充足,故貪墨所以少。

群下是以皆言皇帝得治政之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革吉县| 克拉玛依市| 萨迦县| 祁门县| 广西| 祁连县| 宜章县| 横山县| 武冈市| 松潘县| 龙南县| 沁阳市| 天柱县| 澄江县| 周至县| 花莲市| 建平县| 亳州市| 伊金霍洛旗| 宿松县| 武清区| 天门市| 饶平县| 来宾市| 怀化市| 鹿邑县| 保靖县| 洞口县| 富锦市| 孟州市| 天镇县| 成都市| 万山特区| 宁夏| 调兵山市| 德惠市| 西乌珠穆沁旗| 来安县| 简阳市| 东丰县| 华亭县|